卷44 志第20(1 / 2)

加入书签

◎地

广浙江

湖广《贡》荆、扬、梁、豫四州域。元湖广等行中书,(治

路,)又分湖南道慰司(天临路)属焉。以襄阳三路属南江北

书省,分置荆北道宣司(治兴路)属焉。祖甲辰二月平理,

湖广等行中书。洪武年十二置武昌卫。(行中书同治。)八年

月改都为湖广指挥使。九年月改行书省为宣布政使司。领十五,

直隶州,属州七,县百有八,宣慰司,宣抚四,安司五,官司二

十一,夷长官五。(里三千百八十奇。)至均州,(与河、陕西

界。)至九疑,(与广、广西。)东蕲州,(与江南、江西界。)西至

施州,(与四川、贵州界。)距南一千七一十五,京师千一百十里。

洪武二六年编七十七五千八五十一,口四百十万二六百六。弘治

四年,五十万千八百十,口百七十万一千百一十。万历年,户

五十四一千三一十,四百三九万八七百八五。

昌府(武昌路,属湖广省。)祖甲辰二月为。领州,县九:

江夏(倚。洪三年四建楚王於城内龙山。有黄鹄,下为鹄矶,

临大江。又南有水,一涂水,西流至金入江,金口镇检司。北有浒

黄洲、西南有鲇口镇二检司。)

武昌(府东。西有樊山,一名西,产银铁及紫英。南神人山,其下

白鹿矶。西有西山,与冶县界。北滨江,中有芦,亦曰洲。又西南有

港,一樊溪,名袁溪,汇县南泽凡九九,北大江,樊口。东有

湖,一五丈湖,通大江。东有金矶镇、有赤土镇、西有白湖三巡

司。南金牛镇、西有三口镇二检司,废。)

嘉鱼(西南。西有赤壁,与江县界。岸对乌。西北大江,

入焉,陆口,曰蒲圻。东北簰洲镇、西南有头口镇巡检司。)

(府西。西有首山。有蒲圻,即陆也。又西有蒲圻。西南

有新店湖,下至嘉鱼之石头,注於江。西有羊楼检司。)

咸宁(府东南。陈友谅徙治河。洪武复还故,即今也。西淦水,

即金水别名。)

崇阳(府南。西有岩头。西南龙泉山。东北有头山,有壶头,亦

崇阳港,汇群川西合陆水,又名隽。)

城(府西南。南锡山,产银锡。北有陆,自巴县流入。)

州(元国路,湖广行。)太甲辰年月为府。洪武九四月降

为州,州治永县省入,来属。(北有银,西有姑山,俱产银。南有太

平山,九宫山。东有坡山,茶。东有大江。东有富湖,亦富水,

北流注江,有池镇巡司。又北有黄口镇巡司。)西北距府百八十

里。领二:

冶(州西北。北铁山,有白雉,出铜。又东围炉山,出铁。

西南铜绿山,旧产铜。大江在。有道洑巡检。)

山(州西少南。南有九山,宝河出焉,下流合富水。有黄泥

巡检。)

阳府(属湖广省。)武九年月降为,属武府。十年五月

为府。属湖广政司,属河南。二十四六月还广。领二。西距布政

仅七里。

汉阳(倚。洪九年四省。十年五月置。大山在城北,一翼际

,又名山。汉自汉川流入,迳山南河口入。成化,於县西郭师

之上决,而东从北注於江,即之汉口,有汉巡检司。大江自陵县

西北接洞之水,入府境,至此与水会。西南有水,即水支流,仍

汉入江。又有沌,大江流也,沔阳州入,仍大江,之沌口,有沌

巡检司。又有弇,在大南岸,弇口入。又北滠水,汉水支也,

沦水流焉,下注于大。又西太白湖,江北诸多汇焉。西有蔡镇、

西南有新镇二巡司。又西南有百矶镇巡司,后於东江。)

川(府西少北。属汉阳。洪武年四月属武昌。十三五月还

小别山,一名甑,又有台山。西南有汉。东有水,自梦县来,南

,谓之口。北刘家塥检司。)

黄州(元黄路,属南江北省。)祖甲辰为府,湖广行。九

属湖广政司,改属河。二十年六月属湖广。领州一,县八。西南距

政司百十里。

黄冈(。南有城。洪初,徙今治。滨大江,西北岸赤鼻矶,非

之赤壁。西有三口,其流水分派,至合流。有新生,又有

洲。东有巴,西有水,俱於江。滨西有逻镇、有团风、又西

镇三巡司。又鹿城关,有大活。又东有阴山。)

城(府。东有峰山,水出焉,流入黄县。东有长河,又南有

前河入焉,流注於西。有城镇、笼镇,北有虎关三巡司。又西

北有陵关,木陵山。东北阴山关,在阴山。又北黄土关,与木陵、

虎头、白沙、城为五。又西岐亭镇,嘉靖五筑城。)

黄陂(府西。南滨大,有武自西来,入於江,曰武口,又曰沙口,

曰沙洑。又西滠水,汉阳流江,曰口。北大城潭巡检司。又北

白沙关,即麻城关之一。)

安(府西北。嘉四十二以麻城之姜家置,析冈、黄二县地

之。有三角,接蕲、罗田、蕲州界。又有东河,下出团风入江。西

有西,又有河,合出滠口,入汉。北有双关巡检。西北金扃关,

亦曰山关,河南罗县界。)

蕲水(府东少。元属州路。武九年月属蕲。十一十月改府。

西南滨大。南有水,源英山县,流经县西南入。又东兰溪,南流

浠水。北有巴,源出之板石,流入冈县界。有兰溪、巴河二巡

司。)

罗田(东北。属蕲州。洪武年四月蕲州。一年十改属府。东

浠水。西北有平水。南官渡河,亦名县河,平水流入,下流

之巴河,入大江。东北有云镇巡司,又栗子关,又有上岭、中岭、

岐岭等。西北有平湖。)

州(元州路,河南江行省。)太祖甲年为府。九年四降为州,

以州蕲春县入,来。(正十年,王府自西建昌此。东有百家

山,蕲竹。滨江。北有蕲,出大山,经北,汇赤东湖,西南流,

接蕲县界,於大江。西有茅镇、北大同镇巡检司。)西距二百十

二:

广济(州北。南江,江有中洲。崇祯末治於此,寻复故。又有武

湖、口湖皆通大江。南有武穴镇、西南有马镇二巡司。)

黄梅(东北。南有矿,旧产。大江南,江有太子。又南

,由小口入江。西南有开口镇检司,圮於江,内徙。南有靖

检司。)

承天(元安府,属湖北道慰司。)太祖乙年属湖广行省。武九

四月降州,直湖广布司。二四年六改属河,未几属。弘四年,

兴王府德安府此。嘉十年升为承天。十八建兴都守司於。领州

二,县。东南布政司百七十

(倚。武二十年建郢府,永十二年。二十年建梁府,正

统六年。元曰寿县,末废。武三年置。九四月省州。嘉十年八

月复置,更名。有&p;lt;两&p;gt;山,一青泥山。北有松山,兴王陵寝焉,嘉

靖十年名纯德,置显县於此。明末,废。西汉水。有直河,自随州

流入,滶水流焉。又丰乐水,又东有水,俱於汉水。)

(府东。南有县,下流景陵县,入汉江。又东北撞河,随州流

入,至川县入江,或之富水。)

(府东。元属兴路。武十年月来属。北有汉。西北潜水,

即汉水流,经东南入汉。又南有深,又南恩江,汉水支也。西

南有沱,为江之分流,经县南,有重湖绕,又汇於汉。)

门州(治长林,属荆北道宣司。)武九年月改为,省长

县入,属荆府。十年五月为州,属荆州。嘉靖年八月属。(

南有山,即方山也。汉水迳东,亦沔水。西有权,东南直江,

名直,又有水,一建水,流入焉。南有荆守御千所。北宜阳守

千户。东南建阳镇、新城镇,西北有居口,有乐仙四巡检。)东

距府十里。县一:

当阳(西。元荆门州。洪武九改属荆府。十五月省荆门县。十

五月复,仍属。东南方城,武初移於此。三年复。南有

山,玉泉水焉。北沮水,出房县,迳县东,合榕,与漳会,下

县,入大江。有漳河巡检司。)

州(元阳府,荆湖北宣慰司。)洪武年四月为州,州治玉

沙县省,直隶广布政,寻直河南。十四年月还直湖广。靖十年

十二月属。(南有黄山,其为黄蓬。南有江。北汉水。有太白

湖,州西十四湖水悉汇,由汉县之沌入於大。又南长夏河,江水支

流也,曰夏水。西北有水,汉支流也,至州东潴口合,东入沔水。

东有沙、西南茅镇二检司。)西北距三百二五里。县一:

景陵(西北。有沔水。西南有水,北沔,谓杨口,曰中夏

杨林口。又有中,流合水,曰口。东乾镇巡司。)

德安府(元属荆北道宣司。)武元年月属湖广行省。年四月

州,属黄州。十一属武昌。十三五月复府,属广布政。二十

改属河,未几属。领一,县。东南布政司百里。

安陆(。成化十三年兴王府。弘治四迁於安州。八建岐王

年除。德元年,寿王府四川保府迁此,嘉靖二四年除。四十年

,四十年除。武初,省。十年五月置。东章山,豫章山。涢

城西,称府河,亦曰石河,又西有漳水焉,谓漳口。有高核

,后移随州之河店。)

云梦(府东南。西南有水。东兴安镇检司,废。)

应城(西南。武九年月属黄府。十五月省云梦县。十三年

。西北西河,流入汉。又峙镇巡检亦在西。)

感(府南。洪九年四属黄州。十年月省入安州。三年五

复置。北有澴,下流於汉水。南有沦,自涢分流至阳,合水入江。

北有河溪、南有马河二巡司。)

随州洪二年正以州治县省入。九年四降为县,属黄州。十年

应山县。十三年月复升州。(西有大溪,氵员出焉,流至汉

水。又西有大洪,漳水出。西有溠水,源出栲山,又氵厥水

入焉。又南有水,源大猿山,下流俱於涢水。又西北合河店、东北有

山镇巡检司。)东南府百八里。领一:

山(州。洪武省。十年五月置。西鸡头山,澴水出。西南

有涢水。东有白河,与水合,孝感县。西北杏遮关检司,平靖

,义阳关之一。又西南平里市检司。东北有阳关,名武胜,又

礼山关,亦义阳关之一。)

府(元州路,湖广行。)太甲辰年府。洪九年四降为州,

直隶政司。四年正复为府。领州一,县七。北距布司五百

(倚。武九年月省,四年复。西南巴丘山。又有君,在洞

庭湖中。大江在西北。洞湖上纳、澧二,自西来合,之三江。湖之

南有青湖,又西曰赤沙,谓之湖。沅、渐、元、辰、叙、酉、澧、澬、

九水,汇於此,故亦名江。东有氵邕,亦名湖。南鹿角巡司。)

临湘(东北。南有龙山,跨湘、通、当阳、蒲圻四界。西

矶,又道人矶,皆滨大,有城矶巡检。又南土门镇、东北有

巡检司。)

(府西。东有山,又石门山。大江在。又有容河,大江分

流,南洞庭湖。南有澧,东流洞庭湖。西南有沙湖,洞庭湖。南有

明山古巡检司。又东北黄家穴检司,移於塔。北有河渡巡司,后

废。)

平江(东南。平江州,洪武三降为县。北有永山。东有幕阜

汨水,西南流,水北流焉。东有长寿检司。)

澧州(元澧州,属湖广行省。)太祖甲年为府。九年四降为州,以州

澧阳县入,属德府。十年三来属。(元元贞徙治新。洪武年复

治。东关山。西南有大山,跨门、武、桃源县界。有澧水,一名

江,亦绣水。东有澹,北有水,俱入焉。有嘉山巡检司。)东

府二百十里。县三:

安乡(东南。西有澧水,一名长。北有水。)

石门(西。南澧水。西北有渫,亦名平河,添平所流入焉。)

(州西南。元利州,武二年为县。西南有天山,有榔洞,

与瑶分。又西崇山。有历山,澧水出,下流华容县於洞庭。又西

有溇水,源出四巫山县,东流合溪涧之,至县西汇於澧,亦曰江。西

南有永卫,洪中置,十三年月徙於顺宣慰之芋岸。西北龙伏关,

东南后平关、黑崇关,谓之永三关。属曰大守御千所,本庸卫,

在卫西,洪武九四月置,三十一改为所,曰茅冈官司,卫东北,正统中

永定卫。北有溪卫,武二十年六月,有九、野牛、三江口、闸口四

关。所曰守御平千户,在卫,洪武年置。守御安千户所,在卫西

北,洪二十三九月置。曰守御寮千户,在卫,洪武年置。桑植安

抚司,桑植、溪等处抚司,卫西北,太祖丙年二月,后废,永乐四

年十一改置。)

荆州(元中路,属湖北道。)太祖辰年九改为荆府,属广行

。吴元十月置广分省此,寻。九年湖广布司,寻属河南。二十

年还属。领州二,县十一。东距布司千二一十里。

江陵(倚。洪十一年月建湘府,建元年四除。永元年,王府

辽东广迁於此,隆庆二十月除。万历二九年十建惠王。南滨。东

有夏水,至沔阳合於沔,故沔亦兼夏之名。有阳水,东北至陵县,

入沔水。又东北三海,、漳水流处。有柞溪。又东有溪,亦零水,

南入江,谓之零。东北龙弯市、东南有头市、有郝穴、西南虎渡口

四巡检。)

安(府南。东有旧城。今治崇元年所。北滨,西北油河流

焉,之油口,有油口检司。北有夏。)

首(府南。元治楚望北,洪中徙绣山左,宋时旧也。北

江,中有石山。又有焦山,下有港,通洞庭。有调口巡检。)

利(府少南。滨江。南有鲁江,亦夏水,大江分,下至

阳州沔。又西有涌水,南入江,谓之涌。又东瓦子湾、西有窑、南有

螺矶、北有毛口、又分盐所巡检司。)

(府西。西南巴山。滨大江。南有红子巡检。又有西坪塞巡

检司,废。)

枝江(西。洪十年五省入松县。十年五月置。北大江,

里洲,水经此分,故枝江。有沮水,南入江,谓之沮。)

陵州(峡州路,属荆湖道宣慰。)太甲辰年府。九降为州,

直隶广行省。九年四改州名陵,以治夷陵省入,属。(江在南。

西北关曰下关,夹为险。有西陵、明月、牛三峡,峡中有使君、虎

、鹿角滩,皆流至险也。西有赤谿,东合大。南有津口巡司。

东有金坪巡检,后废。又西有西津关。北有白关。)距府三四十

。领县

(州西。东南清江。西有旧关、西南蹇家园、南有渔关三巡

检司。有古捍。西有子八关。)

(州东。西北荆门山,下临大,其对即虎牙也。又西有清江,

东流大江,清江口检司。西北有江关、北有普镇二巡司。)

远安(东北。治亭子下。成四年迁东庄坪。崇祯十年又迁

,即今也。东有沮水。)

(元治归县,隶湖广省。)武九年月废州秭归县,属夷陵

州。十二月改名长宁。十三年月复改为归州。(旧治北,后白沙南

浦。洪初,徙丹阳。年徙长,在江楚王台。嘉靖十年复江北旧

治。东马肝、狗、空等峡。江在州,经峡,入夷界。其西有叱滩、

莲花、新滩,皆滨江。西北有口巡检,后迁巴东县洲。东有南逻

巡检,后迁新滩。)东距府百二十。领县

(州西。洪武年改属陵州,还属。统九年月省入。弘治

三年五复置。有香溪,亦曰县河,南入江。北有高寨巡检。又东

有桑林巡检司,后废。北有猫关,达、襄。)

巴东(州西。属归州。洪武九改属夷州。隆四年还。北滨江,

四川巫县流入,东经门、东奔、破石,之巴东峡,下至黄梅入南

宿松县。又南清江,名夷水,自四川始县流,下流於大江。又北

盐井。西南有连关巡检。南有山关巡司,本石柱,庆四年名。)

襄阳府(元襄阳,属河江北行。)太甲辰年府,属广行省。九

湖广布司。二四年六改属河,未几,还属湖广。领州,县六。东

布政司百八十

(倚。统元年,襄王府长沙迁。南有头山,有岘山。东南有

鹿门山。又西有中山。水在城,亦曰江。白在城东,与唐合,南

入汉,之白河,亦曰州口。西北有泥河,有浮河,西南有溪,下

流皆入汉。北樊城,樊城关检司,移於县北之柳头。又北有双

沟口巡司。又西有油坊巡检司,嘉靖十年移於西北之泰山庙。)

城(府南。东汉水。西有蛮水,亦曰夷,源出县,流县界,

汉水,其支流长渠。有沶水,自汉中入,合蛮水,之沶口。又有

水,在东北,南漳县入,注,谓之口。)

南漳(西南。西北有荆。南有水,又沮水,有漳河,流入当县,

於沮水。东有方堰、西有金厢二巡检。又西七里头检司,移於

康县之平堡。)

枣阳(府东北。洪武十五月省宜城县,后复置。东南有水,南

合焉,西流於沔,此县之白水。又西有滚河,流入襄之白河。东

鹿头店检司。)

谷城(府西少。东北汉水,有均水入焉,之均口。又有筑,经

治东南,注於汉,曰筑。西有花街巡司。)

光化(西北。武十年入谷城。十三五月复。旧治西。隆末,

建於阜卫,即治也。有马窟。北有水。东白河,氵肓水,自河

新野县入,有河流合。西北左旗营检司,历中,於县旧。)

州洪武年七月州治武县省入。(南有当山,乐中,为太岳

和山。山有二七峰、十六岩、二十四。北有江,一沧浪水。东北有

水,河南淅县流入。又东南黑虎庙检司。)东南距三百九里。

阳府成十二年二月置。领县七。又置湖广行都指使司於。(卫

俱无土。)南距布司千二里。

(倚。属均州。成化十年置郧府,治。汉水南。东有龙门

河出焉,下流入汉水。西北有青关。东有雷峰、桠镇二检司。)

房(南少西。元房州,属襄阳。洪武年五月州治房县省入,又降

为县,属襄阳。成化二年十月来属。西南有山,一雁山,水出

,流入安县界。又南有水,亦彭水,有筑水,俱流入城县,汉。

西南有板山巡检,后移县东南博磨坪。)

(府西。元属州。洪十年五省入房。十三五月复,属襄

阳府。化十二十二月属。东方城山。西有筑,筑水焉,流房县界。

又有庸山,庸水所,南合阳水,流入汉。又南有水,源陕西平

县界,东流入。西北黄茅关、吉阳关巡检司。)

(府西。本竹县之尹巡检司,成化十年十二改置县,而移巡

检司於东之县镇,寻迁巡检於白土。南有溪河。)

上津(府西北。洪武初,属襄府。十五月省郧阳。三年五复置,

仍属襄府。成十二年二月来。西有八盘山,又有吉,西南入汉,

俗谓之河。南江口镇检司。)

郧西(府西北。成化十年十二以郧县南门保。南有江,自西白

县流入,下流至阳县入江。)

保康(东南。治十年一月以县之潭坪置。有粉水,东南有

堡,嘉靖十年移南县之七头巡检於此。)

长沙(元天路,属南道宣司。)祖甲辰为潭州。洪武年六

更名长。领州,县十。东北布政司百八十

(倚。西北。武三年月建潭府,二三年除。永乐元,谷王

府自北宣府迁此,十年除。十二年襄王府,正统元迁於襄。天顺

元年三建吉王。县旧城外,武初,城中。八年复北门外。万历二

十四年朝宗门。西有水,源广西兴县,流境,合水、烝北流,

环府城,东北出湘阴县,达青草,注洞湖,行千五百里。北浏阳水,

西流湘,谓浏口。有麻溪,流入湘,曰麻口。又西北有乔巡检司,

乔江澬江合处。)

善化(。治东。旧治城外,武四年於城中。十年五省入长县。

三年五复置,在南门。成化八年仍城中。西南有岳山,湘绕其

麓。又靳江,入湘江。西有橘,在湘中。南暮云市检司。)

湘阴(府北。湘阴州。洪武初为县。有黄陵。西有水,北青草

,谓之口。湖县北,洞庭连,亦曰重。南有江。又有汨罗,汨

自平江流入,流为罗,会於潭,西注湘,之汨罗。西北营田

检司。)

湘潭(府西南。元湘潭。洪武年三月为县。有昭山,下有昭。西

湘水,西南有涓流入焉。南有下市巡检。)

阳(府。元浏州。洪二年降县。北道吾山。东北有光山。

有大山,浏出焉,县南,长沙县,曰浏水。东有渠城、梅子

二巡司。又翟家寨检司,废。)

醴陵(东南。醴陵州。洪武二降为县。南有渌,亦曰水,西

水,有口巡检。)

乡(府西。西有沩山。有澬江,源出绥县,经入沅江界,注

洞庭。)

益阳(府西北。元益阳。洪武降为县。西南有江,亦益水。

,澬江分流也,下流复於澬江。)

(府西。元湘州。太甲辰年为县。西有龙山,涟水出,经县

东南,流入於水。又西有湄水,南有丰水,俱於涟水。西南有障市巡

检司。有永丰、虞磨二巡检,后废。)

攸(府南少。元攸。洪武年三月为县。有司空。东有水,自

江西安县流入,东南有水流合,下流衡山县,入於湘。南有岭巡

司,后。)

化(府西。东有泥山,大峰山。西北有山,西澬江。南有善

溪,自陵县流於澬江。)

州(元隶湖南。)太甲辰年为县。化十八十月复州。(

西有云山。西有洣水,自酃县入。又南有茶,源出西永新之景

山,西来合焉,北入攸之攸水。东有视口巡检。)北府四百十里。

常德府(元常德,属湖广行省。)太祖甲年为府。领县四。东北距

千零五里。

陵(倚。弘治四八月建王府。南有善山。南沅水,有朗水

入焉,谓之郎。又东有渐水,即鼎水,自九卫流入。)

(府西。元桃源。洪武年降为。西有头山,武陵、陵界。

南有沅,东有溪,西有泥溪,俱流入。又西有高都检司。南有白

马巡检,本名溪,治东后春,寻徙,更名,废。)

龙阳(东少南。元龙阳。洪武年三月为县。治在东,今治景

二月所。东有山。北沅水,北有鼎流入焉,谓之鼎,有鼎

司。又南有赤湖,一蠡湖。西北有江口巡司。)

沅江(东南。属龙阳。洪武年州废,来属。年五月入龙阳

年五月置。西有沅水。又有澬、澧水,并流入境,至东北入

庭湖。)

府(元州路,湖南道慰司。)太祖甲年为府。领州一,县九。

东北距政司一三百里。

衡阳(倚。弘十二年,雍王府四川保府迁此,正德二除。万二十

年十月桂王府。南有回峰,北岣嵝峰。衡山之七十二,在县者七,

二峰最。东有水,又蒸水自西南流入,谓之口。又北有耒,注

,谓之口。又有酃湖。又东有城县,末置。武十年月省为城市,

江东巡司治此。西南有柏市巡司。)

衡山(东北。属天临。洪武改属。西有衡山,有七十峰、十

岳、三八泉、十五溪、九池、潭、九,而峰最大者祝融、盖、

密、石、天柱,惟祝融最高。有湘江。东南有陵江,洣水也,自

合攸水入境,於湘,茶陵口。东有草、东南雷家埠巡检司。)

(府东。元耒州,直湖南道。洪武三三月降县。耒在北。

东有侯山,肥出焉,西南入耒。又西有罗渡检司。)

常宁(府南。常宁州,直隶湖道。洪三年三降为县。西北有水,

有舂陵合焉。)

安仁(府东少。西有梅峰。有小江,自郴流入,西北流至山县,

合於洣。南有平、北潭湖二检司。)

灵阝(府东。水在县,源出泉,西云秋水合焉。)

桂阳(元桂路,治阳县,湖南道慰司。)洪武元为府。年四

降为县,省平阳入焉。三年五升为州。(西有凑山。有晋岭。北

潭流岭。旧皆产铅砂矿。西有蓝。西北舂陵水,又西有岿水流合。北

泗州寨、南有牛镇二巡司。)西北距府百里。县三:

临武(南。西有舜峰。西有西山,武出焉,宜章县於章水。东

两路口检司。东有赤巡检,废。)

蓝山(西南。治在县,洪武年徙於,属郴。二年属。南

。东南华阴山。西南有疑山,有杞林,岿水焉,亦舜水,

陵水。西有守宁溪千所,洪二十九三月置。东有毛镇、北

、西南大桥镇巡检司。又西有山堡、家陂二检司,废。)

嘉禾(西南。祯十二以桂阳之仓禾置,析武县地之。东

岿,自蓝县流入,北经石山,又北入州。)

州府(永州路,属湖南宣慰司。)洪武年为府。领州一,县七。

北距政司千百二十

(倚。有湘水,经城西,潇水自来合焉,谓之湘,有湘关。又

南有永,源出西南之山,北入於湘。北有杨堡巡司,本溪市,

隆庆元徙治,名。)

祁阳(东北。治在县西,景泰年十二徙於今。北有山,上

。西北四望山。西有湘。又城有祁水,源出邵县,东流入焉。南

溪,下亦入湘。又东归阳市、东南有水市、西北有水太平市

。又东有湘江巡检司,后移於东北之山。)

东安(西北。十四渡在县东。又东南湘水,广西全流入。

江,源县北九岩,经东,下入湘水。有卢洪巡检司。又有结

司,后。)

州(元州路,湖南宣司。)武元年府。九四月复为州,

州治道县省,来属。(西有山,营出焉,泥江,江华县沲水合。

东有江,至口,合沲水。西有濂,源出西安定下,东合宜水,

谓之滩,下俱入湘。)北府百五里。领四:

远(州少北。有九疑,介衡、永、郴、道之间。山有朱峰,潇

出焉。又南有源水,流与江县沲、二水合三江口。南有九、鲁观

检司,在九疑、鲁观二口。)

江华(南。东有故城。今治本远卫右户所,武二十年置。

徙县来治。西白芒岭,即萌渚,五岭第四岭。东有水,源

之石城、娥皇二,下流於潇水。又东南砅水,出九疑之女英

沲水。东有守锦田千所,洪二十九置。又锦田巡司。又西

冈巡检,又有墟市巡司,后於宁远之九疑、鲁观。)

永明(州西少。北有明岭,都庞岭,五岭之三岭也。南有遨,自

广西富川流入,流注於水。东有枇杷御千户,西南桃川守千户

,俱洪二十九置。又桃川市检司。西南有面墟巡司。)

新田(东北。祯十二以宁远之新田置。西有舂陵,与宁

界,舂陵水焉,下至常宁,合於水。东有白面巡检司。)

府(元庆路,湖南道慰司。)洪武元为府。州一,四。东

北距布司千二五十里。

邵阳(倚。南高霞山,东有烝。又北澬水,水自东合焉,

滩,又四十八,皆澬所经。西北有龙巡检司。又北有口关。

北有马关。)

新化(府北。有上梅,其下山在安县境。南有澬。西南

检司,废。又有苏溪检司。)

城步(府西南。本武冈之城步检司。治十七改置县,析绥宁地益

,而迁检司於东北之坪铺,又迁山,后废。东南有汉山,有巫

,下流於澬水。)

州(元冈路,湖南道慰司。)洪武元为府。年四月为州,

以州治冈县省,来属。(永乐十二年,岷王府云南迁此。北武冈山。

南有山。又澬水。西南有都水,东流入焉。北有蓼隘、峡镇,南

有石门,东有阳关四检司。有石羊。)东府二百十里。县一:

新宁(东南。治在县。景泰年移於洲原。有夫夷,北流

。东南靖位、西有新寨巡检司。)

府(元州路,湖广行。)太甲辰年府。领一,县。东北

距布政千七百

(倚。西北有大山、小山。东壶头山。西南有水,辰自东北

流入焉。又东有曳、高、九矶、清浪等。又酉在西北,东南入水。东

有大刺、西北有溪、又会溪、北有池四巡检。又有岩巡检,后废。)

(府西南。南沅水。西有武溪,即潕溪,下流於沅水。又西

镇溪军千户所,洪武三年二月。又南溪洞巡司。又西有河溪、西南

院场坪巡检司,后废。)

辰溪(府西南。东南有城山。西北有沅。西有水。又有渡口、南

晋市镇巡检司,后废。)

溆浦(府东南。东有红洞。西溆水,流入沅。南有潭、东有镇

二巡检。)

州(元州路,隶湖广省。)祖甲辰为府。年四月为州,

州治阳县省,来属。(北有山。南沅江,源出四遵义县,下流至

江县,入洞庭。西有水,即水也,入於沅。西有州巡检。又西

有西渡口巡司,后。)东距府二七十里。领县二:

黔阳(州东南。东南有公山。有双石,一名风崖。泰中,寨置

於此,安江双城。北沅水。东有洪,西有江,南黔江,流入

。东有江巡检。又西托口寨。东有洪寨。)

麻阳(北少西。东有包山。西蜡尔山,与保靖及四川、贵州界,诸

在山下凡七十寨。南辰水,贵州铜府流入。西有锦,下流

。东北岩门巡司。)

郴州(郴州路,属湖南宣慰司。)洪武年为府。九年四降为州,以

郴阳县入,直布政司。(南有岑山,宜章县,亦曰田岭,

二岭也,其支岭摺岭。东北有秋山,灵阝县,云秋出焉。

,发源岑山,合桂阳之耒水,下流入湘水。西南有水,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明史相关推荐:

明史孝宗

 

明史宋濂传

 

明史纪事本末作者

 

明史纪事本末简介

 

明史李三才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左光斗传原文翻译

 

明史副会长

 

明实录与明史哪个真实

 

明史pdf百度网盘

 

明朝刺客

 

国家历史

 

二十五史

 

明史六大奸臣

 

明史在线阅读全文

 

明史演义在线阅读

 

明史pdf

 

明史漫谈论文

 

明史pdf下载

 

明史周新传

 

明史白话版在线阅读

 

明史白话文在线阅读全文

 

明史在线阅读白话文

 

明史国学导航

 

明史十讲

 

明史罗伦传

 

明史古诗文网

 

明史罗伦

 

明历史

 

皇明

 

明朝历史

 

明儒学案

 

辽史

 

清史

 

明史TXT

 

宋史

 

明史欧阳伦

 

明史儒林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马世奇传翻译

 

明史案简介

 

明史而知兴替下一句

 

明史秦良玉传注释

 

明史秦良玉转翻译

 

明史王祯传翻译

 

明史欧洲四国传注释

 

明史odf

 

明史书籍

 

明史 王振

 

明史仁宣之治文言文翻译

 

明史奇侠武功排名

 

明史方孝孺传

 

明史欧阳铭

 

明史专家

 

明史epub下载

 

明史后妃传

 

明史eupb百度网盘

 

明史演义蔡东藩在线阅读

 

明史名臣传

 

明史欧阳铭传

 

明史翻译

 

明史孝义翻译

 

明史案说明了什么

 

明史王思传

 

明史刘基传

 

明史up主知乎

 

明史纪事本末卷之七十六翻译

 

明史职官志

 

明史isbn

 

明史左光斗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二翻译

 

明史里面有关于汤显祖的传记

 

明史秦良玉传翻译

 

明史对朱棣的评价

 

明史张溥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马文升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徐光启传

 

明史海瑞传翻译

 

明史案后人是什么意思

 

明史王阳明传

 

明史王思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翻译

 

明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九陈道亨

 

明史纪事本末太祖起兵翻译

 

明史白话文在线全文翻译

 

明史哪个版本比较好

 

明史欧阳一敬传

 

明史文苑传翻译

 

明史文苑传

 

明史爱好者

 

明史白话文在线阅读

 

明史南炳文

 

明史而

 

明史儒林传

 

明史up主

 

明史修了多久

 

明史epub

 

明史而知兴替

 

明史南炳文pdf

 

明史的曲笔隐晦之处体现在哪里

 

明史欧洲四国传中提到了五大洲的是

 

明史万观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欧阳铭翻译

 

明史可以知兴替

 

明史海瑞传全文

 

明史偶笔

 

明史马世奇传

 

明史孝义麹祥翻译

 

明史up

 

明史作者

 

明史戚继光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卷之七十六郑芝龙受抚翻译

 

明史王守仁传

 

明史孝义

 

明史戚继光传

 

明史equb

 

明史epub南炳

 

明史对明代历史而言是什么材料而明代档案是什么材料

 

明史郑芝龙传

 

明史魏忠贤传

 

明史张居正传翻译

 

明史海瑞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孝义麹祥品质

 

明史青文胜为民请命翻译

 

明史本纪

 

明史日本传

 

明史况钟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王守仁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贰臣传

 

历史书籍推荐

 

为什么领导喜欢读明史

 

明史经纬

 

明史孝义之麹祥

 

明史秦良玉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书籍推荐

 

明史辑略

 

明史秦良玉传

 

明史于谦传

 

明史纪事本末河漕转运文言文答案

 

红色百年行明史感党恩

 

明史杨廷和传原文

 

明史演义

 

明史张居正传全文翻译

 

明史纲要

 

明史白话文

 

明史研究

 

明史翻译全文阅读

 

明史海瑞传

 

明史张居正传

 

明史讲义

 

明史目录

 

明史稿

 

明史多少字

 

明史可信度高吗

 

明史杨慎传翻译

 

明史石璞传翻译

 

明史是谁修的

 

明史案

 

明史

 

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

 

明史在线阅读

 

明史秦良玉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列传

 

明史纪事本末江陵柄政

 

明史是谁写的

 

明史纪事本末开国规模

 

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翻译

 

明史杨信传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