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肩小力弱病缠身
心有冲天凌云志,奈何命比竹纸薄。
西求真经路途远,欲登宝塔塔尚高。
话说郭青云立志上学之后,一开学就不得不去乡里小学上六年级,因为郭家沟教育资源贫乏,生源量少,郭家沟小学就没有再开六年级的班,只有乡里第一小学才有,因此郭青云不得不跑近三十里路去乡里上,成了类似初中的“住校生”,那时候乡里小学没有公共食堂和宿舍,吃住只能由自己解决。
乡里有要紧亲戚的就在亲戚们家里吃住,一年下来给些米面或者是折合成钱,倒也能对付一年。乡里没有要紧亲戚的就家里出个人去乡里找地方住着,顺便做饭供孩子上学,而像郭青云这样无依无靠的,上学成了眼下最难的事儿,吃住全无着落,可是难也得上,郭青云一想到老蔫就心里暗暗发誓,就是要饭吃、跪地求人也要去乡里上学。
同样发愁的还有郭清华,她也知道郭青云一开学就面临着没有地方吃住的困境,郭清华也作了难,可是再难她也不能撇下郭青云不管,但是管的太多了,难免让王家人不高兴,王鹏发腿瘸,结婚后家里家外郭清华没少费神,竟也到了少她不可的程度,让郭清华专门抽身去照顾郭青云,这事儿王家人说什么也不会同意,更关键的是王家人想让郭清华给他们生个一男半女,老两口急等着抱孙子,享受天伦之乐,王鹏发也不小了,村里像他这般年纪的,大都孩子都有两三个了,因此老两口明着暗着也漏了不少话出来,又哪里会让她抽身去照管郭青云,本身结婚后郭清华就没少往郭家沟贴补,王家人嘴上不说可心里咋想的郭清华明白。
虽说自己抽不出身,可是只要郭青云有钱用这事儿倒也有个活路,因此她想到了郭长河,想到了自己结婚时他收下的五千块钱,眼下郭青云上学的事儿没有着落,不说全要,给个一半想必总是合情合理的,于是这一天一大早郭清华就急匆匆的赶回郭家沟,找郭长河要钱。
郭清华赶回郭家沟,就直奔郭长河家,郭长河恰巧不在家,他媳妇姬秋菊一个人在院子里剥玉米喂鸡。
“婶儿,在家呢!我长河叔在不在家?”郭清华一改往日的口气,柔声问道。
姬秋菊没有立马回应,先是白了一眼郭清华,接着扭脸换了个方向,斜对着郭清华,许久才冷冷的回道。
“不在!”
郭清华本想再问问啥时候回来,可是她忍住了,于是只好回去看郭青云,郭青云也不在家,兴许是跟着老蔫出坡了,院子里还放着几捆编好的簰儿,家里此刻只有她那疯疯癫癫的老娘,在灶火一个人不知道煮着什么,郭清华进去揭开锅盖原来是煮了一锅南瓜,这估计就是一顿饭了,郭清华她娘虽然疯癫,但是肚子饿了时也会煮些东西胡乱的吃,郭清华也没少往家里拿粮饭、蒸好的馒头,这次回来她也带了不少馒头回来还有些米面,放下这些东西,郭清华就去收拾给郭青云和她娘做饭去了,做的是大白米饭炒的倭瓜菜,郭青云最喜欢吃。
中午过郭青云才从坡上回来,瘦小的身子上背着一大捆荆条,远远的郭清华见了心里又是一阵酸楚,差点掉泪,像别人家孩子这么大点年级都还在疯玩,而郭青云却不得不靠着自己这干瘦无肉的肩膀出力养活自己,这都怨自己的爹死的早;都怨自己是个女儿身,早早的离家嫁了人;都怨郭长河心狠,收了钱只当是天上掉下来自己捡的,拿的心安理得;也都怨老天爷不长眼,投胎时投在这郭家沟,一个穷的遍地是石头蛋子的山沟沟,生下来就是山,在石头上找生活,咱不难谁难!可是怨有什么用,只能唉声叹气罢了,生活上缺的少的,还照常缺少着。
郭清华忙迎上郭青云,接下他肩上的荆条,那荆条重的差点将郭清华压趴下,郭青云见郭清华回来了也是心里脸上都透着高兴。
“青云,下次少背点,你年纪小,要是压伤了,有个好歹,我咋给咱爹交待。”郭清华带着哭腔说道。
“放心吧,姐,我现在身上劲儿可老大了,村里郭海那小子个子高吧,照样摔不过我!”郭青云自豪的说着,他丝毫不觉得累,也不觉得苦,他脸上扬着笑,眼里没有恐惧,心里没有怨恨,生活上的苦在他这里像天上的云,棉衣里的棉花一样轻飘。
郭青云一看她姐给他做的好饭,激动的吃了两大碗,差点吃吐,刚吃过饭没多久郭清华站在院子里就听见郭长河的声音,他不知道从哪里回来了,于是郭清华就赶紧带着郭青云去找郭长河,见了郭长河郭清华就拉着郭青云噗通一声姐弟俩就跪倒在郭长河面前,郭长河被这姐弟俩一跪竟有些慌了神,莫不是又来逼自己去找郭利贞?郭长河搞不清楚他们葫芦里装的什么药,不过郭利贞离家也确实跟自己下手重有关系,他心里多少有些内疚,如果是因为这事自己还真是理亏,想到这里他就慌忙去拉姐弟俩起来,这时姬秋菊也听见声响出来看。
“我就说这瘟神回来没有好事儿,不年不节的过来给你下跪,这是咒人死呢!”姬秋菊狠毒的说着。
“你住嘴!动不动张口死啊活的,清华、青云起来吧,有啥事儿商量着说。”郭长河也一改往日强硬的口气说道。
“叔,以前都是我不懂事儿,没少惹您生气,这不马上就要开学了,青云一心想去上学,这六年级还在乡里,您也知道乡里我们一无亲戚二来我又抽不开身,眼下只能给他凑点钱去找个人家吃住一年,等上了初中就可以都在学校解决了,叔,您那里不是还有我结婚时候收的五千块,我们不全要,先拿两千供青云读书吧。”这是郭清华在郭利贞走后第一次用这温和的口气和他说话,犹记得上次说话两人还吵的面红耳赤,都各自放狠话老死不相往来,郭清华这也是被逼的没法了。
郭长河一听是想要钱,不是为郭利贞的事儿,心里倒也舒了口气,这钱倒是经他手接的,可是现在由姬秋菊保管着,自己说话也不是太管用,可是还没等郭长河开口,姬秋菊就先开了口。
“家里都穷的叮当响了,还想着上学,真是心比天都大,也不看看自己脸上有没有那福相,一脸的干骨头,别说上不了学,就是上了也是出力吃苦的命,我劝你们还是死了这条心,安心开荒种地吧,多打点粮食总比浪费粮食强!郭家沟自有人开始你见有哪个人靠上学出了头的,还不都是在家里扒坷垃!”。姬秋菊一口气把心里憋着的尖酸刻薄的话倾倒了个痛快。
郭清华听了这话心里自然不是滋味,只是眼下有求于郭长河也就只能强忍下了,她眼巴巴的看着郭长河,毕竟是近亲想必郭长河也不会置之不理。
郭长河这边也作难,钱不在他手里,想用还得姬秋菊点头同意,正不知道该怎么说,只是一味似有所思的嘴里重复着:
“上学是正事儿!上学是正事儿!上学好!上学好!”
姬秋菊也是聪明人,心眼子多,一看郭长河下不了台,不知道怎么答复郭清华,万一他心一软同意了给钱,这白白到手的便宜要是又让郭清华拿去,自己岂不是吃了大亏,因此姬秋菊脑子一转,眼睛一闪说道:
“这事儿你长河叔一个人作不了主,等我们合计合计,明天给你回话!长河,该上坡了,再不去天黑了!不干活一家人吃啥喝啥!”说完就摔着脸转身进了屋。
郭长河一听瞬间也找到了台阶下,慌忙带着笑应道:
“对对对,你婶子说的对,这钱不是少数,青云一下子花不了那么多,别再给糟蹋了,我和你婶子合计合计啊,你住一晚,明天再说,明天再说。”郭长河说完就慌忙换了衣服,拿了手锯,上坡了。
郭长河这样说也拿他没有办法,只好留郭家沟一晚,晚上姬秋菊和郭长河为这个事儿挠破头皮,突然姬秋菊想到了个主意,趴在郭长河耳朵上给郭长河说了,郭长河连说:
“好主意,好主意,还是你有办法,我这脑子真不如你。”。说罢两人相视笑出了声。
第二天没等郭清华来找,郭长河倒先去找了郭清华。
“清华,青云上学这事儿你别管了,钱我还照常替青云保管着,他还小,以后总能用得上,这不你婶子有个亲戚在乡里,住的离小学近,我改天去给他支一声,吃住先在他家,也就一年时间,撑开肚皮吃能吃多少?就这么办吧!清华你看看这主意咋样,能不能行。”。郭长河说完眼盯着郭清华。
“就怕是陌生人家,青云又是山里孩子,天生的胆小,又不通人情世故的,我怕他住不惯,别在惹出来事儿来。”郭清华还是想要钱,这样委婉的说着,可是郭长河哪里会给。
“这都是小事儿,有你婶子在就是闹出来事儿了人家也能担待,再说青云这孩子实在,不流逛,你还有啥担心的!我看这也不用再犹豫开学了直接去就行。”郭长河把胸脯肉拍的啪啪响。
郭清华见郭长河这样说也不好意思再说什么,只好同意让郭青云去试试,上学这事儿暂时算是有了眉目,郭清华又给郭青云他们蒸了些馒头,回婆家去了。
没多久六年级第一学期就开学了,此时夏天的闷热天气已经接近尾声,秋天马上要来了,郭青云难按心中激动的心情,他没有去过几次乡里,这下终于有机会长时间的待在那里,比郭家沟更让他有新鲜感。
而乡里郭长河所说的亲戚,也不是姬秋菊的远房亲戚,只是和郭长河关系不错的老朋友而已,在乡里住,姓燕名国庆,多年没有和郭长河联系,关系也有些生疏,和郭清华说定之后郭长河就带着礼物下去乡里找了燕国庆一趟,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郭青云就照着说好的,在燕国庆家里吃住,郭清华也只当是郭长河发了善心了,心里的石头也逐渐的放了地,逢人便说郭青云遇了好人了,可是没过多久,仔细算来还不到两月光景,突然有一天郭长河就急匆匆的找到郭清华,说燕国庆去郭长河家找郭长河,死活不同意郭青云再待他家吃住,原因是他家里放的两千块钱丢了,当时家里还只有郭青云一个人,燕国庆一口咬定那家里丢了两千块,且偷钱的人就是郭青云,为此燕国庆还告诉了小学校长,还报了乡里派出所,还大老远的跑去叫了郭长河,让郭长河给他个交待,小学校长看了,派出所也来人了,由于没有证据也不好下结论,一个是燕国庆手里到底有没有两千块的证据,一个是偷的人到底是不是郭青云的证据,想必这是个极难破解的案子,最终派出所只是立了个案走了,说是有了眉目第一时间传达燕国庆,派出所虽然走了,可是燕国庆并没有停歇,抓住郭长河不放,不赔他两千块坚决不让郭青云走,不让他上学,甚至还去学校闹。
“青云绝对不会偷钱,我弟什么品行我比较了解,他绝对不会做出这种偷鸡摸狗的事。”郭清华为郭青云辩解着,她说的是实话,燕国庆也知道是实话。
“人心隔肚皮,别看长得一副老实巴交的样子,心底下不知道在想着怎么合计我呢!你说他人好不会偷鸡摸狗,你拿啥证明?”燕国庆也不甘示弱。
人的品行怎么证明?把心挖出来看吗?可那也仅仅只是一团带血的肉而已,根本看不出是黑是白的颜色,仅凭几句话这事儿也确实没人信,话是最容易被虚假化的,落地无声的东西,谁会拿来做凭证,可是不证明郭青云就要受冤,两千块钱不是小数,强行说是郭青云拿的郭清华怎么也不会相信,因此郭清华和燕国庆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郭长河主动站了出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