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含章暂时停下了对正面日军的压制,反正现在这些家伙已经藏得很好,一时半会儿拿他们没有多少办法。
他趁着这个短暂的间歇派出一名通信员去联络左翼还在坚守的友军。一方面是通知他们这里发生的不利状况,另一方面也要了解他们以及更左翼部队的具体情况。
虽然自己的这个排很可能要被迫撤退,但究竟是向第二道堑壕撤退还是向左翼友军阵地撤退,也是一个需要提前搞清楚的事情。
当然,如果右翼友军在第二道堑壕稳住了阵脚,甚至发起反攻那就最好不过了,自己连撤退都可以免了。
然而短短几分钟后,马含章就放弃了这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因为通信员带来的消息是左翼友军已经快撑不住了,部分日军已经开始渗透进了防线内部,双方正在展开堑壕争夺。
虽然左翼友军的防线还没完全失守,但马含章知道他们撑不了多久了。一旦被日军成功渗透进了防线,守军就不得不一边争夺堑壕一边继续防御正面的后续敌军。如果不能尽快把渗透进来的日军赶出堑壕去,这种防御是很难持久的。
己方的援军依旧没有赶到,马含章估计是因为第一道堑壕失守和吃紧的地方太多,预备队已经无法有效增援了。很可能上面已经决定放弃第一道堑壕,Uww.nsh只是因为战斗还在持续,撤退命令不能顺利送达罢了。
为了应对两翼都被突破的危险局面,马含章赶紧把之前去询问情况的通信员和另一名战士派往左后方的侧翼地堡进行防御,同时安排人负责防御左翼堑壕内掩体。
虽然现在他们这个排成功压制住了正面日军的进攻,可以比较从容地撤往第二道堑壕。但是如果他们先撤了,左翼友军很可能被鬼子包围在堑壕里,那样他们就要全军覆没了。
马含章不是那种为了保存自己部队的实力可以置友军而不顾的混蛋。虽然他不是圣人,做不到为了掩护友军撤退而让自己的部队全军覆没,但在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的情况下,付出一些承受范围内的伤亡来掩护友军还是可以的。
而现在就是这样的情况。马含章对两翼失守早就做好了预案,他有信心在鬼子的三面包围中支撑最少一两个小时。同样,他也有信心在鬼子的包围中全身而退,不会付出重大伤亡。
事实证明,这个预案做的很有必要。因为在通信员回来报告后不到十五分钟,马含章排左翼的阵地也正式宣告失守了。
这样一来,马含章彻底陷入了被日军三面包围的境地,至少在鬼子看来,这个排的守军已经是囊中之物了。
马含章并不紧张,他手下的战士们也没有任何慌乱的迹象,这个情况他们已经演练过多次了,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很快,他们就迎来了鬼子们从三个方向同时发动的一次气势汹汹的全面进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