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念电闪之间,想起在梦中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倒正好可以哪来做个借口。
于是缓缓起身,朗声吟道:“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掐头去尾背诵完这片少年说。
总结道:“我大宋虽然富庶,却百年积弱难返,莘莘少年,才是国之希望所在,万万不可把他们当做负担。”
便是再难,也不能亏了少年郎。
慷慨说完,屋内鸦雀无声。
金莲和辛如兰二女听他吟出这般激昂雄文和深刻见解,都很是意外,满眼放光的望着他。
辛赞却喃喃低语道:“此文倒是奇特,词也赋耶?”
武大虽然学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其实对诗词歌赋完全是个门外汉。
对这片后世的新体散文,哪里知道是什么格式?
只能避重就轻解释道:“小侄并没有正经的读过书,自然不懂词赋格式,刚才只是有感而发,随口胡乱说上几句以抒情怀,倒让辛公见笑了。”
此文格式虽然奇特,和正经的古体文章有很大区别。
但这篇文章乃是后世著名的励志名篇,慷慨激昂,文采飞扬。
他如此谦虚,听的几个人很是无语。
辛赞竟然要来笔墨,抄写了一份,说要拿回去好好研究一番。
武大背诵这篇文章,倒并不是想显摆文采,只是想给收养孩童的行为找个借口。
如此一来,不但无人怀疑,反倒会称赞他心善。
果然,辛赞抄写完毕之后,搁笔叹息道:“想不到贤侄不但侠肝义胆,还文采飞扬,出口成章;”
“更重要的是,.uukanshum有一颗悲天悯人,见识超凡之心,真乃奇人也!可叹可惜啊!”
这可叹可惜的含义,自然是可惜他相貌太丑,难当大任。
沉思片刻后,辛赞又问:“刚才老夫未来之前,贤侄再忙乎些什么?”
武大正要把曲辕犁上交官府,希望能多种些粮食。
闻言直言相告:“小侄正在改造耕梨,刚做出来,正在实验,这才让辛公久等”。
辛赞疑惑问道:“现在的耕梨有何不妥?”
武大解释道:“现在的耕梨太过笨重,若是地形复杂,需要频繁掉头时,像小侄这般体弱之人难以驾驭,这才想要改的轻便些。”
如果只是这句话,辛赞倒也不会上心。
接下来的一句话,让辛赞猛地站起,激动的问:“当真?”
原来,武大刚才又接了一句:“而且只需一头牛就可轻易拉动,能节省一半畜力。”
节省一半畜力,听着似乎没什么,若是放之全国,就非同小可。
牛在古代乃是紧缺之物,杀牛更是犯法,每家每户对牛比对孩子还亲。
大宋地少人多,更是如此。
普通百姓之家,一户养一头牛都嫌吃力,养再多便负担不起。
但耕作时,一头牛又无法独自耕作,需几户凑在一起,共用耕牛。
如今一来,等几家人全都耕完地,时间便很是紧张。
农时不等人,如果不能在规定期间完成耕作,便会影响农田涨势。
进而影响收成。
如果武大所说是真,真乃是非同小可的创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