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老头嘘了一声,烧锅的孙老头跟花满衣都不傻,把头伸了过来倾听。
“咱花街原来有个说法,刘家刘伯温,花家诸葛亮,知道不?”
两人摇头表示没听过,孙老头满脸兴奋,这种聆听山村隐秘的感觉很过瘾,催促道:“梦淮兄,赶紧说啊,别卖关子了。”
“刘家的刘伯温说的就是刘老汉,年轻人也是了不得的强人,能干的很,威望也高,花家的诸葛亮说的就是你爷,你爷更了不起,十九岁就当了大队长,当时跟你爷竞争的,就是刘老汉。”
不会吧,在村委会招人那天,刘老汉跟爷爷嬉笑怒骂,看起来亲热的很,而且他清地里石头的时候,刘老汉颤巍巍在地里干了三天,哪有一点周老头说的强人模样?
“刘老汉比你爷大了几岁,虽说跟你爷并称,但最多就干了个生产队队长,被你爷压了一辈子。你爷肯定是被今天的场面刺激到了,觉得自己被刘老汉压了一头。”
花满衣心想我的天,要不是问周爷爷,脑细胞全累死也不知道这一茬啊。既然知道了爷爷的心病,接下来就简单了,给孙老头俩人交代如此这般,两人点头答应。
吃饭的时候,孙老头可劲把话题往等会开演的大戏上引,跟王道士几个猜测今晚会唱什么戏,他们几个聊的热火朝天,花明德脸色越发阴沉,在一旁闷闷不乐,孙老头不敢演的太过,用眼神示意花满衣,该你出场了。
花满衣清了清嗓子:“咳咳,爷,刘家这场面算啥呀,等几年您老过八十大寿,您孙子去周家渡市,把申小梅老师给你请过来。”
花明德顿时来了精神:“果真?”想想又不大可能“申小梅那么大名气,人家会愿意来咱这小山村?”
花满衣暗笑周爷爷的消息果然对症,爷爷不是号称“诸葛亮”吗,全国谁唱诸葛亮唱的最好?肯定是申凤梅大师,那可是伟人夸过的“平原活诸葛”!
申凤梅大师已然仙去,但她老人家还有弟子啊,花满衣刚查手机做了功课,申凤梅大师最出色的弟子就是申小梅老师,这位老师出了名的没架子,经常深入民间献唱,应该不难请吧?
这么一想更是有底气:“爷你放心,要是不把申小梅老师请过来,你就别认我这个孙子。”
“屁话,请不请过来你都是俺孙子,你还能跑到哪去?”花明德嘴里在骂,脸上已经带了笑意,忍不住想,要是自己过八十大寿申小梅老师过来,那得多大个场面啊?
忍不住问:“乖孙,你真是这么打算的?哄爷开心的吧?”
“那还能有假,您老眼下最当紧的,就是把身体养好,开开心心,长命百岁,过一次寿我给你请一回。”
“你这孩子,天天光知道吹牛。”
花明德去了胸中块垒,心怀大畅,忽听外面锣鼓声起,孙老头第一次看农村大戏,觉得新奇有趣,心里猫抓似的痒痒,早就等的不耐,拎起板凳就要出门。
“他孙叔,先别急,梦淮,你给大伙冲杯茶,喝完茶再去不迟。”
“德叔,还不急?马上开戏了啊。”
花满衣小时候陪着爷爷看过戏,略懂一点,善意提醒:“孙叔,这是开场锣鼓,引人用的,要敲好一会呢。”
孙老头恍然大悟,没想到又闹了笑话,听得门外锣鼓声越来越疾,花明德见他等的着急,几口把杯里的茶水喝完,拎着板凳,率领大部队浩浩荡荡出了周家。
老头子自认今天被刘老汉比了下去,出了门,冷着个脸,面无表情往戏台下走,已经有不少老头老太太占了好地方,看花明德昂头挺胸过来,纷纷避让,轻易就让几个老头占了最佳位置。
花街村五六千人口,年前返乡的人多,不一会戏台下就挤得水泄不通,老年人都自备了板凳,.knshu.m坐在台下只等着大戏开演,年幼的孩童没有见过这种热闹,兴奋的在人群里乱钻,年轻人爱看戏的就少了,三五成群站在人群后面聊天。
锣鼓声稍歇,大幕徐徐拉开,没看到演员出现,台上站的是刘学舟和刘老汉。
刘学舟口才不错,拿起话筒吹了几下,开始激昂的讲话:“乡亲们,家乡父老们,大家晚上好!”
前排坐着的刘家人啪啪的拍起巴掌来,有了他们的带动,全场掌声雷动,只有花明德巍然不动,刘学舟把手往下压,控场能力十足,等到掌声稀疏,朗声道:“老少爷们,今天是我爷爷刘保清八十岁生辰,我作为孙子,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春秋不老,长命百岁!”
刘学舟说完挂好话筒,跪在台上冲着刘老汉咚咚咚磕了三个响头,台下老人共情,纷纷叫好,刘老汉乐的合不拢嘴,颤巍巍把孙子扶了起来。
刘学舟站起身,把话筒交到刘老汉手里,让他也讲两句,刘老汉激动的接过话筒,又不知道说什么,憋了半天冒出一句:“我不太会说话,就说一句,俺这孙子,排场!”
顿了一下,又吼了一句:“我宣布,开戏!”
台下鼓噪起来,有老头大叫:“刘老汉,不是就说一句吗,你特娘的说了两句!”
刘老汉适应了气氛,不再紧张,对着话筒骂了句:“王老五,日恁娘那个脚,敢搅老子的局,回去收拾你!”嘿嘿笑着钻进了幕后。
人群哈哈大笑,花满衣隐约听到爷爷在喃喃自语:“日恁娘,有老子在,轮得到你宣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