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又是怎么个章程?”她问道。
柳湘莲先前说要捐赠,的确是因薛蟠有案在身,而现在皇帝急于筹饷,是个立功机会。
不过他又有点儿犹豫,凭什么白给皇帝呢?他的本意是借薛家当铺展示行业实情,也不是非要捐赠不可。
当下便道:“捐赠一年盈利便可。”
薛姨妈一听,当即大喜。
现在一年赚不了几个钱,反正还是自家产业,随他去折腾吧。
随即又为难起来:“这样一来,捐的少还能得圣眷吗?”
“要不就连铺子也捐了?”柳湘莲笑问。
好事不能全是你家的吧?
“算了,看情况再说吧。”薛姨妈犹豫一番,终究舍不得,毕竟是祖传产业。
此事不急操作,确定意向后,柳湘莲带着张德辉先行离开,还有事安排他做。
后院薛姨妈房间,薛家娘仨皆在。
将情况和宝钗说了,薛姨妈嘱咐儿子道:“以后跟着柳二郎,你可做点儿正事吧!”
“谁不做正事了?商号不是越来越红火吗?”薛蟠昂头说道,不服他妈的指责。
薛姨妈无力叹气,懒得揭破,那三和商号经营的好同你有何关系?你倒是把薛家商号给经营起来呀!
同样是用人,张德辉在薛家时也没见有多大能耐,怎么到了柳二郎手底下长能耐了?
宝钗已对哥哥放弃期望,托着下巴暗想,柳二郎今儿一口明儿一口,怕是早晚要把薛家吃干抹净,偏自家还得还心甘情愿,这算怎么回事呢?
次日上午,柳湘莲领着薛蟠和张德辉,带了数名擅长盘账的户部老吏和二十名少年衙役,临时突击薛家当铺。
当铺内冲进这许多人,一时鸡飞狗跳,喧嚣扰攘,关门歇业。
今日不为别的,就为查账。
昨日所看账目是张德辉做掌柜时偷偷记录的,他儿子继位后保持了这个良好习惯。
这么做的目的自然是拿捏住下面的人,免得折腾太过把当铺搞倒闭了——倒了不就是砸了自家饭碗?所以每年多少要上缴一些利润。
当下,柳湘莲先命人封了当铺,又派老吏领着少年中算数好的查账。
此举明显是公权私用,借口薛家已将当铺今年盈利捐献,特来清查。
有什么好查的,老底儿都被“带头大哥”泄光了,便是有人嘴硬,也撑不了多久。
柳湘莲虽拿了人,实际上并没有执法权,目的也不在于惩戒。遂告知众人归还贪墨款项则不予追究,若敢顽抗拒缴,移送衙门治罪!
又让张德辉预估了每人这些年贪墨的价款,数目只少不多,已经十分可观。
还有一招更狠,让众人相互揭发,可免掉部分须还款项,又揭露了部分情况。
这些师傅、伙计眼见老掌柜背叛大伙儿,也没什么好说的,举报张德辉父子俩弄鬼,谁不知谁呀,然后老实回家取银子还账。
有的家里现银不足,就拿珍藏器物、田地、房产等抵数。
最后汇总,光是收银就达三万余两,都是薛蟠之父死后十来年间贪墨的。
可谓是穷了薛家,富了大家。肯定还有没上交的,也不去细究。
几个着实无法无天的开革,剩余之人愿留的仍留用,都革除了当铺也倒了。
这些人虽觉颜面无光,但别家当铺也定不肯接收这等名声败坏之辈,去外地则前途未卜,只好忍辱负重了。
柳湘莲花了两三日方处理好了当铺的烂摊子,拢了拢这些年被贪墨的金银,又将各类抵扣物变卖,总共得银六万多两,就算不动薛家铺子,这笔钱也拿得出手了。
于是写了奏章,准备上奏,一说薛家捐献之事,二则请求调高当铺税金。
成与不成,就看永隆帝的魄力了,有薛家当铺的例子摆着,不信他不动心。
未等他上奏,宫里先来了旨意,陛下召见。
今日早朝时又有朝臣奏请减免受灾地区赋税,近年气候越发诡异,或旱或涝或蝗,渐显民不聊生之态。
永隆帝竭力周旋,心力交瘁,甚至有时觉得委屈——父皇在位时何等潇洒快活,怎么江山到了自己手里就烂成这个鬼样?难道真像有些人说的,是上天降罪?
退朝后回到勤政殿,召来户部尚书和督饷侍郎,询问粮饷筹措事宜。
顾克贞躬身奏道:“启禀陛下,夏税正在解部,目前预估本年将有一百八十万两缺额无从找补。臣已督促各地钞关对过关货物严格征收,希望年底商税能有所增加。”
不加征田赋也只能打商税主意,永隆帝听了稍稍宽心,一百八十万两还好,比去年少多了,点头称赞:“爱卿辛苦了。”
想起柳氏子在折腾戏捐,不知怎样了,便问:“戏捐收的如何?可有成效?”
柳湘莲只是个小人物,戏捐作为新税种他也没什么信心。每天多少事关军国大事的奏疏要批复,锦衣府虽在监视着,汇报来的不紧要的消息也没精力细看,是以不甚了解。
顾克贞并未立即回答,扭头瞧了王泽业一眼,示意他汇报,此等小事不该尚书来说。
王泽业躬身行礼,面带喜色道:“启禀陛下,预计戏捐年底能收十万两!”
十万两,这么多?永隆帝微感诧异:“收此重税,都中没人闹事?”
江南若加税肯定群起鼓噪,甚至公然袭杀税官,难道京师百姓这么有觉悟,忠君爱国?
王泽业没想到皇帝的关注点竟在此处,想了想方说道:“原也有想闹事的,当天便围了柳照磨,质问于他。不过戏捐暂时只对广和楼一家征收,其他人也就不闹了。”
“你是说这十万两只是广和楼一家的?”
永隆帝不是诧异而是震惊了,戏园怎么可能这么赚钱?
他当初还以为柳二郎夸大其词呢!如今看来柳二郎说的倒是少了!
见皇帝误会了,王泽业生怕引出不必要的麻烦,忙解释道:“这十万连不全是戏捐,其中九万是预估的义演收入,剩余万两是年底前三个月的戏捐,实收数目只会略多不会少。”
永隆帝明白过来,不过却更疑惑:“既然一家戏园能收这么多,为何不收其他的?”
“这……”王泽业也不知皇帝到底什么态度,会不会严令广收戏捐,犹豫着说道:“陛下,现今只对广和楼征收,是因他家推出的新戏格外受欢迎,远近之人争相观看,票价超高,才有收税空间。若广泛征收,只会徒耗财力,收不上来许多。便是广和楼也不可能持久维持这样高的盈利。”
“一家戏园子能收多少!”永隆帝叹道。
见皇帝似有不满,王泽业只能先透个底:“戏捐急不得,按柳照磨‘一城一园’的规划,w.uknsh.今年天津戏园就能建成,明年便有数万两收入,而后再往南推广。借助广和楼征税,对朝廷来说成本最低,若是让各地官府介入,恐怕得不偿失。”
永隆帝怎会不知底下尿性,也不想本可收上来的税款被浪费掉。
“行吧,你们觉得怎么合适就怎么来。原就是意外之喜。”
又问:“可有其他增收计划?”
小小戏园子能有这等潜力可挖,他也不禁期待起来。
王泽业硬着头皮道:“尚无。”
戴权在旁侍奉,听到此处,面上故意露出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让皇帝瞧见。
永隆帝果然问道:“你这老奴有何话说?”
戴权深弯了腰:“奴婢听说柳二郎私设了什么‘筹饷处’,招纳一干少年,整天舞刀弄枪,正事儿不干,也不知他是不是忽悠诸位大人呢。”
顾克贞和王泽业听了这话心头一抖——所谓‘筹饷处’只是部门内临时工作小组,被阉奴这么一说,倒像是户部擅改国家制度了。这是不安好心呐,莫非柳二郎得罪了此人?
永隆帝面色微沉——好小子,不让你去辽东,你就在户部练起兵来了!这还得了!
王泽业忙道:“陛下容禀,此事另有缘故,柳照磨已立下军令状,年底前必定增收百万两。”
“增收百万两?好大口气!”
永隆帝是个务实的,若说全年增收百万两,他还有些期待,若说三四个月增收百万两,这不是痴人说梦吗?根本不信此言。
当即喝道:“召他来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