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全线猛攻,是板垣能否快速夺回武汉的最后机会,第五战区的一个集团军,已经离这边不远了,杜聿明集团军也急速开往武汉,如果没有先在这些部队赶到之前拿下,要再占领,就必须重新部署,那么,这就又要准备一场大会战。
日军的猛烈攻击,章非这边打的很辛苦,小鬼子不要命的攻打,他们这边的伤亡也很大,激战了两天,双方的双亡都不小,日军这边,已经高达上万人的伤亡。
章非这边,也伤亡超过五千,加上千次的伤亡,也接近上万,弹药打的都快完了,看到情况紧急,章非只能动用新增援的那个师,出现在日军的侧翼。
本就打的很艰苦的日军,被突然出现的部队吓了一跳,马上停止了攻击,他们打这两天,除了伤亡,没有取得半点进展,这个时候对方突然有增援部队,日军这边也没有办法继续打下去。
板垣听到报告后颓然的叹了口气:“命令:攻击部队全部停止行动。”
“是不能这样继续下去。”阿南点头。
这一战,日军在正面双方部队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没有取得半点优势,也是日军侵华战争以来,在正面对决中第一次吃亏,两人都有些忧心忡忡的想着,如果给对方时间继续发展扩大,后面的战斗还怎么去打。
随着日军后撤,这次黄冈争夺战就这样有头无尾的暂时告一段落,随着第五战区的增援部队进入武汉,日军在武汉北面的兵力已经全部空虚,只有南面还有几个师团和第九战区对峙。
战后统计,章非没有半点胜利的欣喜,人员伤亡不说,单是物资消耗,他们的积累就消耗一空,想要恢复,没有一段时间根本做不到,现在日本海军已经全面封锁了海域,再靠从外面购买物资,已经做不到。
章非这边元气大伤,只能自已慢慢来恢复,短时间内,他们一样没有再战之力。
武汉真正的收复,对全国来说,都是一个非常令人可喜的消息,现在日军想要短时间内发动一次大会战,已经没有那个能力,这样一来,就给了重庆这边有时间来慢慢布置。
不过想要扩大战果,现在也做不到,日军在这边的兵力,并没有少多少。
在全国民众欢欣鼓舞武汉收复的胜利时,章非带着部队,全部撤回了根据地。
时间,随着两国都在准备中慢慢过去,这一段时间内,双方都没有再发生正面的大战。
41年中,东京,三列城壕之后古老的日本皇宫,东边的1号房间,秘密召开了一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日本政府正式制定了一项政策,它将改变当时世界的形势和命运。
在古老的金饰屏风前面一块凸出的台子上,日本的裕仁天皇,神之子,从2600年前一直延续下来的第124位现世的神,身穿军装静静地坐着。
透过微闭的双眼,天皇神情庄重地注视着两张用锦缎盖着的桌子,桌子后面是日本内阁大臣和最高司令部的人员,他们都是国家最高级别的民事和军事官员。他们像服装模特儿那样笔直地坐着,双手放在膝盖上。
在两个小时中,这些官员依次站起向天皇鞠躬,描述他们国家当前所面临的令人沮丧的情况。
外相首先开始,他宣称美国、大不列颠和荷兰已经开始敌视日本帝国。
国家厚生省大臣也警告说,这些国家对石油和其他原材料的禁运造成日本经济停滞,这将会扼杀日本。仅海军每小时就要消耗掉400吨汽油,海军将领认为国家的石油储备不会坚持到来年。陆军将领也表示了不满。
听完这些汇报之后,吉田原,枢密院的议长,他站在内阁大臣们与天皇之间,简洁地总结道:“现在,我们必须为战争做准备了。”
美国总统罗斯福命令结束年度例行演习的太平洋舰队不返回美国西海岸,而是进驻珍珠港,实施威慑。
日军在印支南部登陆。美国立即中断同日本的秘密谈判,并宣布中止美日贸易,冻结日本在美国的所有资产。
随后,美国又宣布对日本实施全面石油禁运。这对于资源极为缺乏的日本而言,无疑是致命的。
而且,日本早就视美国为其南下战略的最大障碍。为了获得荷属东印度的年产量800万吨石油的油田,为了获得南洋占世界年产量78%的橡胶,占世界年产量67%的锡,以及铁、铝、大米等,日本必须要首先搬掉美国这块绊脚石。
1940年9月,日、德、意三国签订《柏林公约》,日军大本营的战争贩子们即开始酝酿对美作战的计划。
随着十年衰退的开始,表面上日本还保持着平静,骨子里却是非常痛苦。贫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紧张关系遍布全国。
超过一半的人口都是贫苦的农民和渔夫,他们的收入不到国家全部收入的1/5。有8000万人口拥挤在狭小的日本岛,山区面积大约相当于美国的蒙大拿州,仅有1/6的国土适于耕种。在可利用的农业土地上,每平方英里居住着2900人,可以说日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而且人口还在以年均100万的速度递增着。
减轻农业社会人口负担过多的一个办法就是加速发展日本的工业。但是一战后十年来许多国家的高额关税,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阻塞了日本工业社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对外贸易。对日本人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寻找更广阔的生存领土。
日本对原材料需求的紧迫性不亚于生存空间和贸易,但是富饶的亚洲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
缅甸和马来亚储藏着大量橡胶、锡、钨和铁,但这些都属于英国;印度尼西亚的橡胶种植被法国控制着;东印度群岛巨大的石油储藏被荷兰人掌握着。
作为东方工业最发达的国家,许多日本人认为他们有权享用这些资源。许多人甚至相信日本负有一个神圣的使命,那就是把亚洲带入一个经济扩张和繁荣的时代,一个“大东亚共荣圈”,就像日本的政客在1940年所宣称的那样。
日本人对他们国家的危机都有最深刻的感受,并且大部分人都决心为此展开行动,特别是日本军队中年轻的军官们。
许多下级军官都是贫穷农民的儿子(日本军队以意志和品质提升军官,而不是凭借他们的社会地位);
他们切身体会到普通民众的痛苦。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相信,国家的问题都是腐败的政客们造成的,事实上,只有推翻过去十年在丑闻中摇摆不定的政府,日本民众才有可能获得幸福。
日本的民众倾向于赞同年轻的军官,他们认为军队是用来拯救国家的。
日本的军队享有很大的特权。他们还沉浸在1904~1905年战胜沙皇俄国的胜利喜悦中,并没有受到流言蜚语的侵害。
而且,军队具有强大的势力:1900年的帝国法令仍在事实上独立于民事控制之外,使军队成为国中之国。尽管国家面临着经济困境,军方要求并且还是得到了巨大的财政预算。虽然军方势力已很强大,但是他们还是希望得到更多的权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