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正面攻击任务的,是关东军最先组建的坦克师团中的一个联队,德国闪电战坦克的作用让日本军部甚为震撼,他们也样学样的,准备组建几个这样的坦克师团。
在侵华战争中,因为我国的地形关系,日本考虑到坦克的作用不大,加上他们国家资源方面的原因,所以日军的坦克相对皮薄,火力也差,从92式到现在的97式,都是这个特点。
不过即使这样,坦克也是战争中的一大利器,特别是现在的战场,对手武器落后的情况下。
一百多辆坦克组成的阵容还是很吓人的,加上日军边上协助的骑兵联队,这支部队的前进速度非常快,天空中也出动了三十多架日军战机进行保护。
担任前方第一道防线的是新编一师的第一旅,这个编制,重庆这边给章非的全是地方编制,反正很乱,章非干脆无视这些,自已给自已安排这些。
这些编制有名,但没有军饷,也没有补给,说白了就是自给自足的发展。
第一旅的旅长楚路平是很早更着章非的人了,原来在税警团,打仗很勇猛,和杨楚的脾气都差不多。
这次担任正面第一道防御的任务,楚路平知道,这时一场恶战,他们部队组建以来第一次正面硬撼日军。
山坡上的一个山洞里,这里是旅部指挥部所在,上面有个瞭望口可以完全的看清楚整个战场。
随着日机的一波轰炸结束,地面的日军大炮也开始攻击,炮弹雨点般的落在阵地上面。
炸了一个多小时,日军的前锋部队已经在炮火的掩护下,出现在了战场中。
楚路平在望远镜中看到,出现在他们前面的,竟然是日军的坦克。
章非他们的重炮炮弹因为数量的关系,所以必须用在关键的地方,在没有发现日军炮兵阵地或者重要的作战目标以前,是不会、也没有办法像日军那样的乱打一通。
发现日军出动坦克,楚路平没有第一时间向指挥部报告,请求炮火增援,他认为凭借现在的阵地优势,是可以打跑日军坦克的。
这个选择,让一旅吃了个大亏,他们的阵地上面,火力是很强大,但是这些对步兵作用很大,对坦克就没有多少作用,小炮的炮弹落在日军坦克中间,根本不能阻止对方。
这反而全部暴露了火力点的位置,日军的小炮和大炮同时瞄准了这火力点打。
这一会时间,加上坦克的炮弹,那些小炮的火力点全部被日军炮火摧毁。
迅速占领优势的日军,马上快速进行突破,坦克的火力压制,把阵地上面的士兵打的头都抬不起,人员伤亡不断增大。
黄冈,司令部所在地。
“什么?再说一遍!”
“三团被全部牺牲?楚路平你怎么打的仗!”
朱老夫子随着部队发展,脾气越来越好,很少对人发脾气的,听到半个小时不到,一个团上千人基本阵亡的消息时,火马上上来了。
章非在边上听到电话中的消息时,同样大吃一惊,“这次我们这边也有责任,没有让重炮进行还击。”
“一旅防线很危急,有点顶不住了,是不是马上让炮兵还击?”朱亮有点着急的看着章非。
“不,让楚路平后撤,把第一道防线让给对方,等日军到那边时,再进行攻击。”
章非做这个决定,是心有算计的,现在开炮,可以把日军这支坦克部队赶退,但是却没有办法给他们很大杀伤,这样打下去,双方等于用大炮在对打,自已这边是比不过日军的,与其这样,还不如把日军放到第二道防线这边。
相比第一道防线,第二道这里地势比较窄,两边山都很近,也就是说,日军坦克到这边,不能摆开,这样就会相对集中,重炮打下去,日军的薄皮坦克是顶不住的。
另外,这个时候开炮万一打不到对方,反让日军这边有防备,这样日军肯定不会冲的那么猛。
楚路平现在打的非常辛苦,被日军强大的炮火优势压制的很难还击,而且打不动对方就更加的难受,听到上面命令他们直接后撤,他总算松了口气。
只打了二个多小时,部队伤亡就达三千以上,等于把这个旅打残了一半。
日军这边,发现对面枪声一下消失,对方主动开始撤离,他们的指挥官看完哈哈大笑道:“吆西,也不过如此,上面大大的夸装了这些人的战斗力。”
九江的派遣军司令部里,板垣征四郎看到初战告捷,总算松了口气,如果这样对被对方阻挡住,他都有点无计可施了。
“司令官阁下,后面我认为还是放慢点节奏,对方这次主动退的有些诡异。”阿南惟一这位参谋长,看到板垣命令部队加快攻击速度,有些担心的劝道。
“诡异谈不上,我有研究过这个章非,他们喜欢出奇兵,部队作战的能力很强,但是同样有个弱点,就是他们在重火力方面并不强,而且还没有打过一次阵地战,所以我认为对方是保存实力的做法,而主动后撤的。”
阿南没有再劝,毕竟是打的不错,再说就变成消极应对,他也很理解板垣的心情。
章非这边因为没有想到日军竟然有坦克部队参战,道路上没有设置壕沟和障碍物,延缓日军坦克的前进速度,其实知道了,这些坦克也不能应付。
主动放弃第一道防线的同时,第二道防线杨楚马上命令工兵组出动,在阵地前面埋了很多地理下去,而且在地雷边上,还放置了很多汽油桶,这些油桶,全装满了汽油。
章非组建部队时就有想过万一对上日军坦克时的办法,那个时候日军虽然有坦克出现,但都不多,也就是十多辆参加作战,为了应对,部队中营一级单位,都配备了不少的小型汽油桶。
对上日军坦克时,把汽油装在酒瓶里面,再用引线点燃,丢进日军坦克中,能直接阻挡住对方,数量多点,还可以毁掉这些坦克。
那个时候,97式之前,日本有一种89式坦克,到了30年代中期,89式的火力和机动性已明显落后于当时世界坦克的发展潮流。
为此,日军参谋总部和工程部在1936年决定发展一种新式坦克。时值“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之际,日军在侵华战争中急需大量战车投入战斗,于是采用了三菱重工的样车“奇哈”。
97式中型坦克战斗全重15。3吨,乘员4人,车长和炮手位于炮塔内,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的右侧,机枪手位于驾驶员的左侧,炮塔位于车体纵向中心偏右的位置,装有扶手栏杆,以便检阅及步兵搭乘,兼作无线电天线。
主要武器为一门97式57毫米短身管火炮,可发射榴弹和穿甲弹,携弹量120发(榴弹80发、穿甲弹40发),其穿甲弹可以在1200米距离上击穿50毫米厚的钢质装甲。辅助武器为2挺97式7。7毫米机枪,携弹量4035发,其中1挺为前置机枪,另1挺装在炮塔后部偏右的位置。
动力装置为1台功率为125千瓦的12缸风冷些油机,位于车体后部;
车辆最大速度38公里/小时,主动轮在前,动力需通过很长的传动轴才能传到车体前部的变速箱和并速器。车体每侧有6个中等直径的负重轮,第1和第6负重轮为独立的螺旋弹簧悬挂,第2-5负重轮每2个为一组要用平衡悬挂。
车体和炮塔均为钢质装甲,采用柳接结构,最大厚度25车体和炮塔均为钢质装甲,采用柳接结构,最大厚度25毫米。车长5。516米、宽2。33米、高2。23米。
从1940年起,以97式坦克底盘为基础研制出以下两种改进型车:
“九七改”中型坦克,战斗全重增加到15。75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