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武汉战场失利,日本急需一个人来担任这个责任,在板垣征四郎被撤职的同时,近卫于10月16日辞职,由东条英机组阁。
东条历任关东军宪兵司令官和参谋长,在近卫内阁中任陆军大臣,是“武装南进”侵略政策的积极推行者。东条于18日完成组阁工作,以现役军人的身份担任首相、陆军大臣和内务大臣三要职,并被提升为陆军大将。
11月15日,大本营和政府联席议会通过了《促进结束对美英荷蒋战争的内部方案》,作为太平洋战争的战争指导计划。
它规定整个战争的战略方针是:“迅速摧毁美英荷在远东的根据地,确立帝国自存自卫的地位;同时以积极措施促进蒋政权投降,与德意合作,首先达到使英国屈服,并使美国丧失继续战斗的意志。”
至于具体作战计划,日本陆海军统帅部已于10月各自完成了最后的修订工作,并联合制定了专为南方作战的陆海军中央协定。
其作战方案总的来说,是陆海军紧密配合,发动突然袭击,出动飞机轰炸美、英航空基地以取得制空权。
一方面在南洋地区由登陆马来半岛和空袭菲律宾开始战争;另一方面以海空精锐组成机动部队,由北方航线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要基地珍珠港,沉重打击美国海军主力。
然后迅速进攻马来亚和菲律宾,同时占领香港、关岛、英属婆罗洲,再乘胜袭击荷印和缅甸。
日本的整个作战计划是建筑在发动突然袭击取胜的侥幸心理和对战争各方力量的错误估计之上的。
同时,他们盲目迷信德国法西斯的叫嚣,相信“已经确保乌克兰宝库的德国,今后将掌握高加索油田,进一步攻略近东、苏伊士运河,从而称霸欧洲大陆”;而且过高估计自己力量,以为能在东方“确立战略优势,同时确保重要资源地区和主要交通线,造成长期自给自足的态势”。
东条英机上台后,太平洋地区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一场腥风血雨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珍珠港位于太平洋中北部夏威夷群岛中的瓦胡岛,东距美国西海岸约3800公里,距日本约6000公里,距菲律宾约7000公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素有“太平洋心脏”之称。
据说,此地从前盛产带珍珠的蚌,因而得名。夏威夷群岛是太平洋上的交通要冲,原为王国,于1898年被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取,并在珍珠港修建了舰艇修理厂、干船坞、燃料供应站、码头和必要的海军设施。其后,又在1919年和1922年在那里设立了潜艇基地和航空站。
珍珠港地处瓦胡岛南岸的科劳山脉和怀阿奈山脉之间平原的最低处,与惟一的深水港火奴鲁鲁港相邻,是美国海军的基地和造船基地,也是北太平洋岛屿中最大最好的安全停泊港口之一,一般的民用船舶及外国舰船无美国海军部特殊许可是不得进入的。
介于西湾和中湾之间的怀皮奥半岛南端,有一座乳白色呈八角形的水塔,整个水塔高达55。8米,顶部还设有一个红灯,是一个显著的进港导航标志,而且港口的入口角东侧的岸上还设有一座金鹰信号塔也可以助航。
港口的进口,只有一个深为13。7米的疏浚水道。珍珠港特殊的地理位置,是美国确立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兵力部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依据。
珍珠港港区水域面积约3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2米,可停泊各种舰艇500艘,港内各项设施完备,并有大型造船厂和油库。
珍珠港是美国在太平洋上主要海军基地和重要后勤基地,它作为基地的建设起始于1909年,开始修建舰艇的修理厂、干船坞、燃料供应站、码头和必要的海军设施。
随着1919年干船坞的竣工,配备了舰艇,又添建了潜艇驻泊工程和训练设施,设立了潜艇基地。随后,又修建了机场和海军飞机起降的各种设施,1922年又设立了航空站。
同年,在华盛顿海军裁军会议中还特别决定,虽然太平洋地区的基地规模基本维持原状不再扩充,但夏威夷地区不在这一限制之内,同时也决定日本本土也不在此限制之内。
但珍珠港真正被引起重视,得以全面建设、完善和利用,是在1933年以后,当时日本退出国际联盟,并宣布废除华盛顿条约。
这样,为了对付迅速崛起的日本海军力量,遏制其在太平洋上的行动,美国也积极着手扩充军备,并从1939年开始,把常驻本土西海岸的舰队调往夏威夷,进驻珍珠港,指望这支舰队会威胁日本,使他们不敢进攻西方在亚洲的殖民地。
自1941年5月起,美国太平洋舰队的绝大部分军舰都停泊在珍珠港,其常驻兵力猛增到水面舰艇100多艘(3艘航母、9艘战列舰、20艘巡洋舰、69艘驱逐舰),潜艇27艘,作战飞机349架。由此珍珠港便成为日军南进的眼中钉,肉中刺。
制定这个计划的,是现在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山本五十六。
山本认为,既然准备和美国打,就必须先下手为强,一举打掉对方在太平洋上的海军力量,不给美国人有还手的机会。
对美国的工业,山本非常清楚,他知道日本差对方太多,和对方耗是根本不现实,只有一次打掉对方的舰队,日军在有一线胜利的希望。
其实,山本五十六早在海军大学学习期间,该学院就设有袭击珍珠港的兵棋演习课目。当时,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号和“亚利桑纳”号战列舰刚刚服役。
日本海军大学的教员们认为,如果未来一旦发生日美海军大战,日海军若能对美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进行出其不意的攻击,将会使日本处于有利地位。U.knsh.c
驻泊在珍珠港的美海军舰艇,将是日本打击的好目标。海军大学教员当时还曾在课堂上向学员们讲解了袭击珍珠港的一些战法。但演习用的舰炮射击单元尚未计算,教员让学员们去算,谁也不举手。
此时,山本五十六站起来说:“如果没人干的话,让我来干好了。”他用了整整一个暑假的时间,完成了这一计算任务。而美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也从此在他的头脑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1921年,一位名叫赫克托?C?拜沃特的英国记者写的《太平洋海上霸权》一书在美国出版。
1925年,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被扩写成《伟大的太平洋战争》一部,内容是:一支日本舰队偷袭了美国停泊在珍珠港的亚洲舰队的舰艇,同时还偷袭了关岛、菲律宾。
据说,日本海军军令部曾翻译了此书,在高级军官中发行。1926年,山本在任驻美海军武官时,读到了拜沃特的《伟大的太平洋战争》,书中记述了以舰载机袭击珍珠港内锚泊军舰的情节,虽然只是想像中的情节,却给了山本以深刻启示。
以至于在担任联合舰队司令后,山本五十六规定该书的日译本为海军军官的必读书。
更有意思的是,在1932年1月,美海军上将哈里?亚纳尔指挥美海军举行了袭击珍珠港的演习,目的在于检验太平洋的海军基地防卫能力。
在演习中,集结于东海岸的200余艘舰艇隐蔽向珍珠港进发,途中实行无线电静默,以达成突然性。
小提示:电脑访问进手机登陆M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