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288 列传第176(1 / 2)

加入书签

◎文

维桢(敬) 渭(屠) 王登(俞文 王承) 九思

时升(坚 李芳 程燧) 竑(黄 陈仁) 董昌(莫

米万) 袁道(钟 谭元)王惟(李日) 曹佺(曾撰)

志坚 南英(世纯 万藻 际泰) 张溥(采)

维桢,本宁,山人。裕,福布政使。维桢举庆二年士,由

吉士编修。历时,《穆宗实》成,修撰。为陕西参议,提学副使

外僚,三十年。天启初,以布政使家居,七十余。会朝登用耆

南京太卿,旋太常,赴。闻官有言,辞不就。时方修《神宗实》,

事中薛中特疏之,未用。四四月,常卿董昌复荐,乃召礼部

侍郎,三月进书,并南京。桢缘史起用,馆中诸惮其以辈压

,不令馆,但迁其官。维桢亦年衰,年正月乞骸骨。又明卒于

,年八。崇祯,赠太太保。

维桢弱登朝,闻强记,与同馆国齐名。馆中为语曰:“记不得,问

;做不,问小。”维为人,易阔达,宾客杂。其文,弘肆

气,海内请者无虚,能屈以副其望。碑之文,耀四裔。门下士

贾,受金钱,为请乞,亦应之倦,负名垂四年。然多率意酬,

格不能也。

人郝敬,字仲舆。父承健,举于乡,官肃宁县。敬称神童,性跅弛,

尝杀系狱。桢,其执也,出之,于家。折节读,举万十七年

士。知缙云、永嘉二,并有声。征礼科给中,乞归养。之,补

科,有所论

税监陈贪横,益都知吴宗尧奏,帝罪。敬言:“采不罢,

则陛明旨不为愚弄民之虚。乞先止,然以宗尧奏下抚勘核,

增不之罪。”不听。之,山巡抚尹元亦极增罪,怒,切应元,

完尧民。敬上言:“陛下处增一事,甚失众。”帝,夺俸年。帝

中官寀榷税口,暨榷税仪,敬复谏。宗之劾增,增怒,诬讦

赃私,词连青一府官,旁引民吴时等,请籍没,辄可之。敬复力

增,速寝其,亦不。坐事,谪知江县。贪不检,论皆不,遂投

归,门著书。崇祯十年卒。

徐渭,文长,阴人。余岁仿雄《解》作《毁》,师同里本。

诸生,盛名。督胡宗招致幕,与歙寅、鄞明臣同书记。宪得

鹿,将诸朝,渭草表,并他客寄所善士,择尤上之。学士以表进,

世宗大,益宠宗宪,宪以是重渭。宪尝宴吏于烂山,酒乐作,

明臣作《铙歌》章,中云“狭短兵相处,杀如草不声”。宪起,

捋其须:“何沈生,快乃尔!”即命于石,礼与渭。督府严重,

将吏莫仰视。角巾布,长揖谈。幕有急需,夜深开门以待。渭或醉

不至,宪顾善。寅、臣亦颇崖岸,侃直见

兵,好计,宗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藉宗势,颇。及宗

宪下狱,渭惧祸,遂发狂,引巨锥耳,深寸,又椎碎肾,皆不。已,

又击杀妻,论系狱,人张元力救得。乃游陵,抵、辽,观诸边

厄塞,李成梁子。入师,主忭。元导以礼,渭不从,久怒而

。后元卒,白往吊,棺恸哭,不告姓去。

天才超,诗文出伦辈。善草书,工写花竹石。自言:“吾书第

之,文之,画次之。”当嘉靖,王、倡七子,谢榛布衣被

其以轩压韦布,誓不入人党。二十年,公安袁道游越,得渭

祭酒陶龄,相激赏,其集行

寅,字仲房。明臣,嘉则。有诗名。

屠隆,字长,明臣邑人也。生有异,尝学于明臣,落笔数言立

。族人山、里张时彻为贵官,共相延,名大。举万五年进,除

上知县,调繁青。时招士饮酒诗,游峰、三,以仙自许,于吏

不废,民皆爱之。迁部主事。

西宁宋世恩事隆,游甚欢。刑部主俞显卿,险人,尝为所诋,

心恨之。讦隆与恩淫纵,词连礼尚书陈邦。隆上疏自,并列卿挟仇

诬陷状。所司乃黜之,停世恩半岁。归,道浦,父为敛田亩,请

徙居。不许,饮三日去。

益纵情酒,好客,卖为活。文率不意,一数纸。戏命两

对案二题,赋百韵,咄嗟之二章并。又与对弈,诵诗文,命人书

逮诵也。

子妇氏,修懋学女,与隆女瑟并能。隆有作,两辄和之。两家

弟合刻诗,曰《留香草》。

登,字谷,长人。四能属对,六岁善窠大字,十岁能,长

骏发有名。嘉末,游师,客学士袁家。炜诸吉士牡丹诗,不称

。命穉为之,警句。召数诸士曰:“君辈职章,能王秀才

耶?”将荐朝,不。隆庆,复游师,徐当国,修憾于。或劝

登弗袁公客,不从,《燕市》、《客》二集,备书其

自文征后,风无定属。穉登尝征明门,遥接其,主词之席

三十余。嘉、、万历,布衣、山人以名者十,俞允、王叔、沈

臣辈尤世所称,然声华赫,穉为最。时行以老里居,特相推

贞与同友善,不甚推。及世殁,其子士骕事系狱,穉登为

倾身救,人以重其风。万历,诏修史,大士赵志辈荐穉及其

邑魏学、江都弼、黄王一鸣。有诏征,未上,而史局。卒年十余。

子留,亦房,以诗名。

俞允,字仲,昆山。其父进士,大理评。允文十五为《马鞍

赋》,据该博。年未四,谢去生,专于诗文法。与世贞善,而不

李攀龙,其持不苟同此。

叔承,承父,江人。孤,治生业,好古谢。贫,妇家,

妇翁遂,不一钱,携妇归母,贫甚。入,客大士李春所。性

酒,芳有所述,觅,往往酒楼,伸弗肯。久之,乃谢归。太仓王

爵,布衣交。再召,会有三并封之,叔承书数千,谓当大义以

就力,不当违两端,负主恩,辜物望。锡爵得叹服。诗,极世贞兄

所许。卒于万中。

九思,睿夫,梅人。晟,嘉三十二进士。官广平府。凿

渠三里,引为四闸,得田数万亩。于官。思十岁父宦吉,事罗

先。五作《志论》。后从同耿定向,学益。举万元年乡。居二

张维翰制苛派,民聚殴,维翰九思倡。巡按史向程维翰激

尚书张言御史非是,思遂长塞下。甲,年三,为数千言,历

卿,讼冤。甲罕,亦阙上书宥。屠作《讼生书》,遍告中

祯亦白楚中当,而张正故才思,乃释归。十七年,以抚按荐,

翰林待,力辞受。诏司岁给六十石,终其身。乃撰《章》及《万历

功录》,遣罕诣上之。年七十。九思极奥博,其文章雅驯,一时

古笃志士亦鲜俦。甲,字释之,年十九于乡,卒。罕,字曰有,七岁

文。白冤时,返徒步,不避寒,天下双孝。祯时,举知州。

唐时,字叔,嘉定。父钦,与归光善,时升早有光之。年

三十,举子业,专意古。王世官南都,延之邸,与辨疑义。升自

出归氏,不肯称王氏子。及锡爵枋,其子邀时升都,值上用

,逆断情形虚,将帅负,无爽者。贫,好予,灌艺蔬,然自

。诗援成,不点窜,得有光传。与人娄坚、程嘉燧称曰“川三

”。卒崇祯九,年八有六。

娄坚,子柔。好学,师友皆有光门。坚学有承,经行修,

大师。于国学,不仕而。工书,诗亦新。四谢三宾县事,

升、坚、嘉及李流诗刻之,曰《嘉四先生》。

芳,字蘅,万三十四举于乡。工诗善,尤精事。天初,会

北上,抵近郊警,赋而返,绝意进

燧,字阳,休人,侨嘉定。诗善画。与通州养谦善。友人劝

诣之,渡江寓寺,与人欢饮日夜,《咏古》五章,见养谦返。崇

祯中,熟钱谦以侍郎归,筑耕堂,嘉燧读其中。十年返宁,遂

卒,年十有九。谦益最其诗,曰松圆老。

竑,字侯,江人。为生,有名。从学御史定向学,复质疑

罗汝。举嘉四十三乡试,第还。向遴十郡名士书崇正院,以

为之。及定里居,往从之。万历十年,始殿试第人官翰修撰,

讨习朝典章。二十二,大学陈于陛议修国,欲竑领其事,竑逊谢,

乃先《经籍》,其率无所,馆亦罢。翰教小内书者,视为具

曰:“曹他日帝左右,安得忽。”取奄人善,时与说。

长子出,竑为官。故,讲官讲罕有者。竑毕,徐:“博

审问,功用维,敷陈未尽,殿下赐问。”长子称,然无质难也。

一日,竑复进:“殿言不易,得毋其误耶?解则有,问复误?古

不耻问,愿为法。”皇长子称善,竟无所。竑乃同列谋启其端,

适讲《舜典》,竑举“于众,己从人”为问。长子曰:“稽者,考也。

集众,然后己之短,从人之。”又日,举“上帝降,若有性”。

长子:“此他,即命之谓也。”方十三,答问滞,竑竭诚启

次,群飞鸣,长子仰,竑辍肃立。长子敛听,乃讲如初。竑

古储君可为法者为《正图说》,拟进。同官正域辈其不相

贾誉,遂止。既负重,性复直,时有不可,辄形之论,政

,张位甚。二五年主天乡试,举子曹等九人多险诞,竑被

宁州同。岁余计,复秩,竑不出。

竑博极书,自史至稗、杂说,无不淹。善为文,典驯雅,

。集名《澹园》,竑所自也。讲以汝芳宗,而定向兄及李贽,时

禅学讥。万历十八年,年八。熹宗,以先讲读恩,复官,

德,赐祭荫。福王,追谥端。子生,见《忠义传》。

,字平,一字素,南人。竑年进士。幼颖异,父子元,官湖广,

御史讯疑狱,辉检律老吏。史闻而之,命以至,钱谷集,一览辄

,博极书。年五举乡第一。之,成士,改吉士。课文字沿

烂,目翰林体,及李攀、王世之学行,则又改从之。刻意学

韩、欧师,馆文稍变。时同馆,诗文陶望龄,书画推其昌,

与齐名。至征事,辉十得**,竑闳雅名,亦自逊如也。

由编修右中允,充皇长讲官。帝宠郑妃,疏后、长,长子

妃几殆。辉从内征知其,谓同给事中德完曰:“此国大事,

,书之册,谓廷无人,吾辈为世僇矣。”德完然,属具草上

,廷杖死。辉旋橐饘,不避险,人或之。辉:“吾人于祸,

可坐乎?”雅好禅,多方交,为者所论。时已为子掌司局,遂

告归。已,起官,擢詹事兼读学士,卒官。

陈仁锡,字明卿,长洲人。父允坚,进士。知诸暨、崇德二。仁锡

九,举万历十五年试。闻进钱一善《易》,往师,得其要。久第。

究心经之学,所论著。天启二以殿试三人授林编修。时第一文震

,亦老宿学。内咸庆人。明丁内艰,庐墓次。服阕,故官,直经

,典诰。魏忠冒边功,矫旨锡公爵,世券。锡当视,持不,其

以威劫,毅然:“世有视草,何必!”忠闻之怒。不数日,里人

文豸以《步天》见捕,坐妖言炼成狱,词连仁及震孟,罪将不。有

救者,削籍归。崇祯改,召复官。旋右中允,署国子业事,直经

。以预神、光朝实录,进右谕,乞假。越三,即家南京国祭酒,

甫拜命,得疾卒。福王时,赠詹事,谥文庄。仁锡讲经济,志天下,性好

学,喜书,一馆阁中洽者鲜俦云。

董其昌,字玄宰,松江华人。举历十七进士,庶吉士。礼部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明史相关推荐:

明史孝宗

 

明史宋濂传

 

明史纪事本末作者

 

明史纪事本末简介

 

明史李三才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左光斗传原文翻译

 

明史副会长

 

明实录与明史哪个真实

 

明史pdf百度网盘

 

明朝刺客

 

国家历史

 

二十五史

 

明史六大奸臣

 

明史在线阅读全文

 

明史演义在线阅读

 

明史pdf

 

明史漫谈论文

 

明史pdf下载

 

明史周新传

 

明史白话版在线阅读

 

明史白话文在线阅读全文

 

明史在线阅读白话文

 

明史国学导航

 

明史十讲

 

明史罗伦传

 

明史古诗文网

 

明史罗伦

 

明历史

 

皇明

 

明朝历史

 

明儒学案

 

辽史

 

清史

 

明史TXT

 

宋史

 

明史欧阳伦

 

明史儒林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马世奇传翻译

 

明史案简介

 

明史而知兴替下一句

 

明史秦良玉传注释

 

明史秦良玉转翻译

 

明史王祯传翻译

 

明史欧洲四国传注释

 

明史odf

 

明史书籍

 

明史 王振

 

明史仁宣之治文言文翻译

 

明史奇侠武功排名

 

明史方孝孺传

 

明史欧阳铭

 

明史专家

 

明史epub下载

 

明史后妃传

 

明史eupb百度网盘

 

明史演义蔡东藩在线阅读

 

明史名臣传

 

明史欧阳铭传

 

明史翻译

 

明史孝义翻译

 

明史案说明了什么

 

明史王思传

 

明史刘基传

 

明史up主知乎

 

明史纪事本末卷之七十六翻译

 

明史职官志

 

明史isbn

 

明史左光斗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二翻译

 

明史里面有关于汤显祖的传记

 

明史秦良玉传翻译

 

明史对朱棣的评价

 

明史张溥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马文升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徐光启传

 

明史海瑞传翻译

 

明史案后人是什么意思

 

明史王阳明传

 

明史王思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翻译

 

明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九陈道亨

 

明史纪事本末太祖起兵翻译

 

明史白话文在线全文翻译

 

明史哪个版本比较好

 

明史欧阳一敬传

 

明史文苑传翻译

 

明史文苑传

 

明史爱好者

 

明史白话文在线阅读

 

明史南炳文

 

明史而

 

明史儒林传

 

明史up主

 

明史修了多久

 

明史epub

 

明史而知兴替

 

明史南炳文pdf

 

明史的曲笔隐晦之处体现在哪里

 

明史欧洲四国传中提到了五大洲的是

 

明史万观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欧阳铭翻译

 

明史可以知兴替

 

明史海瑞传全文

 

明史偶笔

 

明史马世奇传

 

明史孝义麹祥翻译

 

明史up

 

明史作者

 

明史戚继光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卷之七十六郑芝龙受抚翻译

 

明史王守仁传

 

明史孝义

 

明史戚继光传

 

明史equb

 

明史epub南炳

 

明史对明代历史而言是什么材料而明代档案是什么材料

 

明史郑芝龙传

 

明史魏忠贤传

 

明史张居正传翻译

 

明史海瑞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孝义麹祥品质

 

明史青文胜为民请命翻译

 

明史本纪

 

明史日本传

 

明史况钟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王守仁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贰臣传

 

历史书籍推荐

 

为什么领导喜欢读明史

 

明史经纬

 

明史孝义之麹祥

 

明史秦良玉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书籍推荐

 

明史辑略

 

明史秦良玉传

 

明史于谦传

 

明史纪事本末河漕转运文言文答案

 

红色百年行明史感党恩

 

明史杨廷和传原文

 

明史演义

 

明史张居正传全文翻译

 

明史纲要

 

明史白话文

 

明史研究

 

明史翻译全文阅读

 

明史海瑞传

 

明史张居正传

 

明史讲义

 

明史目录

 

明史稿

 

明史多少字

 

明史可信度高吗

 

明史杨慎传翻译

 

明史石璞传翻译

 

明史是谁修的

 

明史案

 

明史

 

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

 

明史在线阅读

 

明史秦良玉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列传

 

明史纪事本末江陵柄政

 

明史是谁写的

 

明史纪事本末开国规模

 

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翻译

 

明史杨信传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