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婚亦竟不同日。裕王母康妃杜氏薨,德请用成化朝纪淑妃故事,不从。德遇
事侃侃,裁制诸宗藩尤有执。或当利害,众相顾色战,德意气自如。
当是时,德与徐阶、聂豹、程文德并以宿学都显位。于是集四方名士于灵济
宫,与论良知之学。赴者五千人。都城讲学之会,于斯为盛。德器宇温粹,学务
实践,不尚空虚。晚见知于帝,将柄用,而德遽卒。赠太子少保,谥文庄。
族人瑜,字汝重,亦学于守仁。守仁教之曰:“常&p;lt;舀欠&p;gt;然无自是而已。”瑜
终身践之。举于乡,不就会试,曰:“老亲在,三公不与易也。”母死,庐墓侧。
虎环庐嗥,不为动。历官四川参议,所至有廉惠声。年近九十而卒。
罗洪先,字达夫,吉水人。父循,进士。历兵部武选郎中。会考选武职,有
指挥二十余人素出刘瑾门,循罢其管事。瑾怒骂尚书王敞,敞惧,归部趣易奏。
循故迟之,数日瑾败,敞乃谢循。循历知镇江、淮安二府,徐州兵备副使,咸有
声。
洪先幼慕罗伦为人。年十五,读王守仁《传习录》好之,欲往受业,循不可
而止。乃师事同邑李中,传其学。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外
舅太仆卿曾直喜曰:“幸吾婿成大名。”洪先曰:“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
年一人,安足喜也。”洪先事亲孝。父每肃客,洪先冠带行酒、拂席、授几甚恭。
居二年,诏劾请告逾期者,乃赴官。寻遭父丧,苫块蔬食,不入室者三年。继遭
母忧,亦如之。
十八年简宫僚,召拜春坊左赞善。明年冬,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疏请
来岁朝正后,皇太子出御文华殿,受群臣朝贺。时帝数称疾不视朝,讳言储贰临
朝事,见洪先等疏,大怒曰:“是料朕必不起也。”降手诏百余言切责之,遂除
三人名。
洪先归,益寻求守仁学。甘淡泊,炼寒暑,跃马挽强,考图观史,自天文、
地志、礼乐、典章、河渠、边塞、战阵攻守,下逮阴阳、算数,靡不精究。至人
才、吏事、国计、民情,悉加意谘访。曰:“苟当其任,皆吾事也。”邑田赋多
宿弊,请所司均之,所司即以属。洪先精心体察,弊顿除。岁饥,移书郡邑,得
粟数十石,率友人躬振给。流寇入吉安,主者失措。为画策战守,寇引去。素与
顺之友善。顺之应召,欲挽之出,严嵩以同乡故,擢假边才起用,皆力辞。
洪先虽宗良知学,然未尝及守仁门,恒举《易大传》“寂然不动”、周子“
无欲故静”之旨以告学人。又曰:“儒者学在经世,而以无欲为本。惟无欲,然
后出而经世,识精而力钜。”时王畿谓良知自然,不假纤毫力。洪先非之曰:“
世岂有现成良知者耶?”虽与畿交好,而持论始终不合。山中有石洞,旧为虎穴,
葺茅居之,命曰石莲。谢客,默坐一榻,三年不出户。
初,告归,过仪真,同年生主事项乔为分司。有富人坐死,行万金求为地,
洪先拒不听。乔微讽之,厉声曰:“君不闻志士不忘在沟壑耶?”江涨,坏其室,
巡抚马森欲为营之,固辞不可。隆庆初卒,赠光禄少卿,谥文庄。
程文德,字舜敷,永康人。初受业章懋,后从王守仁游。登洪先榜进士第二,
授翰林编修。坐同年生杨名劾汪鋐事,下诏狱,谪信宜典史。鋐罢,量移安
福知县,迁兵部员外郎。父忧,庐墓侧,终丧不入内。起兵部郎中,擢广东提学
副使,未赴,改南京国子祭酒。母忧,服阕,起礼部右侍郎。俺答犯京师,分守
宣武门,尽纳乡民避寇者。调吏部为左。已,改掌詹事府。三十三年,供事西苑。
所撰青词,颇有所规讽,帝衔之。会推南京吏部尚书,帝疑文德欲远己,命调南
京工部右侍郎。文德疏辞,劝帝享安静和平之福。帝以为谤讪,除其名。既归,
聚徒讲学。卒,贫不能殓。万历间,追赠礼部尚书,谥文恭。
吴悌,字思诚,金溪人。嘉靖十一年进士。除乐安知县,调繁宣城,征授御
史。十六年,应天府进试录,考官评语失书名,诸生答策多讥时政。帝怒,逮考
官谕德江汝璧、洗马欧阳衢诏狱,贬官,府尹孙懋等下南京法司,寻得还职,而
停举子会试。悌为举子求宽,坐下诏狱,出视两淮盐政。海溢,没通、泰民庐,
悌先发漕振之而后奏闻。寻引疾归,还朝,按河南。伊王典楧骄横,惮悌,遗
书称为友。悌报曰:“殿下,天子亲藩,非悌所敢友。悌,天子宪臣,非殿下所
得友。”王愈惮之。夏言、严嵩当国,与悌乡里。尝谒言,众见言新服宫袍,竞
前誉之,悌却立不进。言问故,徐曰:“俟谈少间,当以政请。”言为改容。及
嵩擅政,悌恶之,引疾家居垂二十年。嵩败,起故官,一岁中累迁至南京大理卿。
时吴岳、胡松、毛恺并以耆俊为卿贰,与悌称“南都四君子”。隆庆元年就迁刑
部侍郎。明年卒。
悌为王守仁学,然清修果介,反躬自得为多。万历中,子仁度请恤。吏部尚
书孙丕扬曰:“悌,理学名臣,不宜循常格。”遂用黄孔昭例,赠礼部尚书,谥
文庄。乡人建祠,与陆九渊、吴澄、吴与弼、陈九川并祀,曰五贤祠,学者称疏
山先生。
仁度,字继疏。万历十七年进士。授中书舍人。三王并封议起,抗疏争之。
久之,擢吏部主事,历考功郎中。稽勋郎中赵邦清被劾,疑同官邓光祚等嗾言路,
愤激力辨。章下考功,仁度欲稍宽邦清罚,给事中梁有年遂劾仁度党比。时光祚
引疾去,而仁度代为文选,御史康丕扬复劾仁度倾光祚而代之,诏改调之南京。
自邦清被论后,言路讦不已,都御史温纯恚甚,请定国是,以剖众疑,而深为仁
度惜。仁度寻补南京刑部郎中,擢太仆少卿,进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砥廉隅,
务慈爱,与魏允贞齐名。居四年,以疾归。熹宗初,起大理卿,进兵部右侍郎,
复称疾去。再起工部左侍郎。天启五年,魏忠贤以仁度与**星、杨涟等善,勒
令致仕,寻卒。仁度,名父子,克自振励,邹元标亟称之。
何廷仁,初名秦,以字行,改字性之。黄弘纲,字正之。皆雩都人。廷仁和
厚,与人接,诚意盎溢。而弘纲难近,未尝假色笑于人。然两人志行相准。廷仁
初慕陈献章,后闻王守仁之学于弘纲。守仁征桶冈,诣军门谒,遂师事焉。嘉靖
元年举于乡,复从守仁浙东。廷仁立论尚平实,守仁殁后,有为过高之论者,辄
曰:“此非吾师言也。”除新会知县,释菜献章祠,而后视事。政尚简易,士民
爱之。迁南京工部主事,分司仪真,榷芜湖税,不私一钱。满考,即致仕。弘纲
由乡举官刑部主事。
守仁之门,从游者恒数百,浙东、江西尤众,善推演师说者称弘纲、廷仁及
钱德洪、王畿。时人语曰:“江有何、黄,浙有钱、王。”然守仁之学,传山阴、
泰州者,流弊靡所底极,惟江西多实践,安福则刘邦采,新建则魏良政兄弟,其
最著云。
邦采,字君亮。族子晓受业守仁,归语邦采,遂与从兄文敏及弟侄九人谒守
仁于里第,师事焉。父忧,蔬水庐墓。免丧,不复应举。提学副使赵渊檄赴试,
御史储良才许以常服入闱,不解衣检察,乃就试,得中式。久之,除寿宁教谕,
擢嘉兴府同知,弃官归。邦采识高明,用力果锐。守仁倡良知为学的,久益敝,
有以揣摩为妙悟,纵恣为自然者,邦采每极言排斥焉。
文敏,字宜充。父丧除,绝意科举。尝曰:“学者当循本心之明,时见己过,
刮磨砥砺,以融气禀,绝外诱,征诸伦理、事物之实,无一不慊于心,而后为圣
门正学,非困勉不可得入也。高谈虚悟,炫未离本,非德之贼乎?”晓,字伯光。
举于乡,后为新宁知县,有善政。
良政,字师伊。守仁抚江西,与兄良弼,弟良器、良贵,咸学焉。提学副使
邵锐、巡按御史唐龙持论与守仁异,戒诸生勿往谒,良政兄弟独不顾,深为守仁
所许。良政功尤专,孝友敦朴,燕居无惰容,尝曰:“不尤人,何人不可处;不
累事,何事不可为。”举乡试第一而卒。良弼尝言,“吾梦见师伊,辄汗浃背”,
其为兄惮如此。良器,字师颜。性超颖绝人,虽宗良知,践履务平实。良弼,自
有传。良贵,官右副都御史。
王时槐,字子植,安福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历礼部郎
中、福建佥事。累官太仆少卿,降光禄少卿。隆庆末,出为陕西参政。张居正柄
国,以京察罢归。万历中,南赣巡抚张岳疏荐之。吏部言:“六年京察,祖制也。
若执政有所驱除,非时一举,谓之闰察。时槐在闰察中,群情不服,请召时槐,
且永停闰察。”报可。久之,陆光祖掌铨,起贵州参政,旋擢南京鸿胪卿,进太
常,皆不赴。
时槐师同县刘文敏,及仕,遍质四方学者,自谓终无所得。年五十,罢官,
反身实证,始悟造化生生之几,不随念虑起灭。学者欲识真几,当从慎独入。其
论性曰:“孟子性善之说,决不可易。使性中本无仁义,则恻隐羞恶更何从生。
且人应事接物,如是则安,不如是则不安,非善而何?”又曰:“居敬、穷理,
二者不可废一。要之,居敬二字尽之。自其居敬之精明了悟而言,谓之穷理,即
考索讨论,亦居敬中之一事。敬无所不该,敬外更无余事也。”年八十四卒。
庐陵陈嘉谟,字世显,与时槐同年进士。为给事中,不附严嵩,出之外。历
湖广参政,乞休归,专用力于学。凡及其门者,告之曰:“有塘南在,可往师之。
”塘南,时槐别号也。年八十三卒。
许孚远,字孟中,德清人,受学同郡唐枢。嘉靖四十一年成进士,授南京工
部主事,就改吏部。已,调北部。尚书杨博恶孚远讲学,会大计京朝官,黜浙人
几半,博乡山西无一焉。孚远有后言,博不悦,孚远遂移疾去。隆庆初,高拱荐
起考功主事,出为广东佥事,招大盗李茂、许俊美,擒倭党七十余辈以降,录功,
赉银币。旋移福建。神宗立,拱罢政,张居正议逐拱党,复大计京官。王篆为考
功,诬孚远党拱,谪两淮盐运司判官。历兵部郎中,出知建昌府,暇辄集诸生讲
学,引贡士邓元锡、刘元卿为友。寻以给事中邹元标荐,擢陕西提学副使,敬礼
贡士王之士,移书当路,并元卿、元锡荐之。后三人并得征,由孚远倡也。迁应
天府丞,坐为李材讼冤,贬二秩,由广东佥事再迁右通政。二十年擢右佥都御史,
巡抚福建。倭陷朝鲜,议封贡,孚远请敕谕日本,擒斩平秀吉,不从。吕宋国酋
子讼商人袭杀其父,孚远以闻,诏戮罪人,厚犒其使。福州饥,民掠官府,孚远
擒倡首者,乱稍定,而给事中耿随龙、御史甘士价等劾孚远宜斥,帝不问。所部
多僧田,孚远入其六于官。又募民垦海坛地八万三千有奇,筑城建营舍,聚兵以
守,因请推行于南日、彭湖及浙中陈钱、金塘、玉环、南麂诸岛,皆报可。居三
年,入为南京大理卿,就迁兵部右侍郎,改左,调北部。甫半道,被论。乞休,
疏屡上,乃许。又数年,卒于家,赠南京工部尚书,后谥恭简。
孚远笃信良知,而恶夫援良知以入佛者。知建昌,与郡人罗汝芳讲学不合。
及官南京,与汝芳门人礼部侍郎杨起元、尚宝司卿周汝登,并主讲席。汝登以无
善无恶为宗,孚远作《九谛》以难之,言:“文成宗旨,原与圣门不异,以性无
不善,故知无不良。良知即是未发之中,立论至为明析。无善无恶心之体一语,
盖指其未发时,廓然寂然者而言之,止形容得一静字,合下三语,始为无病。今
以心意知物,俱无善恶可言者,非文成之正传也。”彼此论益龃龆。而孚远抚福
建,与巡按御史陈子贞不相得,子贞督学南畿,遂密讽同列拾遗劾之。从孚远游
者,冯从吾、刘宗周、丁元荐,皆为名儒。
尤时熙,字季美,洛阳人。生而警敏不群,弱冠举嘉靖元年乡试。时王守仁
《传习录》始出,士大夫多力排之,时熙一见叹曰:“道不在是乎?向吾役志词
章,末矣。”已而以疾稍从事养生家。授元氏教谕,父丧除,改官章丘,一以致
良知为教,两邑士亦知新建学。入为国子博士,徐阶为祭酒,命六馆士咸取法焉。
居常以不获师事守仁为恨,闻郎中刘魁得守仁之传,遂师事之。魁以直言锢诏狱,
则书所疑,时时从狱中质问。寻以户部主事榷税浒墅,课足而止,不私一钱。念
母老,乞终养归,遂不出,日以修己淑人为事,足未尝涉公府。斋中设守仁位,
晨兴必焚香肃拜,来学者亦令民谒。晚年,病学者凭虚见而忽躬行,甚且越绳墨
自恣,故其论议切于日用,不为空虚隐怪之谈。卒于万历八年,年七十有八,学
者称西川先生。其门人,孟化鲤最著,自有传。
张后觉,字志仁,茌平人。父文祥,由乡举官广昌知县。后觉生有异质,事
亲考,居丧哀毁,三年不御内。早岁,闻良知之说于县教谕颜钥,遂精思力践,
偕同志讲习。已而贵溪徐樾以王守仁再传弟子来为参政,后觉率同志往师之,学
益有闻。久之,以岁贡生授华阴训导,会地大震,人多倾压死,上官令署县事,
救灾扶伤,人胥悦服。及致仕归,士民泣送载道。
东昌知府罗汝芳、提学副使邹善皆宗守仁学,与后觉同志。善为建愿学书院,
俾六郡士师事焉。汝芳亦建见泰书院,时相讨论。犹以取友未广,北走京师,南
游江左,务以亲贤讲学为事,门弟子日益进。凡吏于其土及道经茌平者,莫不造
庐问业。巡抚李世达两诣山居,病不能为礼,乃促席剧谈,饱蔬食而去。平生不
作诗,不谈禅,不事著述,行孚远近,学者称之为弘山先生。年七十六,以万历
六年卒。
其门人,孟秋、赵维新最著。秋,自有传。维新,亦茌平人,年二十,闻后
觉讲良知之学。遂师事之。次其问答语,为《弘山教言》。性纯孝,居丧,五味
不入口,柴毁骨立,杖而后起。乡人欲举其孝行,力辞之。丧偶,五十年不再娶。
尝筑垣得金一箧,工人持之去,维新不问。家贫,或并日而食,超然自得。亦以
岁贡生为长山训导,年九十二,无疾而终。
邓以赞,字汝德,新建人。张元忭,字子荩,绍兴山阴人。二人皆生有异质,
又好读书。以赞幼,见父与人论学,辄牵衣尾之,间出语类夙儒。父闵其勤学,
尝扃之斗室。元忭素羸弱,母戒毋过劳,乃藏灯幕中,俟母寝始诵。十余岁时以
气节自负,闻杨继盛死,为文遥诔之,慷慨泣下。父天复,官云南副使,击武定
贼凤继祖有功。已,贼还袭武定,官军败绩,巡抚吕光洵讨灭之。至隆庆初,议
者追理前失亡状,逮天复赴云南对簿,元忭适下第还,万里护行,发尽白。已,
复驰诣阙下白冤,当事怜之,天复得削籍归。
隆庆五年,以赞举会试第一,廷试第三,授编修,而元忭以廷试第一,授修
撰。万历初,座主张居正枋国政,以赞时有匡谏,居正弗善也,移疾归。久之,
补原官,旋引退。诏起中允,至中途复以念母返。再起南京祭酒,就擢礼部右侍
郎,复就转吏部,再疏请建储,且力斥三王并封之非,中言:“中宫钟爱元子,
其愿早正春宫,视臣民尤切。陛下以厚中宫而缓册立,殆未谅中宫心。况信者,
国之大宝,建储一事,屡示更移,将使诏令不信于天下,非所以重宗庙,安社稷
也。”会廷臣多谏者,事竟寝。寻召为吏部右侍郎,力辞不拜。以赞登第二十余
年,在官仅满一考。居母忧,不胜丧而卒,赠礼部尚书,谥文洁。
元忭尝抗疏救御史胡涍,又请进讲《列女传》于两宫,修《二南》之化,
皆不省。万历十年奉使楚府还,过家省母,既行心动,辄驰归,仅五日,母卒。
元忭奉二亲疾,汤药非口尝弗进,居丧毁瘠,遵用古礼,乡人多化之。服阕,起
故官,进左谕德,直经筵。先是,元忭以帝登极恩,请复父官,诏许给冠带。至
是复申前请,格不从。元忭泣曰:“吾无以下见父母矣。”遂悒悒得疾卒。天启
初,追谥文恭。
以赞、元忭自未第时即从王畿游,传良知之学,然皆笃于孝行,躬行实践。
以赞品端志洁,而元忭矩矱俨然,无流入禅寂之弊。元忭子汝霖,江西参议。汝
懋,御史。
孟化鲤,字叔龙,河南新安人。孟秋,字子成,茌平人。化鲤年十六,慨然
以圣贤自期。而秋儿时受《诗》,至《桑中》诸篇,辄弃去不竟读。化鲤举万历
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时相欲招致之,辞不往。榷税河西务,与诸生讲学,河
西人尸祝之。南畿、山东大饥,奉命往振,全活多。改吏部,历文选郎中,佐尚
书孙鑨黜陟,名籍甚。时内阁权重,每铨除必先白,化鲤独否,中官请托复不
应,以故多不悦。都给事中张栋先以建言削籍,化鲤奏起之,忤旨,夺堂官俸,
谪化鲤及员外郎项复弘、主事姜仲轼杂职。阁臣疏救,命以原品调外。顷之,言
官复交章救,帝益怒,夺言官俸,斥化鲤等为民。既归,筑书院川上,与学者讲
习不辍,四方从游者恒数百人。久之卒。
秋举隆庆五年进士。为昌黎知县,有善政。迁大理评事,去之日,老稚载道
泣留。以职方员外郎督视山海关。关政久驰,奸人出入自擅,秋禁之严。中流言,
万历九年京察坐贬,归涂与妻孥共驾一牛车,道旁观者咸叹息。许孚远尝过张秋,
造其庐,见茆屋数椽,书史狼藉其中,叹曰:“孟我疆风味,大江以南未有也。”
我疆者,秋别号也。后起官刑部主事,历尚宝丞少卿,卒。秋既殁,廷臣为请谥
者章数十上。天启初,赐谥清宪。
化鲤自贡入太学,即与秋道义相勖,后为吏部郎,而秋官尚宝,比舍居,食
饮起居无弗共者,时人称“二孟”。化鲤之学得之洛阳尤时熙,而秋受业于邑人
张后觉。时熙师曰刘魁,后觉则颜钥、徐樾弟子也。
来知德,字矣鲜,梁山人。幼有至行,有司举为孝童。嘉靖三十一年举于乡。
二亲相继殁,庐墓六年,不饮酒茹荤。服除,伤不及禄养,终身麻衣蔬食,誓不
见有司。其学以致知为本,尽伦为要。所著有《省觉录》、《省事录》、《理学
辨疑》、《心学晦明解》诸书,而《周易集注》一篇用功尤笃。自言学莫邃于《
易》。初,结庐釜山,学之六年无所得。后远客求溪山中,覃思者数年,始悟《
易》象。又数年始悟文王《序卦》、孔子《杂卦》之意。又数年始悟卦变之非。
盖二十九年而后书成。万历三十年,总督王象乾、巡抚郭子章合词论荐,特授翰
林待诏。知德力辞,诏以所授官致仕,有司月给米三石,终其身。
邓元锡,字汝极,南城人。十五丧父,水浆不入口。十七行社仓法,惠其乡
人。已为诸生,游邑人罗汝芳门,又走吉安,学于诸先达。嘉靖三十四年举于乡,
复从邹守益、刘邦采、刘阳诸宿儒论学。后不复会试,杜门著述,逾三十年,《
五经》皆有成书,闳深博奥,学者称潜谷先生。
休宁范涞知南城时,重元锡。后为南昌知府,万历十六年入觐,荐元锡及刘
元卿、章潢于朝。南京祭酒赵用贤亦请征聘,如吴与弼、陈献章故事。得旨,有
司起送部试,元锡固辞。明年,御史王道显复以元锡、元卿并荐,且请仿祖宗征
辟故事,无拘部试。诏令有司问病,痊可起送赴部,竟不行。二十一年,巡按御
史秦大夔复并荐二人,诏以翰林待诏征之,有司敦遣上道,甫离家而卒。乡人私
谥文统先生。
元锡之学,渊源王守仁,不尽宗其说。时心学盛行,谓学惟无觉,一觉即无
余蕴,九容、九思、四教、六艺皆桎梏也。元锡力排之,故生平博极群书,而要
归于《六经》。所著《五经绎》、《函史上下编》、《皇明书》,并行于世。
元卿,字调父,安福人。举隆庆四年乡试,明年会试,对策极陈时弊,主者
不敢录。张居正闻而大怒,下所司申饬,且令人密诇之,其人反以情告,乃获
免。既归,师同邑刘阳,王守仁弟子也。万历二年,会试不第,遂绝意科名,务
以求道为事。既累被荐,乃召为国子博士。擢礼部主事,疏请早朝勤政,又请从
祀邹守益、王艮于文庙,厘正外蕃朝贡旧仪。U.knshm寻引疾归,肆力撰述,有《山居
草》、《还山续草》、《诸儒学案》、《贤弈编》、《思问编》、《礼律类要》、
《大学新编》诸书。
潢,字本清,南昌人。居父丧,哀毁血溢。构此洗堂,联同志讲学。辑群书
百二十七卷,曰《图书编》。又著《周易象义》、《时经原体》、《书经原始》、
《春秋窃义》、《礼记劄言》、《论语约言》诸书。从游者甚众。数被荐,从吏
部侍郎杨时乔请,遥授顺天训导,如陈献章、来知德故事,有司月给米三石赡其
家。卒于万历三十六年,年八十二。其乡人称潢自少迄老,口无非礼之言,身无
非礼之行,交无非礼之友,目无非礼之书,乃私谥文德先生。自吴与弼后,元锡、
元卿、潢并蒙荐辟,号“江右四君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