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病亟召医,室无灯烛。童子从外索取油一盂入,宗琏立却之,其清峻如此。
李骥,字尚德,郯城人。举洪武二十六年乡试。入国学,居三年,授户科给
事中。时关市讥商旅,发及囊箧,骥奏止之。寻坐事免。建文时,荐起新乡知县,
招流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内艰去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永乐
初,服阕,改知东安。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有嫠妇子啮死,诉于骥。
骥祷城隍神,深自咎责。明旦,狼死于其所。侍郎李昶等交荐,擢刑部郎中。奏
陈十余事,多见采纳。坐累,谪役保安。
洪熙时,有诏求贤,荐为御史。陈经国利民十事,仁宗嘉纳。宣德五年巡视
仓场,军高祥盗仓粟,骥执而鞫之。祥父妾言,祥与张贵等同盗,骥受贵等贿故
独罪祥。刑部侍郎施礼遂论骥死。骥上章自辨,帝曰:“御史即擒盗,安肯纳贿!
”命偕都察院再讯,骥果枉。帝乃切责礼,而复骥官。其年十一月,择廷臣二十
五人为郡守,奉敕以行。骥授河南知府,肇庆则给事中王莹〗,琼州则户部郎中
徐鉴,汀州则礼部员外郎许敬轩,宁波则刑部主事郑珞,抚州则大理寺正王升,
后皆以政绩著。
河南境多盗,骥为设火甲,一户被盗,一甲偿之。犯者,大署其门曰盗贼之
家。又为《劝教文》,振木铎以徇之。自是人咸改行,道不拾遗。郡有伊王府,
王数请嘱,不从。中官及校卒虐民,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
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骥奏闻,帝怒,贻
书让王,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逮置于理。
骥持身端恪,晏居虽几席必正。莅郡六年卒,年七十。士民赴吊,咸哭失声。
王莹,鄞人,起家举人。居肇庆九年,进秩二等,后徙知西安。
徐鉴,宜兴人。在琼四年卒,郡人祀之九贤祠。
许敬轩,天台人。起家国子生。守汀特纠参政陈羽贪暴,宣宗为逮治羽。卒
官,士民争赙之。
郑珞,闽县人。起家进士。守宁波,以艰去。会海寇入犯,民数千诣阙乞留,
诏夺情复任。尝劾中使吕可烈无状,帝为诛可烈。久之,擢浙江参政。
王升,龙溪人。起家进士。在郡九载,以部民乞留,增秩还任。以疾归。
李湘,字永怀,泰和人。永乐中,由国子生理刑都察院。以才擢东平知州,
常禄外一无所取,训诫吏民若家人然。城东有大村坝,源出岱岳,雨潦辄为民患,
奏发丁夫堤之。州及所辖五邑,地多荒芜,力督民垦辟,公私皆实。会旧官还任,
将解去。民群乞于朝,帝从其请。成祖晚年数北征,令山东长吏督民转饷,道远
多死亡,惟东平人无失所。奸人诬湘苛敛民财,讦于布政司。县民千三百人走诉
巡按御史暨布、按二司,力白其冤。耆老七十人复奔伏阙下,发奸人诬陷状。及
布政司系湘入都,又有耆老九十人随湘讼冤。通政司以闻,下刑曹阅实,乃复湘
官,而抵奸人于法。莅州十余年,至正统初,诏大臣举郡守,尚书胡莅以湘应,
遂擢怀庆知府。东平民扶携老幼,泣送数十里。怀庆有军卫,素挟势厉民。湘随
时裁制,皆不敢犯。居三年卒。
赵豫,字定素,安肃人。燕王起兵下保定,豫以诸生督赋守城。永乐五年授
泌阳主簿,未上,擢兵部主事,进员外郎。内艰起复。洪熙时进郎中。宣德五年
五月简廷臣九人为知府,豫得松江,奉敕往。时卫军恣横,豫执其尤者,杖而配
之边,众遂贴然。一意拊循,与民休息。择良家子谨厚者为吏,训以礼法。均徭
节费,减吏员十之五。巡抚周忱有所建置,必与豫议。及清军御史李立至,专务
益军,勾及姻戚同姓。稍辨,则酷刑榜掠。人情大扰,诉枉者至一千一百余人。
盐司勾灶丁,亦累及他户,大为民害。豫皆上章极论之,咸获苏息。有诏灭苏、
松官田重租,豫所辖华亭、上海二县,减去十之二三。
正统中,九载考绩。民五千余人列状乞留,巡按御史以闻,命增二秩还任。
及十年春,大计群吏,始举卓异之典。豫与宁国知府袁旭皆预焉,赐宴及袭衣遣
还。在职十五年,清静如一日。去郡,老稚攀辕,留一履以识遗爱,后配享周忱
祠。
方豫始至,患民俗多讼。讼者至,辄好言谕之曰:“明日来。”众皆笑之,
有“松江太守明日来”之谣。及讼者逾宿忿渐平,或被劝阻,多止不讼。
始与豫同守郡者,苏州况钟、常州莫愚、吉水陈本深、温州何文渊、杭州马
仪、西安罗以礼、建昌陈鼎,并皦皦著名绩,豫尤以恺悌称。
是时,列郡长吏以惠政著闻者:
湖州知府祥符赵登,秩满当迁。民诣阙乞留,增秩再任,自宣德至正统,先
后在官十七年。登同里岳璿继之,亦有善政,民称为赵、岳。淮安知府南昌彭远
被诬当罢,民拥中官舟,乞为奏请,宣帝命复留之。正统六年超擢广东布政司。
荆州知府大庾刘永遭父丧,军民万八千余人乞留,英宗命夺情视事。巩昌知府鄞
县戴浩擅发边储三百七十石振饥,被劾请罪,景帝原之。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
民诣阙乞留,英宗令进秩视事。先后在官十八年,迁至河南布政使。惟袁旭在宁
国为督学御史程富所诬劾,逮死狱中。而宁国人惜之,立祠祀焉。
曾泉,泰和人。永乐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改御史。宣德初,都御史邵玘
甄别属僚,泉谪汜水典史,卒。
正统四年,河南参政孙原贞上言:“泉操行廉洁,服官勤敏,不以降黜故有
偷惰心。躬督民辟荒土,收谷麦,伐材木,备营缮,通商贾,完逋责,官有储积,
民无科扰。造舟楫,置棺椁,胆民器用。百姓婚丧不给者,咸资于泉。死之日,
老幼巷哭。臣行部汜水,泉没已三年矣,民怀其惠,言辄流涕,虽古循吏,何以
加兹。若使海内得泉等数十人分治郡邑,可使朝廷恩泽滂流,物咸得所。虽在异
代,犹宜下诏褒美。而奖录未及,官阶未复,使泉终蒙贬谪之名,不获显于当世,
良可矜恤。请追复泉爵,褒既往以风方来。”帝从之。
范衷,字恭肃,丰城人。永乐十九年进士。除寿昌知县。辟荒田二千六百亩,
兴水利三百四十有六区。正统五年三考报最,当迁。邑人颂德乞留,御史以闻,
朝廷许之。寻以外艰去,服阕,起知汝州。吏部尚书王直察举天下廉吏数人,衷
为第一。性至孝,庐父墓,瓜生连枝,有白兔三,驯扰暮侧。乡人莫不高其行。
周济,字大亨,洛阳人。永乐中,以举人入太学,历事都察院。都御史刘观
荐为御史,固辞。宣德时,授江西都司断事。艰归,补湖广。正统初,擢御史。
大同镇守中官以骄横闻,敕济往廉之。济变服负薪入其宅,尽得不法状,还报,
帝大嘉之。已,巡按四川。威州土官董敏、王允相仇杀,诏济督官兵进讨。济曰:
“朝廷绥安远人,宜先抚而后征。”驰檄谕之,遂解。十一年出为安庆知府,岁
比不登,民间鬻子女充衣食,方舟而去者相接。济借漕粮以振,而禁鬻子女者。
且上疏请免租,诏许之,全活甚众。又为定婚丧制,禁侈费,愆嫁葬期者有罚,
风俗一变。
饥民聚掠富家粟,富家以盗劫告。济下令曰:“民饥故如此,然得谷当报太
守数,太守当代尔偿。”掠者遂解散。济卒官,民皆罢市巷哭云。
范希正,字以贞,吴县人。宣德三年举贤良方正,授曹县知县。有奸吏受赇,
希正按其罪,械送京师。吏反诬希正他事,坐逮。曹民八百余人诣京白通政司,
言希正廉能,横为奸吏诬枉。侍郎许廓以公事过曹,曹父老二百余人遮道稽颡,
泣言朝廷夺我贤令。事并闻,帝乃释希正使还县。正统十年,山东饥。惟曹以希
正先积粟,得无患。大理寺丞张骥振山东,闻之。因请升曹县为州,而以希正为
知州,从之。时州民负官马不能偿,多逃窜。希正节公费代偿九十余匹,逃者皆
复业。吉水人诬曹富民杀其兄,连坐甚众。希正密移吉水,按其人姓名皆妄,事
得白。治曹二十三年,历知州,再考乃致仕。
当是时,潞州知州咸宁燕云、徐州知州杨秘、全州知州钱塘周健、霸州知州
张需、定州知州王约,皆大著声绩。秘、健进秩视事,约赐诏旌异。需忤太监王
振戍边,人尤惜之。而得民最久者,无若希正与宁州知州刘纲。纲,字之纪,禹
州人。建文二年进士。由府谷知县迁是职。莅州三十四年,仁宗尝赐酒馔,人以
为荣。正统中,请老去,民送之,涕泣载道。及卒,宁民祀之狄仁杰祠中。其孙,
即大学士宇也。
段坚,字可大,兰州人。早岁受书,即有志圣贤。举于乡,入国子监。景泰
元年,上书请悉征还四方监军,罢天下佛老宫。疏奏,不行。五年成进士,授福
山知县。刊布小学,俾士民讲诵。俗素陋,至是一变,村落皆有纟玄诵声。成化
初,赐敕旌异,超擢莱州知府。期年,化大行。以忧去,服除,改知南阳。召州
县学官,具告以古人为学之指,使转相劝诱。创志学书院,聚秀民讲说《五经》
要义,及濂、洛诸儒遗书。建节义祠,祀古今烈女。讼狱徭赋,务底于平。居数
年,大治,引疾去。士民号泣送者,逾境不绝。及闻其卒,立祠,春秋祀之。
坚之学,私淑河东薛瑄,务致知而践其实,不以谀闻取誉,故能以儒术饰吏
治。
子炅,进士,翰林检讨。谄附焦芳,刘瑾败,落职,隤其家声焉。
陈钢,字坚远,应天人。举成化元年乡试,授黔阳知县。楚俗,居丧好击彭
歌舞。钢教以歌古哀词,民俗渐变。县城当沅、湘合流,数决,坏庐舍。钢募人
采石甃堤千余丈,水不为害。南山崖官道数里,径窄甚,行者多堕崖死。钢积薪
烧山,沃以醯,拓径丈许,行者便之。钢病,民争吁神,愿减已算益钢寿。迁长
沙通判,监修吉王府第。工成,王赐之金帛,不受。请王故殿材修岳麓书院,王
许之。弘治元年丁母忧归。卒,黔阳、长沙并祠祀之。子沂,官侍讲,见《文苑
传》。
丁积,字彦诚,宁都人。成化十四年进士。授新会知县,至即师事邑人陈献
章。为政以风化为本,而主于爱民。中贵梁芳,邑人也,其弟长横于乡,责民逋
过倍,复诉于积。积追券焚之,且收捕系狱,由是权豪屏迹。申洪武礼制,参以
《朱子家礼》,择耆老诲导百姓。良家子堕业,聚庑下,使日诵小学书,亲为解
说,风俗大变。民出钱输官供役,名均平钱。其后吏贪,复令甲首出钱供用,曰
当月钱,贫者至鬻子女。积一切杜绝。俗信巫鬼,为痛毁淫祠。既而岁大旱,筑
坛圭峰顶。昕夕伏坛下者八日,雨大澍。而积遂得疾以卒,士民聚哭于途。有一
妪夜哭极哀,或问之,曰:“来岁当甲首,丁公死,吾无以聊生矣。”
田铎,字振之,阳城人。成化十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迁员外郎、郎中。
弘治二年奉诏振四川,坐误遗敕中语,谪蓬州知州。州东南有江洲八十二顷,为
豪右所据,铎悉以还民。建大小二十四桥,又凿三溪山以便行者。御史行部至蓬,
寂无讼者,讶之。已,乃知州无冤民也,太息而去。荐于朝,擢广东佥事。迁四
川参议,不赴,以老疾告归。正德时,刘瑾矫诏,言铎理广东盐法,簿牒未明,
逮赴广。未就道而瑾诛,或劝铎毋行,铎不听,行次九江卒,年八十二矣。
唐侃,字廷直,丹徒人。正德八年举于乡,授永丰知县。之官不携妻子,独
与一二童仆饭蔬豆羹以居。久之,吏民信服。永丰俗刁讼,尚鬼,尤好俳优,侃
禁止之。进武定知州。会清军籍,应发遣者至万二千人。侃曰:“武定户口三万,
是空半州也”。力争之。又有议徙州境徒骇河者,侃复言不宜朘民财填沟壑。事
并得寝。章圣皇太后葬承天,诸内奄迫胁所过州县吏,索金钱,宣言供张不办者
死,州县吏多逃。侃置空棺旁舍中,奄迫之急,则经至棺所,指而造之曰:“吾
办一死,金钱不可得也。”诸奄皆愕眙去。稍迁刑部主事,卒。
初,侃少时从丁玑学。邻女夜奔之,拒勿纳。其父坐系,侃请代不得,藉草
寝地。逾岁,父获宥,乃止。其操行贞洁,盖性成也。
汤绍恩,安岳人。父佐,弘治初进士,仕至参政。绍恩以嘉靖五年擢第。十
四年由户部郎中迁德安知府,寻移绍兴。为人宽厚长者,性俭素,内服疏布,外
以父所遗故袍袭之。始至,新学宫,广设社学。岁大旱,徒步祷烈日中,雨即降。
缓刑罚,恤贫弱,旌节孝,民情大和。山阴、会稽、萧山三邑之水,汇三江口入
海,潮汐日至,拥沙积如丘陵。遇霪潦则水阻,沙不能骤泄,良田尽成巨浸,当
事者不得已决塘以泻之。塘决则忧旱,岁苦修筑。绍恩遍行水道,至三江口,见
两山对峙,喜曰:“此下必有石根,余其于此建闸乎?”募善水者探之,果有石
脉横互两山间,遂兴工。先投以铁石,继以笼盛甃屑沉之。工未半,潮冲荡不能
就,怨讟烦兴。绍恩不为动,祷于海神,潮不至者累日,工遂竣。修五十余寻,
为闸二十有八,以应列宿。于内为备闸三,曰经溇,曰撞塘,曰平水,以防大闸
之溃。闸外筑石堤四百余丈扼潮,始不为闸患。刻水则石间,俾后人相水势以时
启闭。自是,三邑方数百里间无水患矣。士民德之,立庙闸左,岁时奉祀不绝。
屡迁山东右布政使,致仕归,年九十七而卒。
初,绍恩之生也,有峨嵋僧过其门,曰:“他日地有称绍者,将承是儿恩
乎?”因名绍恩,字汝承,其后果验。
徐九思,贵溪人。嘉靖中,授句容知县。始视事,恂恂若不能。俄有吏袖空
牒窃印者,九思摘其奸,论如法。郡吏为叩头请,不许,于是人人惴恐。为治于
单赤务加恩,而御豪猾特严。讼者,抶不过十。诸所催科,预为之期,逾期,
令里老逮之而已,隶莫敢至乡落。县东西通衢七十里,尘土积三尺,雨雪,泥没
股。九思节公费,甃以石,行旅便之。朝廷数遣中贵醮神三茅山,县民苦供应。
九思搜故牒,有盐引金久贮于府者,请以给尝,民无所扰。岁侵,谷涌贵。巡抚
发仓谷数百石,使平价粜而偿直于官。九思曰:“彼籴者,皆豪也。贫民虽平价
不能籴。”乃以时价粜其半,还直于官,而以余谷煮粥食饿者。谷多,则使称力
分负以去,其山谷远者,则就旁富人谷,而官为偿之,全活甚众。尝曰:“即天
子布大惠,安能人人蠲租赐复,第在吾曹酌缓急而已。”久之,与应天府尹不合,
为巡抚所劾,吏部尚书熊浃知其贤,特留之。
积九载,迁工部主事,历郎中,治张秋河道。漕河与盐河近而不相接,漕水
溢则泛滥为田患。九思议筑减水桥于沙湾,俾二水相通,漕水溢,则有所泄以入
海,而不侵田,少则有所限而不至于涸。工成,遂为永利。时工部尚书赵文华视
师东南,道河上。九思不出迎,遣一吏赍牒往谒,文华嫚骂而去。会迁高州知府。
文华归,修旧怨,与吏部尚书吴鹏合谋构之,遂坐九思老,致仕。句容民为建祠
茅山。九思家居二十二年,年八十五,抱疾,抗手曰“茅山迎我”,遂卒。子贞
明,自有传。
庞嵩,字振卿,南海人。嘉靖十三年举于乡。讲业罗浮山,从游者云集。二
十三年历应天通判,进治中,先后凡八年。府缺尹,屡摄其事。始至,值岁饥,
上官命督振。公粟竭,贷之巨室富家,全活者六万七千余人。乃蠲积逋,缓征徭,
勤劳徕,复业者又十万余人。留都民苦役重,力为调剂,凡优免户及寄居客户、
诡称官户、寄庄户、女户、神帛堂匠户,俾悉出以供役,民困大苏。江宁县葛仙、
永丰二乡,频遭水患,居民止存七户。嵩为治堤筑防,得田三千六百亩,立惠民
庄四,召贫民佃之,流移尽复。屡剖冤狱,戚畹王涌、举人赵君宠占良人妻,杀
人,嵩置之法。
早游王守仁门,淹通《五经》。集诸生新泉书院,相与讲习。岁时单骑行县,
以壶浆自随。京府佐贰鲜有举其职者,至嵩以善政特闻。府官在六年京察例,而
复与外察。嵩谓非体,疏请止之,遂为永制。迁南京刑部员外郎,进郎中。撰《
原刑》、《司刑》、《祥刑》、《明刑》四篇,曰《刑曹志》,时议称之。迁云
南曲靖知府,亦有政声。中察典,以老罢,而年仅五十。复从湛若水游,久之卒。
应天、曲靖皆祠之名宦,葛仙乡专祠祀之。
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进士,授永康知县。吏民素多奸黠,连告
罢七令。淳至,日夜阅案牍。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
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两造如期至,片晷分析无留滞。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
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也。巨盗卢十八剽库金,十余年不获,御史
以属淳。淳刻期三月必得盗,而请御史月下数十檄。及檄累下,淳阳笑曰:“盗
遁久矣,安从捕。”寝不行。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
十八意自安。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
以妇代系,而己出营赀以偿。十八闻,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及报御史,仅两
月耳。
民有睚眦嫌,辄以人命讼。淳验无实即坐之,自是无诬讼者。永人贫,生女
多不举。淳劝诫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岁旱,劫掠公行,下令劫
夺者死。有夺五斗米者,淳佯取死囚杖杀之,而榜其罪曰“是劫米者”,众旨慑
服。久之,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甫就车,顾其下曰:“某盗已来,去此数里,
可为我缚来。”如言迹之,盗正濯足于河,系至,盗服辜。永人骇其事,谓有神
告。淳曰:“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
擢礼部主事,历郎中,谢病去。起建宁知府,进浙江副使。时浙江有召募兵,
抚按议散之,兵皆汹汹。淳曰:“是忄乔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
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从之,事遂定。官终陕西
布政。
陈幼学,字志行,无锡人。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确山知县。政务惠民,积粟
万二千石以备荒,垦莱田八百余顷,给贫民牛五百余头,核黄河退地百三十余顷
以赋民。里妇不能纺者,授纺车八百余辆。置屋千二百余间,分处贫民。建公廨
八十间,以居六曹吏,俾食宿其中。节公费六百余两,代正赋之无征者。栽桑榆
诸树三万八千余株,开河渠百九十八道。
布政使刘浑成弟灿成助妾杀妻,治如律。行太仆卿陈耀文家人犯法,立捕治
之。汝宁知府邱度虑幼学得祸,言于抚按,调繁中牟。秋成时,飞蝗蔽天。幼学
捕蝗,得千三百余石,乃不为灾。县故土城,卑且圮。给饥民粟,俾修筑,工成,
民不知役。县南荒地多茂草,根深难垦。令民投牒者,必入草十斤。未几,草尽,
得沃田数百顷,悉以畀民。有大泽,积水,占膏腴地二十余里。幼学疏为河者五
十七,为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民大获利。大庄诸里多水,为筑堤十三
道障之。给贫民牛种,贫妇纺具,倍于确山。越五年,政绩茂著。以不通权贵,
当考察拾遗,掌道御史拟斥之,其子争曰:“儿自中州来,咸言中牟治行无双。
今予殿,何也?”乃已。
稍迁刑部主事。中官采御园果者,怒杀园夫母,弃其尸河中。幼学具奏,逮
置之法。嘉兴人袁黄妄批削《四书》、《书经集注》,名曰《删正》,刊行于时。
幼学驳正其书,抗疏论列。疏虽留中,镂板尽毁。以员外郎恤刑畿辅,出矜疑三
百余人。.unshm 进郎中。
迁湖州知府,甫至,即捕杀豪恶奴。有施敏者,士族子,杨升者,人奴也,
横郡中。幼学执敏置诸狱。敏赂贵人嘱巡抚檄取亲鞫,幼学执不予,立杖杀之。
敏狱辞连故尚书潘季驯子廷圭,幼学言之御史,疏劾之,下狱。他奸豪复论杀数
十辈,独杨升畏祸敛迹,置之。已,念己去,升必复逞,遂捕置之死,一郡大治。
霪雨连月,禾尽死。幼学大举荒政,活饥民三十四万有奇。御史将荐之,征其治
行,推官阎世科列上三十六事,御史以闻。诏加按察副使,仍视郡事。久之,以
副使督九江兵备。幼学年已七十,其母尚在,遂以终养归。母卒,不复出。天启
三年起南京光禄少卿,改太常少卿,俱不赴。明年卒,年八十四矣。中矣、湖州
并祠祀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