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137 列传第25(1 / 2)

加入书签

○刘吾(汪 朱善) 安然(王本等) 吴伯(鲍恂 任亨泰) 吴沉

桂彦良(李希颜 徐宗实 陈南宾 刘淳 子庄 季通 黼 金等)

讷(许仁 张和 聂 贝琼) 赵俶(钱宰 执) 叔正 崧 罗

复仁(汝敬)

刘三吾,茶陵人。初名如,以字。兄耕、焘孙仕元。孙,宁路推

,死长贼难。孙,常州学正,死僚寇。三吾避广西,省承制静江路

儒学副举。明下广西,乃归茶。洪武八年,茹瑺荐至,年十三矣,

奏对旨,授赞善,迁翰林士。时下初平,典章阙。帝锐制作,宿

,得三晚,悦。一切制及三取士法所刊定。

三吾学,善文。帝《大诰》及《洪注》成,皆命为。敕修《省躬录》、

传会选》、《寰通志》、《礼制要》诸,皆总事,赐甚厚。尝曰:

“朕观壁间尝黑气,消矣,运其兴。卿等有所述,以称意。”

制诗,时令属。尝赐朝鲜玳笔。朝,命列卫前;享,赐殿中。

睿、朱善称“三老。”既而三年日益,才力益减,往忤意,礼遇亦轻。

十三年,授晋世经,吏侍郎侯劾其怠。降国博士,还职。

三吾为慷慨,设城府,自号“坦翁”。至临大,屹乎可夺。文太

薨,帝东阁门,召对群,恸哭。三吾进:“皇世嫡承,礼也。”太孙

之立由。户部书赵勉,三吾婿也,坐死。三引退。之。未,复为

士。十年偕善白信等主考试。榜,泰和琮第一,北士无者。于

三吾等人,私乡。帝,命侍张信等阅,不旨。或信等故陋卷

,三吾实属之。帝益怒,信蹈等死,三以老戍,琮亦戍。帝赐策问,

更擢十一人,皆北士。时谓之“南北榜”,又曰“春夏榜”云。建初,三

还,久之,

刑部检。乡人士奇辈显,琮所攀援。宣德中以检讨助教事,

卒官。

汪睿,字仲鲁,婺源人。元末与同集众乡邑,复饶州。授浮梁同知,

不就。大海克宁,睿弟来附,设星源分院于源,以为院判。睿归田

秋,同兵争鄱,不克,弃妻孥,亡之浙西。幕府之,檄入应天质。

,闻同张士诚杀,乃睿安庆令。未,征参川蜀军。以疾去。洪

武十七,复召,命讲《西伯戡》篇,左春坊司直。命续《风自南

他应制,皆称旨。请春夏决死罪,体天地物之仁,从之。年,疾,请

归。睿实闲静,不妄言,及进,遇事言。帝以“善”呼之。

朱善,字备万,丰城人。九岁通史大义,能属文。元末兵,隐山,事继

母以孝。洪武,为南教授。年,廷第一,修撰。年,奏失旨,

典籍,放还乡。复召为林待诏。上疏论姻律曰:“民间舅及两子女,

婚。仇诋讼,已聘见,或既复离,至儿女行,有逼夺。旧律:

尊长卑相与为者有禁。盖谓母姊妹,己之身,是为姑两姨,可以卑

上匹属。若舅两姨女,无卑之嫌。成周时,王朝相为婚者,不过齐、宋、

、杞。称异姓国曰“舅”,国曰“舅”。国齐、、鲁、、晋,

亦各自甥舅之。后世,晋王、,唐崔、卢,潘、杨之睦,朱、陈好,皆

为婚。温峤舅子娶女,吕公夫人氏即其申国夫姊女。人如此多,

下群臣,驰其。”帝之。十年擢文阁大学。尝讲《家人卦》、《心

箴》,大悦。几,请归。卒七十二。著有《经解颐》、《史》传于

中,谥恪。

然,祥人,徙颍州。季以左守莱州。明兵下东,率归附。

参政。绥流移,俸余悉公用,闻而嘉。洪武年,召工部尚,出

河南参,历浙布政使,入为御台右大。十三改左中,坐事。未几,

召为辅官。

先是,惟庸谋伏诛,以历代相多擅,遂罢书省,其职于部。

又念密论思不无人,建四辅,以四为号,天下举才。户尚书范

敏荐耆王本、佑、龚,杜斅、赵民望、吴源等。召至,于太庙,以本、

为春官;杜斅、望、源夏官。、冬阙,命本等之。位督次,赐敕

,隆以论之礼,命协赞事,均四时。立冬,风酿寒。帝以为冬令,

乃本等,赐敕勉。又分三旬,人各司,以雨�昜时若,验其称与否。

官议,四辅谏院覆奏行,疑谳,辅官封

何,斅四人相致仕,然代之。本后坐诛。诸皆老儒,起田家,

惇朴他长。然久历外,练庶务,注特隆。十四年月卒。念然来

诚,亲制文之。继为四辅,李干、何显周。干出为府,佑、显周俱去,

官遂废复设。

本,不其籍里。佑,安人。尝主本布司乡试,称得人。龚斅,出人。

以行谊于乡。仕后,起为国司业,祭酒。放诸生不奏闻,免。杜

道,壶人。举乡试第,历官州学正。归家教。通《》、《》、

《书》三。源,田人。再征为子司业,卒于官。民望,城人。,绛州

人。显,内黄

宗,名,以字,金谿。洪武年,廷第一。开科之,帝亲

策问。得伯宗喜,赐带袍笏,授礼部外郎,修《大日历》。胡惟庸事,

人附己,伯宗不屈。惟衔之,事谪居阳。上论时政,因言惟专恣不

法,不独任,之必为患。辞恺切。得奏,还,赐钞。奉使安南,

旨。国子助,命进东宫。陈正心意之说。改翰林籍。帝十题命

立就,旨雅洁。赐织金衣。除常司丞,辞。改子司业,又辞。旨,

金县教。未至,诏还为林检讨。十五年武英殿学士。年冬,弟仲实

为三河县荐举实,词伯宗,检讨。宗为人厚,然刚,不媕阿,

故屡踬。逾年,于官。宗成进,考试则宋濂、鲍恂也。

恂,仲孚,德人。《易》临川吴。好古行,著《大易传》,学

者称之。元至正,以荐温州路正。寻入翰林,不就。武四年,初科举

士,为同考。试已,辞去。五年与安余诠、高邮张年、登张绅,

老成为部主事庸所荐,召至京。恂年八余,长、诠亦逾七十。赐

顾问。日并命文华殿学士,以老疾辞,遂还。绅至,以鄠县教

谕,寻为右佥御史,浙江左政使。明年以儒征者,曰全思,字希

人,亦文华殿学士。明年请,赐敕仕。

宗之使南也,名德为人所重。其后,阳任亨亦举洪二十一

一,以部尚书使安南,人以为。前后使安南者,并称吴、任云。

亨泰为部尚书,日照江伯儿母病杀三岁子岱岳。司以闻。帝怒

灭绝伦,杖百,戍海南。因命亨定旌表行事例。亨泰议:“人事亲,

居则致敬,养致其乐,有疾则其医药。卧冰割,事非经。割不已,

于割,割肝已,至杀子。道伤生,莫此为。堕宗祀,尤孝之大

行戒谕。倘愚昧知,亦其所为,不在旌之例。”诏曰“”。明,议

王丧礼,因定凡子袭爵礼。会龙州赵寿,命御史严直使安,谕以

谨边方,无纳逋。时帝安南篡,绝其使。至闻诏使,震恐。亨泰为

廷用兵故以安之,交大悦。使还,以市蛮人仆,降史。未,思

土官与南争界,词复连泰,坐官。

沉,字仲,兰人。元子博士道子也,以学行。太祖婺州,

郡许元、叶瓒玉、胡翰、仲山、公常、信、徐、童冀、戴良、履、

履、张敬会食中,日二人进经史。,命沉郡学训

初,郡儒士举,误上其曰信仲,授翰林待制。谓修撰厘曰:“

名误更,是罔也。”将白于。厘言:“恐触怒”。不从,请改正。帝

:“诚人也。”遂眷遇,召侍右。以降编修。给事中相同言:“故

启事东,惟东官属称,朝臣否。今体称臣,于礼未。”沉之曰:

“东宫,国之大。尊东,所以主上也。相同言是。”从之。以奏对

旨,翰林院籍。已,擢东阁学士。

初,帝沉曰:“圣贤立有三:敬天,忠君,孝亲。在经卷,未易

其要领。尔等以事编辑。”至是成,赐《精诚》,命撰序。一年,

降翰林书,改子博士,以老归。沉尝著,言“子封王非礼”。后布政使

夏寅、祭酒丘皆沿其。至嘉九年,定祀典,改称“圣先师”,实自

良,名偁,以行,慈谿人。元贡进士,为平江学教授,罢归。

士诚、方国珍辟,不。洪武年,征公车,太子正。帝尝御制诗

就御座朗诵,彻殿外,左右惊,帝嘉朴直。选国子蒋学等给事

,举人唯等为修,肄文华堂。命彦良宋濂、克表为师。尝容有所

咨问,良对必正。帝称善,其语揭便殿。七冬至,臣撰南祝文用“

予”、“我”。帝以不敬。良曰:“成汤祭帝曰‘小子履’;武王

诗曰“‘我将我’。古此言。”帝色霁:“正言是也。”时御台具

,令词覆谳。良所论者数十

王府右。帝亲文赐之。彦良入。帝曰:“江南儒,惟一人。”

对曰:“臣不宋濂、基。”曰“濂,文人耳;基,峻,不如也。”

,制《心图》王。后王府官,改左史。朝师,上平十二。帝

:“彦所陈,达事体,有裨治。世谓者泥古通今,彦良可通儒矣。”

年请告,越二卒。

初,特师傅。命宋濂太子,诸王傅慎其选。彦良与南宾等宿

生,而希颜与马都尉观傅徐实,尤严见惮。

李希,字愚,郏人。隐居不。太祖书徵之,至京,诸王师。规范严

峻,诸有不率者,或其额。抚而怒。高皇后:“乌以圣人道训吾

之耶?”太祖意,授左坊右赞。诸王藩,希归旧隐。闾里宴,常

绯袍戴往。客故,笑:“笠质,绯,君赐也。”

实,名,以字,黄岩。少颖。笃于。洪武,被荐,除铜陵簿

迎养,帝意,戍淮阴驿。会东侯胡海观选尚,帝为择师,其人,

以命宗。中使他府例,置驸马中堂南,而布席于西上东向。宗实手

驸马使下,后为说。左右惊,相以目。闻而嘉,召宗慰劳数

末,授州通判。奏发官二十万以活饥。春水,齧堤,倡议修

皆以为便。请旌节妇王,礼部前朝事,不当允。宗实言:“武王比干

,独非朝事乎!”遂得。建文年,超兵部右郎。坐贬官,复职。

燕事急,使两浙义勇。祖即位,疏乞归。逾二年,以事被,道卒。

陈南,名光,以字,茶陵。元末全州学。洪武年,聘都,除

无棣丞,历胶州知,所以经术治。召国子助。尝入,讲《范》九

喜,书名殿柱。后御注《洪范》,多采其。擢蜀长史。献王好,敬

尤至,安车以,为构,名“老堂。”二十九,与方孺同为川考试

官。诗清劲有。卒年十。其诸王府史刘淳、董子庄、赵季通、杨黼、

实、用道、子环之,皆有

,南阳。洪武为原武导。周聘为世师。寻于朝,右长史,

以正王。端门槐盛而枯。陈咎徵戒。王其言修,枯枝荣。王

“摅忠”。致仕余年而,年九有七。

董子庄,名琰,字行,西乐安。有学。洪武,以学迁知茂县。

乐时,国子司出为赵府右长,随事正。王过,帝以责长。子庄

以能谏,得无过。十八年当陪祀社,夙,衣冠坐而卒。

赵季,字师,天台。亦由官历知丰、龙,与修《太祖实》,累

进司业。出为赵府左长,与子同心辅,藩府僚首称、董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明史相关推荐:

明史孝宗

 

明史宋濂传

 

明史纪事本末作者

 

明史纪事本末简介

 

明史李三才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左光斗传原文翻译

 

明史副会长

 

明实录与明史哪个真实

 

明史pdf百度网盘

 

明朝刺客

 

国家历史

 

二十五史

 

明史六大奸臣

 

明史在线阅读全文

 

明史演义在线阅读

 

明史pdf

 

明史漫谈论文

 

明史pdf下载

 

明史周新传

 

明史白话版在线阅读

 

明史白话文在线阅读全文

 

明史在线阅读白话文

 

明史国学导航

 

明史十讲

 

明史罗伦传

 

明史古诗文网

 

明史罗伦

 

明历史

 

皇明

 

明朝历史

 

明儒学案

 

辽史

 

清史

 

明史TXT

 

宋史

 

明史欧阳伦

 

明史儒林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马世奇传翻译

 

明史案简介

 

明史而知兴替下一句

 

明史秦良玉传注释

 

明史秦良玉转翻译

 

明史王祯传翻译

 

明史欧洲四国传注释

 

明史odf

 

明史书籍

 

明史 王振

 

明史仁宣之治文言文翻译

 

明史奇侠武功排名

 

明史方孝孺传

 

明史欧阳铭

 

明史专家

 

明史epub下载

 

明史后妃传

 

明史eupb百度网盘

 

明史演义蔡东藩在线阅读

 

明史名臣传

 

明史欧阳铭传

 

明史翻译

 

明史孝义翻译

 

明史案说明了什么

 

明史王思传

 

明史刘基传

 

明史up主知乎

 

明史纪事本末卷之七十六翻译

 

明史职官志

 

明史isbn

 

明史左光斗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二翻译

 

明史里面有关于汤显祖的传记

 

明史秦良玉传翻译

 

明史对朱棣的评价

 

明史张溥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马文升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徐光启传

 

明史海瑞传翻译

 

明史案后人是什么意思

 

明史王阳明传

 

明史王思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翻译

 

明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九陈道亨

 

明史纪事本末太祖起兵翻译

 

明史白话文在线全文翻译

 

明史哪个版本比较好

 

明史欧阳一敬传

 

明史文苑传翻译

 

明史文苑传

 

明史爱好者

 

明史白话文在线阅读

 

明史南炳文

 

明史而

 

明史儒林传

 

明史up主

 

明史修了多久

 

明史epub

 

明史而知兴替

 

明史南炳文pdf

 

明史的曲笔隐晦之处体现在哪里

 

明史欧洲四国传中提到了五大洲的是

 

明史万观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欧阳铭翻译

 

明史可以知兴替

 

明史海瑞传全文

 

明史偶笔

 

明史马世奇传

 

明史孝义麹祥翻译

 

明史up

 

明史作者

 

明史戚继光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卷之七十六郑芝龙受抚翻译

 

明史王守仁传

 

明史孝义

 

明史戚继光传

 

明史equb

 

明史epub南炳

 

明史对明代历史而言是什么材料而明代档案是什么材料

 

明史郑芝龙传

 

明史魏忠贤传

 

明史张居正传翻译

 

明史海瑞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孝义麹祥品质

 

明史青文胜为民请命翻译

 

明史本纪

 

明史日本传

 

明史况钟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王守仁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贰臣传

 

历史书籍推荐

 

为什么领导喜欢读明史

 

明史经纬

 

明史孝义之麹祥

 

明史秦良玉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书籍推荐

 

明史辑略

 

明史秦良玉传

 

明史于谦传

 

明史纪事本末河漕转运文言文答案

 

红色百年行明史感党恩

 

明史杨廷和传原文

 

明史演义

 

明史张居正传全文翻译

 

明史纲要

 

明史白话文

 

明史研究

 

明史翻译全文阅读

 

明史海瑞传

 

明史张居正传

 

明史讲义

 

明史目录

 

明史稿

 

明史多少字

 

明史可信度高吗

 

明史杨慎传翻译

 

明史石璞传翻译

 

明史是谁修的

 

明史案

 

明史

 

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

 

明史在线阅读

 

明史秦良玉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列传

 

明史纪事本末江陵柄政

 

明史是谁写的

 

明史纪事本末开国规模

 

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翻译

 

明史杨信传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