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79 志第55(1 / 2)

加入书签

◎食

运 仓

历代来,漕所都,官府廪,各视里远近为准。祖都金,四

贡赋,江以达师,道而易。成祖迁,道里远,法三变。支运,

次兑运、支运相,至支悉变为运而制

元年北,命浙、江西苏州等府,运三百万於汴梁。已而大

将军徐令忻、、代、、台五运粮大。中书符下山行省,水工发

莱州洋仓饷永卫。其海运饷平、辽为定制。其西北则浚开漕河饷

陕西,陕西转宁夏、州。其西南令川、贵纳米盐,以远运。时各路

皆就近,得利便矣。

乐元年户部尚郁新言,始用淮受三百以上者,道淮及河抵陈

颍岐跌坡,以巨舟黄河抵柳树,运赴卫输北平,与海运参。时

数临,百费给,不饷边也。淮、海道凡二,而临清储河南、山东粟,

亦以北平,而计之三运。海运用军,其则皆民云。

浚会通,帝命督贾义、尚书宋以舟师。礼以船大者石,工

辄败,乃造浅五百艘,运淮、、徐、粮百万,以当海之数。江伯陈

继之,颇增至千馀艘。时淮、、临清、德州各仓。江西、湖广、浙江民

粮至安仓,遣官军近輓运。自淮至以浙、军,自至德以卫军,

自德至以山东、河南军。以次递,岁凡次,可百万馀,名曰运。支

运之法,支者,必出当之民纳;纳者,必供当之军支。通数年为裒益,

期不常额而。由是陆二运罢,惟遮洋船,每岁于南、山、小滩

水次,兑粮三万石,二输天,十八直沽入输蓟州已。不年,官

多所遣,遂民运,远数愆

四年,及尚书福建议支运法,乃令江西、湖广、浙江民百五

万石於安仓,、松、、池、、安、广德民运二百七四万石徐州

,应天、常、镇、淮、扬、凤、太、滁、和、徐民运二百二万石於清仓,

令官军运入京、通二仓。民粮既近入仓,力大减,乃量近远,多寡,

抽民船一或十、五之以给官。惟山、河南、北直隶径赴京,不用

支运。令南阳、怀庆、宁粮运清仓,封、彰、卫辉运德州,其后

山东、南皆运州仓。

六年,言:“南民运诸仓,返几一,误农。令民至淮安、

瓜洲,兑与卫。官军载至北,给与路耗米,军民两便。”是兑运。

群臣议。吏蹇义等官军兑民粮加则例,地远近差。每,湖广

斗,西、浙七斗,直隶六,北直五斗。有运至安兑与运者,

加四,如有运不尽,仍令民运赴诸,不愿者,亦其自运。军既加

轻赍银洪闸盘之费,得附载物,皆从事,民亦多远运为

兑运者,而支者少矣。军与民米,往恃强勒。帝知弊,敕

官监临,不许私。已而减加耗,远者过六斗,近者至斗五升。以

为率,分与米,一分以物准。粮斛面,耗粮平概。粮四百石,

仓贮十,通仓十六。、徐、三仓各御史监

初,运之数四五十万,而兑者二百十万馀,淮、、临、

德四仓运者十三四耳。土木之,复尽山东、隶军操。苏、诸府运

粮仍属。景泰年,瓦入贡,复军运。天顺末,兑运法久,仓觊耗馀,

入庾兑斛面,且求多,军困。宪宗位,漕参将袁上言便。帝曰:

“律明言,粮令纳平准,加耗不五升。运军愿加,则吏侵害

多可。今后军自概,每石加五升,溢,勒者治罪。”后从仓中官

至八升。久之,溢收如,屡禁能止也。

初,粮京师,未有定。成化年始定百万石,自后以常。北七十

万五千百石,粮三百十四万千四百,其内运者三三十万,由

运改兑七十万。兑运中,湖广、山东、河南折十七万千七百。通

兑运、兑加以米入京、通两仓,凡五十八万千七百。而南隶正

独百八万,蓟一府七万,加在外。赋视苏数万。西、湖广又杀

。天津、苏州、云、昌,共给六十四馀石,支兑运。而临、德二

,贮预米十九馀石,山东、南改兑充之。灾伤,拨二仓以补

,务足百万之,不令也。

成化七,乃有兑之议。时应天抚滕昭运军赴南水次兑,加

外,石增米斗为渡费。后年,帝命淮、、临、四仓支七十万

之米,悉改水交兑。是悉变改兑,官军长遂为定。然是,司仓

多苛,甚至额外罚,运军展称贷不。弘治年,都史马文疏论运

之苦,言:“直省运,皆工给价,有司监。近者,漕运总以价不

给,领价自。而部虑军士加爱护,议令本出料四,军卫三分,

船抵分。军无从措,皆军卖资产、鬻男女供之,造船之也。正

逃亡多,而数不减,俱以馀充之,户有三、四人应者。春秋归,

辛万。船至家湾,雇车盘,多称以济用,此往来苦也。所称贷,

运官以侵渔,责偿倍。而军或自载产以易米,又於禁例,多被掠

加造船每艘银十两,禁约运及有司害搜检弊,庶困少苏。”

其议。年,户尚书叶言:“、松诸,连岁歉,民漕米,

两。而直隶、东、河岁供宣、大二边料,每亦银一。去岁,苏

运已折十万石,每石银两。今推行於府,而差其直。灾重者,石

,稍轻,石仍两。俱部转发边,抵直隶三岁供之,而收

以输京,则费而事易。”从。自后灾,辄宜折银,以水次

粮充其,而折以六七为率,复至一者。

是,成间行长之法。南州县粮至南,令官就水次支,计

加耗輓之费,得馀米万石有,贮预仓以资急之用。至是,抚都御

史以兑有弊,令如旧仓而后支。户言:“支法善,不可易。”诏从

部议,所馀就各卫仓,作正支。又从部言,东改兑九万石,仍听民

自运临、德二仓,令官军运。正二年,运官请通水次储,言:“往时

民运至、徐、、德四,以待军支运,后改附州县水交兑。而并支

运七十石亦令兑。但十万石外,犹交兑不者,民运赴四,久无

支销,致陈腐。请将浙、江西、湖广正粮米三五万石,折银解,而令

三省卫赴临、等仓,运如所之数。诸仓米腐,三漕卒便支运。

岁漕额,又得十五万银,一而数善矣。”命部臣,如其。六年,

户部郎邵宝漕运迟,请复运法。部议,运法废,不可复,事

寝。

临、德仓之贮也,凡九万,十年得九十万。自世宗,灾伤

,而山、河南岁歉,请轻减,且二仓积多朽。於是折之议兴,

仓储渐矣。嘉元年,运总兵宏,请轻赍银运官道,为顾舟车

费,不装鞘印,计算馀,以漕卒。事、御交驳之。户部言:“科

官之论,主于防,是也。但轻赍资转般,今虑军侵耗,尽取其馀以

太仓,以脚价正粮,立法初也。”议运船通州,仓御史验,

量支用数,著定规。羡馀,输太仓,即用以船,官渔蠹者罪。

赍银者,宪宗以仓改兑,给路费,始各有米;兑米,俱平一锐,故有

米;自船给运斗外,折银,之轻赍。凡四十万五千两。后入太

矣。隆中,运艰阻,者欲开莱河,海运。淮安清浦口,新坝、

马家壕海仓口,径抵直,止循套,不大洋。上,遣勘报,水多沙

碛而止。

神宗,漕运督舒应言:“家两都建,淮、徐、临、德,实北咽

。自兑久行,、德尚岁积,淮、徐仓无粒。请自山东、南全

时,尽本色上。计临、德已足十馀万,则令纳二仓,积五十石而

。”从。当是,折银多。万三十年,漕运抵,仅百十八万石。

抚臣议留漕米济河工,仓场侍赵世卿之,言:“太仓不当出,计二

后,六万姓将新漕举,倘输愆期,复有京矣。”灾伤折,本

漕粮以京军月。其时支以给饷,遂银米两,故世争之。后仓

渐匮,政亦益。迨於、祯,下萧然费,岁愈不足矣。

船之数,永乐至泰,大无定,数至多。天顺以,定船一千七

七十,官军十万人。令附载宜,免税钞。宗时限石,神时至六

石。

宪宗立船至京限,北隶、河、山东月初一,南直七月初日,

过江支者,展月,浙、江西、湖广九初一日。通计三考成,限者,

运官降。武宗水程图,按日填行止地,违之米,德州诸,曰寄

囤。世定过淮限,江十二月,江南月,湖广、浙江、江西三,神宗

时改为月。又至京限月者,一月,**月,递缩月。后通缩一

月。神初,定月开仓,十一月竣,大限船到日,小五日。二月开

帮,二过淮,月过洪闸。皆期以样呈户部,运粮到,比验同乃收。

凡灾奏请改者,毋七月。议后期临时改者,立免覆。流者,

抵换食。大江流为大,河道小患;百石外大患,百石内小患。

小患把勘报,患具奏,其后不多寡,行奏勘

初,船用楠,下者用松。年小修,六年大,十年造。每受正耗

米四百十二石。其后船缺少,船受米八百石。附载夹日多,在稽留

违限。遇河决,即有漂,官军之为奸。水次折,沿途盗,妄水火,

至有凿自沉者。

明初,命武臣海运,建漕运使,寻罢。成祖以用御史,又用侍、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明史相关推荐:

明史孝宗

 

明史宋濂传

 

明史纪事本末作者

 

明史纪事本末简介

 

明史李三才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左光斗传原文翻译

 

明史副会长

 

明实录与明史哪个真实

 

明史pdf百度网盘

 

明朝刺客

 

国家历史

 

二十五史

 

明史六大奸臣

 

明史在线阅读全文

 

明史演义在线阅读

 

明史pdf

 

明史漫谈论文

 

明史pdf下载

 

明史周新传

 

明史白话版在线阅读

 

明史白话文在线阅读全文

 

明史在线阅读白话文

 

明史国学导航

 

明史十讲

 

明史罗伦传

 

明史古诗文网

 

明史罗伦

 

明历史

 

皇明

 

明朝历史

 

明儒学案

 

辽史

 

清史

 

明史TXT

 

宋史

 

明史欧阳伦

 

明史儒林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马世奇传翻译

 

明史案简介

 

明史而知兴替下一句

 

明史秦良玉传注释

 

明史秦良玉转翻译

 

明史王祯传翻译

 

明史欧洲四国传注释

 

明史odf

 

明史书籍

 

明史 王振

 

明史仁宣之治文言文翻译

 

明史奇侠武功排名

 

明史方孝孺传

 

明史欧阳铭

 

明史专家

 

明史epub下载

 

明史后妃传

 

明史eupb百度网盘

 

明史演义蔡东藩在线阅读

 

明史名臣传

 

明史欧阳铭传

 

明史翻译

 

明史孝义翻译

 

明史案说明了什么

 

明史王思传

 

明史刘基传

 

明史up主知乎

 

明史纪事本末卷之七十六翻译

 

明史职官志

 

明史isbn

 

明史左光斗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二翻译

 

明史里面有关于汤显祖的传记

 

明史秦良玉传翻译

 

明史对朱棣的评价

 

明史张溥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马文升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徐光启传

 

明史海瑞传翻译

 

明史案后人是什么意思

 

明史王阳明传

 

明史王思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翻译

 

明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九陈道亨

 

明史纪事本末太祖起兵翻译

 

明史白话文在线全文翻译

 

明史哪个版本比较好

 

明史欧阳一敬传

 

明史文苑传翻译

 

明史文苑传

 

明史爱好者

 

明史白话文在线阅读

 

明史南炳文

 

明史而

 

明史儒林传

 

明史up主

 

明史修了多久

 

明史epub

 

明史而知兴替

 

明史南炳文pdf

 

明史的曲笔隐晦之处体现在哪里

 

明史欧洲四国传中提到了五大洲的是

 

明史万观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欧阳铭翻译

 

明史可以知兴替

 

明史海瑞传全文

 

明史偶笔

 

明史马世奇传

 

明史孝义麹祥翻译

 

明史up

 

明史作者

 

明史戚继光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卷之七十六郑芝龙受抚翻译

 

明史王守仁传

 

明史孝义

 

明史戚继光传

 

明史equb

 

明史epub南炳

 

明史对明代历史而言是什么材料而明代档案是什么材料

 

明史郑芝龙传

 

明史魏忠贤传

 

明史张居正传翻译

 

明史海瑞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孝义麹祥品质

 

明史青文胜为民请命翻译

 

明史本纪

 

明史日本传

 

明史况钟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王守仁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贰臣传

 

历史书籍推荐

 

为什么领导喜欢读明史

 

明史经纬

 

明史孝义之麹祥

 

明史秦良玉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书籍推荐

 

明史辑略

 

明史秦良玉传

 

明史于谦传

 

明史纪事本末河漕转运文言文答案

 

红色百年行明史感党恩

 

明史杨廷和传原文

 

明史演义

 

明史张居正传全文翻译

 

明史纲要

 

明史白话文

 

明史研究

 

明史翻译全文阅读

 

明史海瑞传

 

明史张居正传

 

明史讲义

 

明史目录

 

明史稿

 

明史多少字

 

明史可信度高吗

 

明史杨慎传翻译

 

明史石璞传翻译

 

明史是谁修的

 

明史案

 

明史

 

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

 

明史在线阅读

 

明史秦良玉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列传

 

明史纪事本末江陵柄政

 

明史是谁写的

 

明史纪事本末开国规模

 

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翻译

 

明史杨信传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