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78 志第54(1 / 2)

加入书签

◎食

之法,租庸调为近古。自杨炎两税法,简而易,历代沿,至

明不改。太祖为王,赋十取一,役法计出夫。上、中、下三等,以赋十

万、六、三万下为差。府三等,以赋二万上下、十万石为差。位之初,

定赋法,一黄册为。册有有田,有役,有租。曰夏税,曰秋粮,

凡二。夏税过八月,秋粮无明年二。丁曰丁,曰成丁,二等。

始生,籍其名不成丁,年十六成丁。丁而役,六十而。又有役优免

里甲,均徭,杂泛,三等。户计曰役,以计曰徭,上命

役,皆力役,雇役。州县验丁口多,事产薄,以适其力。

两税,洪武时,夏税曰麦,曰钞,曰。秋粮米,曰钞,曰。弘

时,会之数,税曰大米麦,麦荍,丝绵并丝,曰丝,曰

绵折,曰税折绢,本色丝,曰农桑折绢,农桑零,曰人丝折绢,

曰改绢,曰花折布,曰苎布,曰土苎,曰红花,曰麻布,曰钞,租钞,

税钞,曰原额绢,曰帛绢,本色绢,曰绢,折色丝。秋粮曰,曰租

钞,曰租钞,租丝,租绢,粗租麻,曰课棉布,租苎布,曰

米谷,地亩棉绒,曰子易米,曰枣株米,曰程苎麻米,曰布,

鱼课米,曰改科折米。历时,有所增,大略米麦为,而丝与钞

之。夏之米惟西、湖广、广东、广西,荍惟贵,农桑遍天下,

惟不川、广、云、贵,馀各视地产。

太祖初国即下,凡民五亩至亩者,桑、麻、木棉各亩,十

之。麻徵八两,木棉亩两。栽以四年科。不桑,出一疋。

木棉,麻布、布各一。此农丝绢所起也。

洪武九,天下粮,令以银、、钱、代输。一两、千文、

贯,皆折输一石,麦则减十之二。棉苎一,折米斗,麦斗。麻

疋,折米四,麦五。丝绢各以轻为损益,愿人粟听。十年,云

金、银、贝、布、漆、丹砂、银代秋。於是米麦为色,而折纳税者,

之折色。越二年,又令户侍郎杨会计天仓储存,二年并收折,惟

方诸布司需粮边,仍使输粟。十年谕部曰:“行人高言,陕西困逋

。其议二十八以前,下逋租,咸许任所产,收布、、棉花金、

等物,为令。”於是户定:钞锭,折一石;一两,石;银两,

石;绢疋,石二斗;布一疋,一石;布一疋,七斗;花一斤,二斗。

帝曰:“折收逋,盖欲民困也。今赋重此,将困民,恤之之哉。金、

银每折米加倍。钞二贯五文折一。馀从议。”

永乐中,既得交,以绢,漆,苏,翠羽,纸扇,、速、息诸香

赋。广东琼黎人、庆瑶人附,输比内地。天下本税粮三馀万石,丝

二千馀。计是,宇内庶,赋盈羡,粟自输师数百石外,

蓄积甚,至红不可食。岁歉,司往往发粟振,然后闻。虽

十万两奇,而间交易银,仍厉禁。

至正统年,副御史周言:“在各卫俸支米京,道费多,

货,贵贱售,不及一。朝廷虚廪禄,官不得惠。请南畿、江、

西、湖广不通舟地,折布、绢、白金,京充俸。”江西抚赵新以为

,户部书黄福条以请。帝以问在户部书胡濙。濙对以祖尝折

税粮陕西、江,民为便。仿其制,米麦一,折银钱五分。南畿、

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广西米麦四百馀石,折百万馀,入内

运库,谓之金银。其概行於下。自运兑军,粮四收银一解京,

为永。诸方入折银,而仓廪积渐少

初,太祖定下官、田赋,官田亩五升三五勺,田减二,重租

田八升合五勺,没官田斗二升。惟苏、、嘉、,怒其张士诚,乃籍

诸豪族富民田为官田,按私租簿为税额。而司农杨宪又浙西地腴,增

其赋,加二倍。

故浙西官、民视他方蓰,亩有二三者。大苏最重,松、嘉、湖次

,常、又次之。洪武十年命户裁其额,亩科七五升至斗四升减十

二,四三升至斗六升俱止徵斗五升,其以下仍旧。苏州一,秋

二百七四万六馀石,民粮十万石外,皆官田。官粮额与浙通省

,其重如此。文二年曰:“、浙赋重,而、松准租起科,特以

一时顽,岂可定则以困一方。宜悉与免,亩得过一。”成尽革

文政,西之赋重。宣即位,广西布政使周干巡苏、常、嘉、湖府还,

言:“府民多亡,询耆老,云重赋致。如江、昆民田租,旧亩五

升,小佃种富田,亩私租一。后因故入官,辄如私例尽取。十分

取八,犹不堪,况尽取。尽取,则民必馁,欲逃亡,可得也。仁和、

海宁、山海水官、民千九百顷,逮十有馀,犹征租。田於海,

租从何?请将官田及、侯还田租,视彼处田起科,亩税六。海水

沦陷田,悉除其,则田荒芜之,而细获安生。”帝部议行。宣德

五年二诏:“额官田,亩一至四斗各减十二,四一升至石以上

者减十三。著令。”是江南抚周忱苏州知况钟,计减苏七十馀

万,他以为差,而东南力少纾。忱又松江官依民田科,户劾以变

乱成法。宣宗虽罪,亦能从。朝廷数诏书,除租赋。持筹者私戒有

司,勿诏书为。帝与书胡濙“计臣遏膏泽”,然不罪也。统元

令苏、、浙江处官田,准民田科,秋四斗一至二石上者减三斗,

二斗一以上至斗者减二斗,斗一升二斗者作一斗。盖宣德,苏州

逋粮至百九十石,民极矣。是,乃少苏。宗复辟初,令守浙江

尚书孙贞等定、嘉、则例,起科重徵米宜,起科者徵米多。乃

定官田科一石下,民七斗以者,每岁徵平一石三;官民四斗以

下者,石岁徵米一石斗;官二斗以,民田斗七升下者,石岁徵

平米一七斗;田八升下,民七升以者,每岁徵平二石二。凡重

者轻之,轻者重,欲使则适均,而亩科石之税尝减云。

嘉靖年,御黎贯言:“国初秋二税,麦四百十馀万,今少万;

二千四七十馀石,今二百五馀万。宗室之,官吏冗,内之众,

军士之,悉取其中。入则日,支费日加。核祖宗额及经多寡之

数,一区画,知赋入限,而费不容节矣。”於是户议:“天下官

吏考满秩,必核任内税,徵足数,许给由代。仍朝廷躬节俭,

以先天。”帝之。既谕德顾臣条上粮积弊事:

曰察理粮旧额。请责州官,於隙时,里甲等仿洪武、统间鱼

之式,造图册,细列元田粮、圩、则、条段、坍荒、熟步口目,

为覆勘,分别界,履亩踏丈量,具开垦正豁除数。刊成书,贮官

,给散中,永稽考。斟酌先巡抚周、王恕便可行例,立定规。

取每岁徵、起、存留、加耗、色、折并处补、暂徵、徵、停等件数

目,会已定,榜晓谕。庶吏胥得售其欺,而民免赔科扰之。一曰

催徵岁钱粮。、弘以,里甲徵,粮上纳,长收解,州县临。粮长

不敢多斛面,户不敢杂水谷粃,兑官军不阻难多,公私便。

者,有不复比经催里负粮人,但立敲扑粮,令下追徵。强者

大斛倍,多方取,所鸡犬为。孱弱为势豪凌,耽欺赖,免变

补纳。或旧役欠,责新佥,人逋负,株连亲,无辜民死於楚囹

者几数人。且时每区长不过、副二,近多十人以。其实掌管

之数少,而科敛点使用例之数。州县年之间,辄破中百家之,害

大焉。令户部定事例,转行所,审编长务遵规。如县官多粮长,

纵容下,及不里甲催,辄酷限比粮者,罪。致人多死者,以故勘

论。

二则议官综理复预备粮也。下,户言:“陈俱切弊,令

司举。”迁数载如

者,太时,令多者为,督其赋税。七月,县委官诣京,

领勘合行。粮石,长、副各一,输以至,得见,语,辄蒙用。末

年更定,每区正二名轮。宣德,复永。科敛溢,民其害,私卖官

粮以牟。其罢,亏损赋,事,至陨丧家。泰中,粮长,几又复。

自官兑运,长不复京师,州里间滋害,鼎臣及

,御史弘化等请通行量,以包赔兼之弊。恐纷扰,不从。

给事中俊民言:“今之赋,有地於官,岁供租者,谓官田。江水泛

溢沟塍没者,之坍江。有流移绝,田粮存者,谓之事。官田民佃种,

亩入三斗,五六斗石以上有之。江、事虚粮,甲赔纳,或数十

或百石者有。夫民之价十官田,民既不置。而田粮重,每病取

坍江、故虚粮,又令摊,追呼扑,岁宁日。奸富猾方且诡

,并轻重。此民疾苦,闾阎凋,所以益而日也。请均粮、

。坍江、事故,与蠲免。而合官田为一,定上、、下三起科以粮。

人不得千亩,以百亩给,其者则加边税。此,则寡有节,轻重

宜,贫相安,私俱足。”部:“疆民俗各,令所熟计其便。”

行。

数年,从应天抚侯位,免苏坍海田九万馀,然那、飞洒

弊,沿不改。至十八,鼎臣大学士,复言:“苏、松、常、镇、嘉、湖、

杭七,供输天下,里胥豪蠹弊特。宜将隐及坍田土,一检核

正。”於是应巡抚欧铎检荒四千馀,计租一万石奇,以欺隐田

六万石补之,馀请豁。户部持不下。时嘉兴府赵瀛议:“不分官、

民,不分等,一切三斗起。”铎与苏州府王仪括官、田裒益

清丈,为等则。所造经册,以事定税:曰元稽始,事故除

项别异,曰归总实,曰派起运,曰运馀存,曰馀考积,曰徵一额。

以八事里甲:丁田,庆贺,祭祀,乡饮,科贺,恤政,公费,

曰备用。以三事均徭:银差,力差,马差。为例。

徵一者,总徵银之凡,计亩均之。其则最重最轻者,稍以耗

。重者能尽损,惟递减米,派赍折除,阴予轻。轻不能加

本色,增耗米乘之,予以重。推收之,以田母,户子。时

其议,臣独以善,曰:“是法,吾家千石输,然贫民千石矣,不

也。”其时,不能损额,长者私以意变通。由是官不至偏

田之赋加矣。

时又有银、一铃诸法。纲银者,举民间役岁费,丁四粮总徵之,易

不繁,网之有也。一铃,则收分解也。自民间输,止收

色银矣。

是时下财赋,岁入太库者二万两有。旧制七分经而存积分备

、歉,为常。宗中年,边供费,加以木、祷,月无日,帑匮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明史相关推荐:

明史孝宗

 

明史宋濂传

 

明史纪事本末作者

 

明史纪事本末简介

 

明史李三才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左光斗传原文翻译

 

明史副会长

 

明实录与明史哪个真实

 

明史pdf百度网盘

 

明朝刺客

 

国家历史

 

二十五史

 

明史六大奸臣

 

明史在线阅读全文

 

明史演义在线阅读

 

明史pdf

 

明史漫谈论文

 

明史pdf下载

 

明史周新传

 

明史白话版在线阅读

 

明史白话文在线阅读全文

 

明史在线阅读白话文

 

明史国学导航

 

明史十讲

 

明史罗伦传

 

明史古诗文网

 

明史罗伦

 

明历史

 

皇明

 

明朝历史

 

明儒学案

 

辽史

 

清史

 

明史TXT

 

宋史

 

明史欧阳伦

 

明史儒林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马世奇传翻译

 

明史案简介

 

明史而知兴替下一句

 

明史秦良玉传注释

 

明史秦良玉转翻译

 

明史王祯传翻译

 

明史欧洲四国传注释

 

明史odf

 

明史书籍

 

明史 王振

 

明史仁宣之治文言文翻译

 

明史奇侠武功排名

 

明史方孝孺传

 

明史欧阳铭

 

明史专家

 

明史epub下载

 

明史后妃传

 

明史eupb百度网盘

 

明史演义蔡东藩在线阅读

 

明史名臣传

 

明史欧阳铭传

 

明史翻译

 

明史孝义翻译

 

明史案说明了什么

 

明史王思传

 

明史刘基传

 

明史up主知乎

 

明史纪事本末卷之七十六翻译

 

明史职官志

 

明史isbn

 

明史左光斗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二翻译

 

明史里面有关于汤显祖的传记

 

明史秦良玉传翻译

 

明史对朱棣的评价

 

明史张溥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马文升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徐光启传

 

明史海瑞传翻译

 

明史案后人是什么意思

 

明史王阳明传

 

明史王思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翻译

 

明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九陈道亨

 

明史纪事本末太祖起兵翻译

 

明史白话文在线全文翻译

 

明史哪个版本比较好

 

明史欧阳一敬传

 

明史文苑传翻译

 

明史文苑传

 

明史爱好者

 

明史白话文在线阅读

 

明史南炳文

 

明史而

 

明史儒林传

 

明史up主

 

明史修了多久

 

明史epub

 

明史而知兴替

 

明史南炳文pdf

 

明史的曲笔隐晦之处体现在哪里

 

明史欧洲四国传中提到了五大洲的是

 

明史万观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欧阳铭翻译

 

明史可以知兴替

 

明史海瑞传全文

 

明史偶笔

 

明史马世奇传

 

明史孝义麹祥翻译

 

明史up

 

明史作者

 

明史戚继光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卷之七十六郑芝龙受抚翻译

 

明史王守仁传

 

明史孝义

 

明史戚继光传

 

明史equb

 

明史epub南炳

 

明史对明代历史而言是什么材料而明代档案是什么材料

 

明史郑芝龙传

 

明史魏忠贤传

 

明史张居正传翻译

 

明史海瑞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孝义麹祥品质

 

明史青文胜为民请命翻译

 

明史本纪

 

明史日本传

 

明史况钟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王守仁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贰臣传

 

历史书籍推荐

 

为什么领导喜欢读明史

 

明史经纬

 

明史孝义之麹祥

 

明史秦良玉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书籍推荐

 

明史辑略

 

明史秦良玉传

 

明史于谦传

 

明史纪事本末河漕转运文言文答案

 

红色百年行明史感党恩

 

明史杨廷和传原文

 

明史演义

 

明史张居正传全文翻译

 

明史纲要

 

明史白话文

 

明史研究

 

明史翻译全文阅读

 

明史海瑞传

 

明史张居正传

 

明史讲义

 

明史目录

 

明史稿

 

明史多少字

 

明史可信度高吗

 

明史杨慎传翻译

 

明史石璞传翻译

 

明史是谁修的

 

明史案

 

明史

 

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

 

明史在线阅读

 

明史秦良玉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列传

 

明史纪事本末江陵柄政

 

明史是谁写的

 

明史纪事本末开国规模

 

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翻译

 

明史杨信传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