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71 志第47(1 / 2)

加入书签

◎选

下金陵,辟儒士祖干、仪。克州,召士许元、胡翰等,日讲经

史治道。克处州,征耆儒濂、刘、章溢、叶琛至康,创贤馆处。以濂

为江南处儒学举,溢、琛为营佥事,留帷幄谋议。辰三月,敕中书

省曰:“今土宇广,文并用。荦奇伟才,世无之。隐于山,或藏

于士伍,非在上开导引之,无自见。今有能书陈言、敷宣治、武略

出众者,参军及督府具名闻。不能文而识见取,许阙面陈事。郡

县官年十以上,虽练政事,精力既,宜令司选民俊秀年十五以

上、资明敏、学识才者辟赴书,与老者参之。十以后,者休致,

而少已熟于。如此人才不,而官使得人。下有司,宣布此。”于

州县举贤才武勇谋、通晓文之士,间及兼书律者。既而严举之禁,

有滥者逮治。吴元,遣起注吴林、魏观等币帛求贤于四。洪武

年,天下贤至京,以守令。其年冬,又遣文吉、詹、魏观、吴辅、

寿等行天下,访求贤,各赐金而遣。三年,谕廷臣:“六总领天

之务,非学问洽、才兼美之,不足居之。有隐居林,或在下僚

有司悉推访。”六年,下诏曰:“贤才之宝也。古圣王于求贤,若

之于傅,文王于吕尚。彼二君,岂其不足哉?顾皇皇版筑鼓

。盖贤不备,足以为。鸿鹄能远举,为其羽翼也;蛟龙之

,为其鳞鬛也;人君之致治者,为其有人而为辅也。林之士

可称者,有司采,备礼送至京,朕将任之,以至治。”是年,

,别令司察举才,以行为本,而文艺之。其,曰聪正直,

正,曰弟力田,曰儒士,曰孝廉,曰秀才,曰人才,曰耆民。皆礼送师,

次擢用。而各省生亦由学以进。于是罢举者十,至十年始复科举,

而荐举法并行废。时外大小工皆得举,下仓、库、司、局杂流,

亦令举学才干士。其荐而至,又令荐。以山林岩、草茅居,无

不获自于上,布衣而大僚者可胜数。耆儒鲍、余诠、全思诚、张长年

辈,年十馀,至京,命为文殿大学。儒士本、杜、赵民、吴源,

特置四辅官太子宾。贤良有道,才范敏、曾泰,户人才沂,儒

赵翥,起家为书。儒张子源、张宗德侍郎。儒刘堉、关贤为都御史。

明经文通、仲志为都御史。人才赫道为大少卿。廉李德府尹。

士吴为祭酒。贤良栾英、徐升、李中,儒张璲、廉为布使。孝

弟李好、聂士,贤良安素、正言、端,文宋亮为政。儒郑孔麟、

王德、黄桐,贤良应举、卫、许、范孟、何德、孙仲、王福、

王清,聪明张亨、金存为参,凡其擢者如。其以而跻贵者,又

算也。尝谕礼:“经行修练时务之,征至师。年十以上十以下

林以备问。四以上六以下者,于六部布、按司用之。”盖是

无他途,故往往骤贵者。而吏部荐举当官者,至三千百馀人,其

亦至一九百馀。又俾户耆民得进见,奏对称,辄予官。而

传,由濂荐擢翰林应,此皆得而考也。洎举复设,两途并

尝畸重。建文、永乐间,荐举起犹有内翰林、授藩司。而杨

士,陈以布衣,遽命为《太祖实》总裁,其不资格又此。自

重,荐日益轻,能文之率由场进以为;有司数奉求之诏,

衰,第故事而

尝出御《猗兰》及《隐诗》诸大臣,以示风。实应寡,人

情亦共薄。正元年,在吏部:“宣间,尝天下布、按二司府、州、

县官贤良方各一人,迄今尚未已,止之。”帝以朝求贤不止,自

来者,六部、察院、林院堂官考试,中者录,不中黜之。举者益

矣。顺元年:“处中,有贯天人、才堪经、高蹈求闻达,所司

实奏。”御陈迹奏仁儒士与弼学,命江西巡抚韩礼聘赴。至则

见,为左谕。与弼疾不受。帝又命贤引见华殿,容顾问:“重

学行,特授宫,烦辅子。”弼固辞。赐宴文殿,命侍宴,敕褒赉,

遣行送归,殊典也。至成化九年,广东举人献章被,授翰院检讨,

而听归,典大减矣。其后弘中浙江士潘辰,嘉靖中直隶生文征明、

永嘉士叶幼,皆以授翰林待诏。历中,广举人九思亦待诏,

西举刘元卿国子监士,江西处士章仅遥授天府训。而直处士陈

儒、川举人思心等皆被荐,下之礼而已。祯九年,吏部复举孝廉,

言:“祖宗朝偶一行,未有制。今通行直,加意色,果孝廉、怀

才抱、经明修之士,由司道达巡按,覆核疏,验试用。”时荐举

纷遍下,然授以残郡县,无大效。至十七,令豫、楚被陷县员缺

听抚、按官辟更置,拘科目、杂流、员人等。此则皇求贤,承平时

士之。至若德四年,浙江大荐馀姚礼、徐元、许,上虞文彪。

瑾以人皆谢同乡,草诏出刘健,旨下礼镇抚司,谪戍边,勒布

使林、邵宝、李赞及政、参、府县十九人米二百,并削、迁官,

且著,馀姚不得选官。此因荐举得祸者,又其变

之事,归吏部,武归兵,而吏职掌尤。吏部四司,文选掌

铨选,功掌考,其职重。选自进士、举人、生外,官生、生、功

生、监、儒士,又有吏、承差、知印、算、篆、译字、通事诸流。进

士为一,举贡为一途,吏员等一途,谓三途用也。官六部事、中

书、行、评事、博士,官知州、推官、县,由士选。官推官、知县及

学官,举人、生选。官五府、六部首官,通司、太、光禄、詹事

府属官,由官荫选。州、县佐贰,都、布、按三司领官,监生选。外府、

外卫、运司首官,中杂职、流未入官,由员、承等选。其大凡

也。其差互异,可推知也。授者曰选,升者曰升。选人法,每

年吏部考、六。凡引六,类六,远选二。选及考升降者,双月大

选,其定于单。改授、改降、忧、候者,单急选。拣选,岁举行。

举人恩,岁就教,定期。升迁,满考。员缺应不待满,曰推

大学士、吏部尚,由廷或奉特。侍郎下及祭,吏部同三品

。太常以下,推。通、参以下部于弘门会选。詹事由阁,各

掌印。外官,督、抚推,九共之,部主之。布、按缺,三

会举。、司则迁。其边兵备,率由择保举,付以敕,边府

付敕。辽之昌、蓟州,山西大同、曲、代等,陕西之固原、静

六十有处,俱边缺,慎选除。有功者次擢,封疆者无赦。

率序迁,其后亦超迁不次,有岁中四迁、由事至参者。监、司

外添设,守巡之往往别数衔,能画一。在外、州、正佐,

九卿之员,皆选官,授迁除,一切由部。其用拈阄,至万

掣签。十九年,文选员郎倪斯条上铨十八事,其一曰掣签。

拟行报,孙丕踵而行。后虽讥其失,终明不复更。洪武

北更调制,南官北,人官南。其后官渐定,学官外,不得官省,

不限南也。初,太祖尝奉天门官,且毋拘资。选人即授侍者,

监、司多,进、监生荐举者,参错互。给事、御史,初授升各半。

永、宣后,渐资格,台省尚初授。弘、正,资格拘,举、贡虽与

进士并正途,轩轾低,不啻壤。隆中,大士高拱:“国,举人

跻八座名臣者众。后进士偏,而举甚轻,于今极。请自官以后,

惟考绩,不其出身。”然势积重,能复返。崇祯间,言者数“三途

用”说。间一二举如陈新、孙元者,置要地,以倾覆。用武举

启新给事,声名溃。于是端又以不若循格。而榜之误者亦正

少也。

给事、御史之科道。科五十,道百十员。初至天、成化,进

、举贡、监生皆选补。迁擢者,推官、县而外,或由学。其后生及

科进士不得与。或庶吉改授,取内外目出身年考满考选,则两

五部主、中、、评、,国子博士、教等,则推官、知县。推、

入者,之行取。其有特,则俸未满,得与焉。考选视道缺若,多

无定额。其授职,吏部、察院协注拟,事皆实,御史试职一始实

,惟庶士否。靖、万间,常部曹不改科道,后亦间之。举、推、

知,例与进士考选,抵仅四一。嘉间,尝监生与。已罢行。万

历中,度废驰。二十五,台省旧人数足当额之半。十六年,科止数

人,道二人。科以一摄九篆二岁,道亦止人。内既空,差亦缺,

淮、、苏、、江西、陕西、广东西、大、甘、辽东按及陕西之茶马,

河东盐课,差至数。给事陈治则急考选,不报。十九年,考选疏

中不下。推、知擢台省,候命阙,去留得自如。四十六,掌河

王象恒言:“三道御在班行止八人,六科给中止五,而册

差,及外巡方满告病代者踵,当亟变通之。”大士方从

言:“考选臣,守六载,苦备尝。吏部议礼部、察院按题差,

术。不特允部,令诸受命供,足存体。”皆不报。至光宗

考选之俱下,台省一森列矣。考选之,优者给事中,次者御

者以部用。虽时考试,而先期访单,于九卿、台省诸之手,

为高下。崇祯三,吏部选毕,应擢给、御史干人,以中书

访可否互,具疏请。帝其推诿,令更确,而不访单之体也。

士不得选,推、知则举皆行取。然天下令,进十三,贡十七;推、

行取,进士十,举贡十一。贡所得,又大率台无省,多南少。御

王道纯为言。谓用人论才,不合拘格,下司酌行。初制,急缺

宪,不行取。宗时,为三年,至是每一举。从吏部书闵洪请,

以三年期。此择言路大凡也。

保举,所以铨法之及,而吏部之。自洪十七年天下朝官举

能属吏。永乐年,命官文职品以上,外官至令,各所知一,量

擢用。以贪污者,举连坐,亦尝间其法。洪、永,选官由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明史相关推荐:

明史孝宗

 

明史宋濂传

 

明史纪事本末作者

 

明史纪事本末简介

 

明史李三才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左光斗传原文翻译

 

明史副会长

 

明实录与明史哪个真实

 

明史pdf百度网盘

 

明朝刺客

 

国家历史

 

二十五史

 

明史六大奸臣

 

明史在线阅读全文

 

明史演义在线阅读

 

明史pdf

 

明史漫谈论文

 

明史pdf下载

 

明史周新传

 

明史白话版在线阅读

 

明史白话文在线阅读全文

 

明史在线阅读白话文

 

明史国学导航

 

明史十讲

 

明史罗伦传

 

明史古诗文网

 

明史罗伦

 

明历史

 

皇明

 

明朝历史

 

明儒学案

 

辽史

 

清史

 

明史TXT

 

宋史

 

明史欧阳伦

 

明史儒林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马世奇传翻译

 

明史案简介

 

明史而知兴替下一句

 

明史秦良玉传注释

 

明史秦良玉转翻译

 

明史王祯传翻译

 

明史欧洲四国传注释

 

明史odf

 

明史书籍

 

明史 王振

 

明史仁宣之治文言文翻译

 

明史奇侠武功排名

 

明史方孝孺传

 

明史欧阳铭

 

明史专家

 

明史epub下载

 

明史后妃传

 

明史eupb百度网盘

 

明史演义蔡东藩在线阅读

 

明史名臣传

 

明史欧阳铭传

 

明史翻译

 

明史孝义翻译

 

明史案说明了什么

 

明史王思传

 

明史刘基传

 

明史up主知乎

 

明史纪事本末卷之七十六翻译

 

明史职官志

 

明史isbn

 

明史左光斗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二翻译

 

明史里面有关于汤显祖的传记

 

明史秦良玉传翻译

 

明史对朱棣的评价

 

明史张溥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马文升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徐光启传

 

明史海瑞传翻译

 

明史案后人是什么意思

 

明史王阳明传

 

明史王思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翻译

 

明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九陈道亨

 

明史纪事本末太祖起兵翻译

 

明史白话文在线全文翻译

 

明史哪个版本比较好

 

明史欧阳一敬传

 

明史文苑传翻译

 

明史文苑传

 

明史爱好者

 

明史白话文在线阅读

 

明史南炳文

 

明史而

 

明史儒林传

 

明史up主

 

明史修了多久

 

明史epub

 

明史而知兴替

 

明史南炳文pdf

 

明史的曲笔隐晦之处体现在哪里

 

明史欧洲四国传中提到了五大洲的是

 

明史万观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欧阳铭翻译

 

明史可以知兴替

 

明史海瑞传全文

 

明史偶笔

 

明史马世奇传

 

明史孝义麹祥翻译

 

明史up

 

明史作者

 

明史戚继光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卷之七十六郑芝龙受抚翻译

 

明史王守仁传

 

明史孝义

 

明史戚继光传

 

明史equb

 

明史epub南炳

 

明史对明代历史而言是什么材料而明代档案是什么材料

 

明史郑芝龙传

 

明史魏忠贤传

 

明史张居正传翻译

 

明史海瑞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孝义麹祥品质

 

明史青文胜为民请命翻译

 

明史本纪

 

明史日本传

 

明史况钟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王守仁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贰臣传

 

历史书籍推荐

 

为什么领导喜欢读明史

 

明史经纬

 

明史孝义之麹祥

 

明史秦良玉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书籍推荐

 

明史辑略

 

明史秦良玉传

 

明史于谦传

 

明史纪事本末河漕转运文言文答案

 

红色百年行明史感党恩

 

明史杨廷和传原文

 

明史演义

 

明史张居正传全文翻译

 

明史纲要

 

明史白话文

 

明史研究

 

明史翻译全文阅读

 

明史海瑞传

 

明史张居正传

 

明史讲义

 

明史目录

 

明史稿

 

明史多少字

 

明史可信度高吗

 

明史杨慎传翻译

 

明史石璞传翻译

 

明史是谁修的

 

明史案

 

明史

 

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

 

明史在线阅读

 

明史秦良玉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列传

 

明史纪事本末江陵柄政

 

明史是谁写的

 

明史纪事本末开国规模

 

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翻译

 

明史杨信传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