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49 志第25(2 / 2)

加入书签

前导。三十八罢,亲礼。四一年,罢所司请。

○高禖

靖九年,青州儒李时飏祠高禖,以祈圣。礼官以闻。曰:“

禖虽礼,今难行。”遂寝其。已而祀高禖。设木于皇城,永安

北,方。台,皇天帝南向,骍犊,壁。献帝配,西向,牛豕各一。

高禖坛下西,牲数之,礼献。皇位坛下向,后位南数丈外,

向,帷。坛陈弓矢、弓韣如妃嫔之。祭毕,女官导妃嫔至禖前,

取弓授后妃,后妃受而纳弓韣。

○祭告

明制,登极、幸及上、葬陵、册立、封、冠等事,祭告天

、社稷。凡营造室,及将出师,岁时旱,祭告地、山、太庙、社

稷、后土。即位之,并祭阙里孔及历代王陵寝。

洪武年,礼尚书崔奏,圜、方丘、大祀,期亲告庙,仍使告

神于天神祇坛。六年,部尚书谅奏,岁诸神,凡祈报,则设一五坛,

有事祭,则设位二十坛。中,太岁、云雷雨、五岳、镇、四,凡五

坛。东,四渎、畿、湖广、山东、河南、平、广西、四川、甘肃山,夏冬

二季月,京都隍,凡二坛。西,钟山,江西、江、福、山西、广东、

辽东山,春秋季月将,旗纛、船等神,凡十一。若亲,皇帝弁服行

一献礼,每三坛一次礼。八年,驻跸中,祭告地于中之圜丘。九年,

以诸王之藩,日告祭庙、社、岳镇渎及天名山大,复告天地于

圜丘。,诸王朝还藩,祭真武神于端,用豕、羊九、制帛等,祭护

卫旗纛承天门,亦如之。二十六,帝以礼太繁,定制豕、羊一,不用帛。

寻又端门祭,惟用荤二坛祭承天门

七年,狩北京,祭告天、宗庙、社稷,靖八年,以躬山川诸

神,命期不必官告太。凡出,必亲祖考于殿。圣前一日,以酒果

告列圣后于奉殿,至,以酒告皇天帝于玄宝殿,官以牲祭神烈、

天寿、纯德诸山,及岳、都隍,以羞祭真及灵济,又告斋于道

七宝尊。隆三年,亲祭朝坛,预奉先、孝、神殿。

○祈报

武二年,太祖以久不雨,祈告诸祇。中风云雷、岳镇渎,凡

坛。设钟山、两淮、西、两广、海南、山东、燕南燕山川、纛诸神,

凡七。西设东、两、福建、湖广荆、河南、河东、华州山、京都

隍,六坛。五坛奠。初献,帝亲行,两庑官分献。三年夏,旱。六

朔,素服草,步祷山川坛。藁席露,昼曝日,夜于地,三日。

年,礼部尚牛谅言,太岁诸,春祈报,凡五坛。,太岁、风云雷

、五镇、四海。,四渎、京畿山,春秋季月将,京都各城隍。西

、甘肃川,夏二季月,旗纛船等神。各五坛。时甘肃附,故

之祭于师。其祀之仪祭告同。正统九三月,雪愆期,遣官祭地、

稷、太、风云雨、岳海渎。治十七,畿内、山东久,命官告天

寿山,分各巡抚告北岳、北镇、岳、东、东海。

嘉靖年春,谕礼部:“去冬雪,今东作,泽不降,当亲祭郊社

、山川。”尚书献夫等:“《礼·大伯》:‘以荒礼凶札。’释者

:‘君不举,道不除,祭事不,皆所示贬损意。”曰:‘有大

,则旅帝及四。’释曰:‘谓凶灾。旅,陈,陈其祀以祷,礼

若祀之也。’陛下闵万姓,出祈祷。礼仪务约,以天戒。朝官

从,同省愆祈之诚。”随具上注。二,亲祷郊,山同日,稷用

日,不道,冠浅色,臣同。五品、四品以于大祀外,馀于南

门外,班陪祀。是秋,欲亲祀川诸神。礼部尚李时言:“旧例川等

,中夜礼,先日出郊宿。祭,清晨銮,两毕事,太重。比先

坛例,爽行礼。”因具以进。可。祭用皮弁,迎神、神各两

年,大士李时以圣嗣降,请臣诣岳名山祝。帝欲遣道士

赍香帛,令所守臣行,在廷臣分诣祇坛祈。于是部尚书言言:

“我朝地祇坛,自岳镇渎以及近名山川,莫怀柔,此而祷,正合古

人望衍义。但臣所请,止于岳。窃以川海渎,发祥效,与岳同功,

况基运、翊圣、烈、天寿、纯德山,又宗妥灵地,祈之礼,不可缺。”

大臣诣分祀。

○神祇

洪武年,从部尚书亮言,天下神坛于圆壝外之,及方壝外

西。郊前期,躬诣坛,设神位,西向,酒脯祭。郊之,俟分从祀

毕,就以祭。定遣官告。又山川坛正阳门天地坛西,合祀神。

设坛十九,太、春夏冬四季将为第,次风雷雨,五岳,五镇,

次四海,次四渎,次京都山,次东,次西,次广,次东、淮西,次浙

东、浙西、福建,次广东、广西、南、海,次山、山西、河南、北,次

北平、西,次江、右,次安、高丽、占城诸山川,京都城,次六

纛大神、旗纛大、五方神、战、金鼓、铳炮、弩、飞飞石、前阵后

诸神,躬自行。先祭,礼官奏:“祝文,太岁以至四海,凡五坛,称臣者

亲署御。其钟诸神,余者请礼官代。”帝:“朋书牍,亲题姓

名,况明乎?”遂加亲。后又惊蛰、分后三,遣官山川坛神。七

年令春、秋仲月旬,择以祭。年,复山川坛,凡十坛。正殿,太岁、

风云雨、五、五镇、四海、渎、钟七坛。西庑各坛,东,京畿山

二季月。西,秋二季将、京城隍。年,定殿七坛,帝亲行

西庑遣功分献。十一年,增修大殿诸神壝。乃十三坛神并停祭,

岁八月旬,择祭之。礼部更祭山川仪,与稷同。乐中,师建

川坛,同南京,惟正殿钟山之,益以寿山之。嘉靖一年,山川

名为天地祇坛,改序云、雨师、风伯、师。天坛在左,南向,、雨、

雷,凡坛。地坛在右,北向,岳、五、基运圣神烈寿纯德陵山、

四海、渎,凡坛。从,京畿川,西;天下川,东。以辰、戌、丑、

未年秋,皇亲祭,年遣大摄祭。太岁、将、旗、城隍,别祀之。

十七,加上天上帝称,预于神祇,遂设坛圜丘外东南,定神祇

位,设仪式。礼部言:“皇上献大明,则四分献诸,不敢列。请

上香,命官献。”裁定,香、奠、献爵位后,献官方礼。亚、

终二,执事代,馀俱献官行。隆元年,臣言:“天神地已从祀

北郊,其仲秋祇之祭宜复举。”令罢

辰坛

武三年,帝谓中省臣:“日月皆坛祭,星辰乃祭于月,非礼。”

部拟于南诸神祭坛正向,增间,朝夕月祭天星辰,俱于是礼。

日夕月以春秋祭,星则于天寿节前三。从之。四年九,帝躬周天

辰。正殿共十坛,中设周星辰位,仪如朝。二十年,以辰既从南郊,

罢禜星祭。

○灵星诸

洪武年,太司奏:“《周礼》‘以槱祀司中、司命、师、雨’。

《天府》‘若祭天祀司民、司禄,献民数、谷数,而藏之。’汉高命郡

立灵星。唐制,立秋后日祀灵,立冬亥日遣祀司中、司命、民、

禄,以牢。宋如唐,于秋分祀寿星。今拟如制,分而祀,坛于

南。”之。二,从礼尚书崔奏,每圣寿日寿星,日祭司、司

、司民、司禄,与民同其福也。八月望祀灵星。皆遣官礼。三,罢

寿星等祀。

○太月将风雷雨之

古无岁、月坛宇之,明始其祭。云师于师之次,亦自明。太

既以太诸神从圜丘,合祭群坛。已命礼官专祀坛。礼臣:“

岁者,二辰之。按《文》,字从步戌。木一岁行次,历二辰

周天,步然也。阴阳家,又有二月将,十日十时所直神,若乙、

罡、太、功曹、太冲之。虽不见,历因之。每有大作,祭岁、

将、日、时直太史院。若风师、雨师之,见于《周官》,后世皆祭。

天宝中,增雷师雨师之。宋、因之。唐制各时别祭,失享祀意。

以太岁、风云雷诸天神为一坛,诸地祇一坛,秋专祀。”乃定蛰、

分日祀岁诸神城南。年后以神阴阳气,流无间,合二坛一,

增四季将。又祭期,地祇俱惊蛰、分后三

十年,礼部考岁坛制。礼官言:“太岁神,唐、宋祀典载,元

虽有祭,亦无常。坛宇制,于无稽。岁天神,宜设坛祭,准稷坛制

而差小。”从之。遂建太坛于正门外之西,与天对。中,太岁殿。东庑,

春、秋将二坛。西庑,、冬月二坛。亲祭于殿中。岁孟春庙,岁

暮祫祭日,遣致祭。国府州亦祀风雷雨师,仍筑坛西南。用惊蛰、

秋分

镇海渎川之祀

洪武二,太祖岳渎诸合祭城,未有祀。又祀之所,屋而不

神之道。礼官言:“虞舜四岳,《王制》有五岳称。《官》:“兆

于四郊”,《郑》以四为五岳镇四渎。《诗序》巡狩而四岳河

有四海祭。盖子方望事,无不通。岳镇海,在诸封内,

。奏罢建,岳皆领于官。汉建诸侯,则侯国祀其封山川,

。武帝,诸侯分或废,五岳皆天子之。宣帝,始有使者持节

礼。由及隋,镇海渎,即其地祠,有致祭。、宋之,有命

、县令祀,有郊祀而祭之祀,又有遣使之祀。遣使祀镇海渎,分

西南北中五道。宜以岳海渎及下山川隍诸地合为一。与天埒,

秋专祀。”遂定日以清霜降。期一日,皇帝躬牲。至,服通冠绛

袍,诣镇海渎,行三礼。山城隍,献官行。是年,命官十人,

天下岳海渎之。帝皮御奉天殿,躬署名,以祝授使。百官服,

至中书,使者以行。金合贮,黄绮二,白二十五市祭物。

三年,诏定岳海渎神。略曰:“为治道,必于礼。镇海渎封,

自唐、。夫英之气,而为神,必受命上帝,国家封所可加?渎礼

经,莫为甚。依古定,并去代所封号。五称东岳山之神,南岳

山之神,中岳嵩之神,西岳华山神,北恒山之。五镇东镇沂之神,

南镇会山之神,中镇霍之神,西镇吴山神,北医无闾之神。海称东

海之神,南海之,西海神,北之神。渎称东大淮之,南渎江之神,

西渎河之神,北渎大之神。”帝躬署于祝文,遣官以定神号祭。六

言:“川未平,望祭江于峡州。今蜀既,当遣于南渎祭。”之。

年,命十八人祀岳镇渎,赐制。

历十四,巡抚来贡请祀北岳浑源州。礼官言:“《大集礼》

汉、唐、宋岳之祭,皆在定曲阳县,与史俱。浑源称北岳,止见州

文,经传无考,仍曲阳是。”

山川之。洪武年躬祀梁诸神,仍遣官境内山。二年,以天下

山川祔岳渎坛。帝又以南、高皆臣附,其国内川,宜中国同。谕中

书及礼考之。南之山十一,江六,水六。丽之山,其水。命著

祀典,位以祭。三年,使往安、高丽、占城,其国山。帝斋,亲为

祝文。遣官颁正山川号诏于南、占、高丽。六年,球诸国朝贡,

祀其国川。八,礼部书牛谅:“京既罢祭下山川,其外国川,亦

非天子当亲祀。”中书礼臣请祭各省,从之。广西附祭南、占、真腊、

暹罗、锁里,广东附祭佛齐、哇,福附祭日、琉球、渤泥,东附祭

丽,西附祭肃、朵、乌斯,京城复祭。从礼官,各省川居中

向,国山川西向,坛共祀。其王国川之祀,洪武十年定制。十八年

王国山川。同社稷,但无瘗之文。岳镇海及他山所在,有司岁

祭,清明、降。

○城隍

武二年,礼官言:“城隍祀,莫其始。儒谓既社,不复有城

李阳冰《缙云城记》谓‘祀殿无,惟吴有之。’然成都隍祠,

建,张有祭城之文,牧有祭州城隍,则不吴越为。又芜

建于吴乌二年,高齐慕俨、梁陵王祀隍,皆于史,不独唐已。

以来其遍天下,或锡庙,或颁爵,至迁就傅,各指人以为之姓

。按张龄《祭州城隍》曰:‘城隍是,氓庶依。’前代崇之意

在也。宜附祭岳渎诸之坛。”乃命加封爵。都为承鉴国司升福

灵王,封、临、太平、和州、州皆封王。U.uknshm其府为鉴司民城威灵

,秩正品。州鉴察司城隍灵侯,秩品。县鉴察司城隍显伯,

四品。章冕旒有差。词臣撰文以颁

,诏去号,止其府州城隍之。又令庙屏去神。定制,高

广视官厅堂。木为主,毁塑像置水中,取其泥壁,绘云山。年,制

中都城神主成,遣官赍币奉安。京师城既附飨川坛,于二十年改建

庙。寻从祀大殿,罢川坛春。永乐,建庙城之西,曰大威祠。嘉

靖九年,罢山川从祀,以仲秋旗纛日,并祭都隍之神。凡圣诞及五月

十一日诞,皆太常寺上官行。国有灾则告。在王者王亲之,在

各府州者守令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明史相关推荐:

明史孝宗

 

明史宋濂传

 

明史纪事本末作者

 

明史纪事本末简介

 

明史李三才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左光斗传原文翻译

 

明史副会长

 

明实录与明史哪个真实

 

明史pdf百度网盘

 

明朝刺客

 

国家历史

 

二十五史

 

明史六大奸臣

 

明史在线阅读全文

 

明史演义在线阅读

 

明史pdf

 

明史漫谈论文

 

明史pdf下载

 

明史周新传

 

明史白话版在线阅读

 

明史白话文在线阅读全文

 

明史在线阅读白话文

 

明史国学导航

 

明史十讲

 

明史罗伦传

 

明史古诗文网

 

明史罗伦

 

明历史

 

皇明

 

明朝历史

 

明儒学案

 

辽史

 

清史

 

明史TXT

 

宋史

 

明史欧阳伦

 

明史儒林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马世奇传翻译

 

明史案简介

 

明史而知兴替下一句

 

明史秦良玉传注释

 

明史秦良玉转翻译

 

明史王祯传翻译

 

明史欧洲四国传注释

 

明史odf

 

明史书籍

 

明史 王振

 

明史仁宣之治文言文翻译

 

明史奇侠武功排名

 

明史方孝孺传

 

明史欧阳铭

 

明史专家

 

明史epub下载

 

明史后妃传

 

明史eupb百度网盘

 

明史演义蔡东藩在线阅读

 

明史名臣传

 

明史欧阳铭传

 

明史翻译

 

明史孝义翻译

 

明史案说明了什么

 

明史王思传

 

明史刘基传

 

明史up主知乎

 

明史纪事本末卷之七十六翻译

 

明史职官志

 

明史isbn

 

明史左光斗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二翻译

 

明史里面有关于汤显祖的传记

 

明史秦良玉传翻译

 

明史对朱棣的评价

 

明史张溥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马文升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徐光启传

 

明史海瑞传翻译

 

明史案后人是什么意思

 

明史王阳明传

 

明史王思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翻译

 

明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九陈道亨

 

明史纪事本末太祖起兵翻译

 

明史白话文在线全文翻译

 

明史哪个版本比较好

 

明史欧阳一敬传

 

明史文苑传翻译

 

明史文苑传

 

明史爱好者

 

明史白话文在线阅读

 

明史南炳文

 

明史而

 

明史儒林传

 

明史up主

 

明史修了多久

 

明史epub

 

明史而知兴替

 

明史南炳文pdf

 

明史的曲笔隐晦之处体现在哪里

 

明史欧洲四国传中提到了五大洲的是

 

明史万观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欧阳铭翻译

 

明史可以知兴替

 

明史海瑞传全文

 

明史偶笔

 

明史马世奇传

 

明史孝义麹祥翻译

 

明史up

 

明史作者

 

明史戚继光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卷之七十六郑芝龙受抚翻译

 

明史王守仁传

 

明史孝义

 

明史戚继光传

 

明史equb

 

明史epub南炳

 

明史对明代历史而言是什么材料而明代档案是什么材料

 

明史郑芝龙传

 

明史魏忠贤传

 

明史张居正传翻译

 

明史海瑞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孝义麹祥品质

 

明史青文胜为民请命翻译

 

明史本纪

 

明史日本传

 

明史况钟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王守仁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贰臣传

 

历史书籍推荐

 

为什么领导喜欢读明史

 

明史经纬

 

明史孝义之麹祥

 

明史秦良玉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书籍推荐

 

明史辑略

 

明史秦良玉传

 

明史于谦传

 

明史纪事本末河漕转运文言文答案

 

红色百年行明史感党恩

 

明史杨廷和传原文

 

明史演义

 

明史张居正传全文翻译

 

明史纲要

 

明史白话文

 

明史研究

 

明史翻译全文阅读

 

明史海瑞传

 

明史张居正传

 

明史讲义

 

明史目录

 

明史稿

 

明史多少字

 

明史可信度高吗

 

明史杨慎传翻译

 

明史石璞传翻译

 

明史是谁修的

 

明史案

 

明史

 

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

 

明史在线阅读

 

明史秦良玉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列传

 

明史纪事本末江陵柄政

 

明史是谁写的

 

明史纪事本末开国规模

 

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翻译

 

明史杨信传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