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48 志第24(2 / 2)

加入书签

二年至,祀地祇于丘,其并同。迎神后毛血,毕,奉帛祝

而埋之,与郊天。其冬,奉仁祖天于南,仪同年。其玉帛、俎、

献,皆诣上帝,次诣祖神位,行礼如之,不用玉。四年定,先祭

日,百沐浴宿署。翼,朝服奉天殿墀,受戒。丞以祀期告百

,后诣祠庙行三日。日,驾仁祖庙,告请配。礼毕,还斋宫。七年,

去中严、外办及唱上香缛节,十二拜。十年,改合祀制,奠帛、进

俎、三,俱先上帝神前,次地祇,仁祖,悉仍旧

八年,各庙焚礼。九,复分之制,部上大圆丘仪:前期

十日,常寺题视牲。请命大三员看,四员献。前五日,衣卫备

随朝驾,帝诣牺所视牲。其前一,常服于庙。期四日,御奉天殿,太常

寺进铜如常仪。太常博请太祖版于文殿,候亲填御捧出。期三日,

帝具服,以醢酒果太庙,太祖配。帝还易,御奉殿,百朝服受

戒。期二日,太常光卿奏省,帝至天殿亲祝版。期一日朝,锦

卫备驾,设舆于奉门。常告庙,舆诣南,由西门入,昭亨门

降舆。礼部太官导由门入,内壝。常卿导圜丘,视坛位,次至神

视笾,至神视牲毕,仍由左出,升,至斋。分献祀官叩,礼部

常官皇穹宇,请皇天帝神版、太祖神、从祀牌,奉坛座。之日,

鼓,自斋宫舆至外神路之西,降舆神路东次。礼、太常捧神位

复命,退。官分列路东西候。帝祭服出,导引官由左灵门入内。

赞对官导行内壝,仪唱乐生就位,执事官司其事。帝至御位,自

柴、神至礼,其仪如旧。大次易,礼部常官奉位安于穹宇。

斋宫,少憩。还,诣参拜毕。回宫。如拟。

明年,方泽仪:先期一,太常请太祖位,奉皇祇室。至期,

官同请地祇神、太祖主、从神牌,安坛座。祀毕,常奉神

安皇祇,奉神还庙寝。馀皆如丘仪。

是年十,帝将祀,谕部尚书言欲亲奉安礼。言乃拟注以闻:先

捧主执官十一,分献殿大臣员,撰文,备醢、酒、制帛、香

烛。前一日告庙礼,设神舆案于奉殿,神二于泰殿,神二于东西

殿,香案一丹墀正,设大于圜丘门外。日质明,帝常服奉天殿,行

三叩头。执事先后捧天上帝、太祖高帝及从神主,奉安舆

丘泰神殿门外。乘辂至亨门,官导至神殿丹。执事就神舆

石座,安于龛。帝乃香案前,行三献如仪。毕,出大次升

行一拜叩头礼,还宫。帝从之,而命行用祭服,导引用常寺官员,

礼部堂官四员。十一年至,尚言,前有事南,风寒备。乃《礼

》天子天张大、小次说,请“作黄毡幄为小。每大,所司随。

风雪,设于圜下,帝幄中对,而陟奠献以常执事代之”。命著

令。

○祈谷

初末尝。世宗,更定祖分配。因诸固请,许于大殿祈谷,

奉二配。嘉十年,以孟春辛日行谷礼于祀殿。毕,帝终以为

当,张璁曰:“自古以祖配,今二并配,不可法世。嗣大报与

谷,奉太祖。”寻制祝文,更定仪,改用蛰节,视大祀杀。帛

十一,不设从,不燔,著为式。十年惊蛰,帝疾,不能亲,乃命武

侯郭代。给中叶洪:“祈、大报,祀名不,郊天也。祖无不亲

、弘治,或有,宁展三月。以郊祀重,不摄以人,请俟

痊,改卜吉行礼。”不从。八年,行于大之玄极殿,不配,遂

制。隆庆元,礼臣:“先亲祭,耕耤田,即祈谷意。今祀并行春,

免烦数。且玄极殿在禁,百官祀,出非便。罢祈谷,止先农行事。”

从之。

○大

明初,凡水旱伤及非变异,躬祷,露告于中,或奉天殿,或

官祭告庙、陵及社稷、山川,常仪。靖八年,春祈雨,冬祈雪,皆御

祝文,祀南郊山川坛。次日,社稷坛。冠服浅,卤簿陈,驰不除,

皆不设,不奏。九年,帝欲于天殿丹上行大礼。夏言:“《左传》

‘龙而雩’。盖巳月物始盛,待雨而,故祭为百谷膏雨也。《月令》:

帝用盛,乃命县雩祀,祀百辟士有益民者,祈谷实。’《通

曰:‘巳月五方上,其坛雩,禜南郊之。’先丘浚亦:‘天

之外,为坛以雨者也。后世此不传,有旱,假异端人为祈

之事,不务以意感格,而以法劫制,亦甚矣。’浚意于郊傍地为雩

后行礼。臣以为春既祈矣,苟二月至月,雨�昜时若,则大雩祭,

遣官摄。如雨愆期,陛下躬祷祝。”乃建崇坛于圜坛外泰门之

,为制成,岁则祷,太祖配。

十二,夏言言:“者大雩祀,命正习盛、舞皇。盖假容之

,以宣阳之气。请于三礼成之,九奏止之时,乐奏《门之舞》。仍

儒臣括《云汉》词,制《云门》曲,使武舞士舞而歌。盖《门》

,帝尧乐,《官》以天神,云出天,雨出气也。请增鼓数番,

教舞童人,青执羽,坛歌《门之曲》而舞,凡九成。”因上仪,视

祈谷礼。又言:“大雩乃天祷雨祭。凡亢旱,礼部于末请行。”帝

从其议。十七年,躬祷于,青服。用一牛,熟荐。

○大飨

明初明堂之。嘉靖七年六,致仕州府同丰坊上言:“莫大

严父,父莫大配天。复古礼,建明堂。加尊皇献皇帝号称宗,以配

帝。”礼部会。尚书嵩等言:

昔羲、农肇祀帝,或明堂。是夏后世室,人重屋,周人作堂之

,视夏、殷加详。盖圣事天,子事父,体尊而亲。故为一岁祀之

,冬至丘,孟祈谷,夏雩坛,季秋明,皆所尊之也。明堂帝享之,

又以亲也。今创制,法难寻,要在师王之意。明堂圜,皆所事天,

今大祀殿在圜丘北,禁东西,应古之位。明秋享,以大祀殿行之为

当。至侑之礼,昔周公祀文王明堂,传以为成形于,犹人形于父。

故季祀帝明,而以配之,其物之也。汉武明堂享,以帝配,

章以武配,中宗以宗配,皇以睿配,代以肃宗,宋真以太宗

以真宗,英宗仁宗配,皆世以配,此于亲亲。宋钱辅曰:“郊

,以始之祖,圣人之者配焉。明堂之,以继之君,圣人之

。”当司马光、孙抃诸执辨于,程、大贤倡于下,主于祖

也。今古明堂享之制,其所当之帝,惟二说已。若功德论,则

再造家,功符祖,当以太宗。若以亲论,则皇帝陛之所自

之功德,即皇考功德,配以献帝。至宗之说,则臣等敢妄议。

帝降:“明秋报大,于奉殿行,配帝务画一之。皇考宗,

为不可?再会议闻。”是户部侍郎唐抗疏言:

三代礼,莫于周。《孝经》:“郊后稷以天,宗文王于堂以

上帝。”又曰:“严父莫于配天,则周公人也。”说者谓公有圣之德,

制作礼,而文适其父,故引以圣人之,答曾问而已。非谓有下者皆

必以父天,然为孝。然,周辅成王阼,其盖为成而制,周公为

严父,成王则严祖矣。然周公政之后,未闻成以严父故,废王配天

之祭,移于武也。后祀明堂,皆配父,此误《孝》之义,而违先

王之礼。昔有问朱熹曰:“周公后,当文王配,当以王之父耶?”

熹曰:“只当以王为配。”又曰:“继周如何?”熹曰:“只以有之祖配,

后来为严父所惑乱。”由观之,堂之配,不专于明矣。礼臣不

辨严之非,举文、、成、之盛,乃滥引、唐、不足法事为言,

谓之哉!虽,丰坊堂之议,虽未可,而明之礼,不可废。今南、

两郊主尊尊,必季秋大享帝,而亲亲义始备。自三代来,郊明堂各

所配帝。太、大宗德并盛,比之于,太祖后稷也,太宗则王也。

两郊祈谷,奉配太,而太独未有。甚为典。故奉天殿享之祭,

必奉太宗,后我朝典礼始

,下胄狱。嵩再会廷,先议帝之礼,言:“季秋成之指,

严父配之文,奉献皇配帝侑。”因奉文皇配祀于春祈谷。帝从献

皇配帝请,而文皇议行。已以称宗礼,集武大臣东阁议,言:“

《礼》:‘祖功,宗德。’者曰:‘祖,始。宗,也。’《汉书注》

曰:‘祖之称,始受也。宗称尊,德可尊。’《经》曰:‘宗祀

王于堂,以上帝。’王肃注:‘周于文王,尊而祀也。’宗尊之

也。者天子庙。刘曰:“者正法,苟有功则宗之,不可预设数。

不在中,宗也。’熹亦以之说为。陈氏《礼书》:‘父子穆,

有常者,礼。祖功德,而定法者,义也。’此宗无之说,以义起

据古义,推缘人,皇考德昭闻,密佑穹,宗以德可。子神孙,传

疆,皆考一人衍布,以其世可。宜宗皇考,配帝明,永为

之庙。”帝以疏言祔庙,留中不,乃设臣下奏之词,《明堂问》,

以示辅。大略:“文远祖,应严父义,宜父配。宗虽无说,

亲崇上,义所当。既称,则当庙,岂太庙中亲不具礼?”既排

议,崇亲,心太宗永配享,以谢廷,乃定皇配帝宗,而称太

号曰成。时未明堂,季秋。大享上于玄极殿,奉宗献皇配。

殿在宫右隅,旧钦安殿。礼成,部请帝殿,百表贺,郊祀庆仪。

以大享举,命宴群臣谨身殿。已而以疾不御殿,命群勿行贺。礼

以表闻,并罢宴,令光禄分给。

二十一,敕谕部:“秋大享堂,成礼典,郊祀并。曩以

,特祭玄极宝殿,朕诚尽。南旧殿,为大祀,昨岁令有司之。

自作制,立为殿,恭荐曰泰享,用昭寅上帝之。U .nsh.”乃定以秋季

,奉皇睿宗配。行礼南郊,设如祈。明年,礼部尚费寀以

殿将竣,帝定殿名,门大享,殿曰皇乾。及殿成,而大享于玄极殿,

官行礼为常。庆元年,礼臣言:“我朝享之礼,自皇考行,追睿宗,

以昭严配天之。自皇视之,睿宗为祖,非人宗祀王于明之义。”

于是从其请,罢大享,命玄宝殿仍钦安殿。

○令拜天

靖初,沿先朝旧,每日中行拜礼。后为渎,之。遇旦、冬

节,于天殿丹上行礼。既定郊,遂罢至之礼。惟正旦、圣诞节

极宝殿。隆庆元正旦,宫中拜,不用外执事,祭品亦取供于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明史相关推荐:

明史孝宗

 

明史宋濂传

 

明史纪事本末作者

 

明史纪事本末简介

 

明史李三才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左光斗传原文翻译

 

明史副会长

 

明实录与明史哪个真实

 

明史pdf百度网盘

 

明朝刺客

 

国家历史

 

二十五史

 

明史六大奸臣

 

明史在线阅读全文

 

明史演义在线阅读

 

明史pdf

 

明史漫谈论文

 

明史pdf下载

 

明史周新传

 

明史白话版在线阅读

 

明史白话文在线阅读全文

 

明史在线阅读白话文

 

明史国学导航

 

明史十讲

 

明史罗伦传

 

明史古诗文网

 

明史罗伦

 

明历史

 

皇明

 

明朝历史

 

明儒学案

 

辽史

 

清史

 

明史TXT

 

宋史

 

明史欧阳伦

 

明史儒林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马世奇传翻译

 

明史案简介

 

明史而知兴替下一句

 

明史秦良玉传注释

 

明史秦良玉转翻译

 

明史王祯传翻译

 

明史欧洲四国传注释

 

明史odf

 

明史书籍

 

明史 王振

 

明史仁宣之治文言文翻译

 

明史奇侠武功排名

 

明史方孝孺传

 

明史欧阳铭

 

明史专家

 

明史epub下载

 

明史后妃传

 

明史eupb百度网盘

 

明史演义蔡东藩在线阅读

 

明史名臣传

 

明史欧阳铭传

 

明史翻译

 

明史孝义翻译

 

明史案说明了什么

 

明史王思传

 

明史刘基传

 

明史up主知乎

 

明史纪事本末卷之七十六翻译

 

明史职官志

 

明史isbn

 

明史左光斗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二翻译

 

明史里面有关于汤显祖的传记

 

明史秦良玉传翻译

 

明史对朱棣的评价

 

明史张溥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马文升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徐光启传

 

明史海瑞传翻译

 

明史案后人是什么意思

 

明史王阳明传

 

明史王思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翻译

 

明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九陈道亨

 

明史纪事本末太祖起兵翻译

 

明史白话文在线全文翻译

 

明史哪个版本比较好

 

明史欧阳一敬传

 

明史文苑传翻译

 

明史文苑传

 

明史爱好者

 

明史白话文在线阅读

 

明史南炳文

 

明史而

 

明史儒林传

 

明史up主

 

明史修了多久

 

明史epub

 

明史而知兴替

 

明史南炳文pdf

 

明史的曲笔隐晦之处体现在哪里

 

明史欧洲四国传中提到了五大洲的是

 

明史万观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欧阳铭翻译

 

明史可以知兴替

 

明史海瑞传全文

 

明史偶笔

 

明史马世奇传

 

明史孝义麹祥翻译

 

明史up

 

明史作者

 

明史戚继光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卷之七十六郑芝龙受抚翻译

 

明史王守仁传

 

明史孝义

 

明史戚继光传

 

明史equb

 

明史epub南炳

 

明史对明代历史而言是什么材料而明代档案是什么材料

 

明史郑芝龙传

 

明史魏忠贤传

 

明史张居正传翻译

 

明史海瑞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孝义麹祥品质

 

明史青文胜为民请命翻译

 

明史本纪

 

明史日本传

 

明史况钟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王守仁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贰臣传

 

历史书籍推荐

 

为什么领导喜欢读明史

 

明史经纬

 

明史孝义之麹祥

 

明史秦良玉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书籍推荐

 

明史辑略

 

明史秦良玉传

 

明史于谦传

 

明史纪事本末河漕转运文言文答案

 

红色百年行明史感党恩

 

明史杨廷和传原文

 

明史演义

 

明史张居正传全文翻译

 

明史纲要

 

明史白话文

 

明史研究

 

明史翻译全文阅读

 

明史海瑞传

 

明史张居正传

 

明史讲义

 

明史目录

 

明史稿

 

明史多少字

 

明史可信度高吗

 

明史杨慎传翻译

 

明史石璞传翻译

 

明史是谁修的

 

明史案

 

明史

 

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

 

明史在线阅读

 

明史秦良玉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列传

 

明史纪事本末江陵柄政

 

明史是谁写的

 

明史纪事本末开国规模

 

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翻译

 

明史杨信传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