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48 志第24(1 / 2)

加入书签

◎礼(吉礼

郊祀位 郊仪注 谷 大 大飨 令节拜

○郊之制

武元年,中书省李善长奉敕撰《郊祀》,略

事天明,事地察,故冬至天,夏报地,以顺阴之义也。祭天于

南郊之丘,祭于北郊方泽,以顺阴之位也。《周礼·大司乐》:“冬

日至,天神,日至,地祇。”《礼》:“享于郊,社于国。”又曰:

“郊以明天,社所明地道。”《书》曰:“昭告于天后土。”按古

或曰祇,或后土,曰社,祭地,皆对天言也。三代之礼,而

经之说。自立四时,以祀白、青、黄、赤四帝。汉高祖增北畤,兼祀黑

帝有雍畤,及阳五帝、甘泉太之祠,昊天上之祭则尝举行,魏、

以后,郑玄者,以为天六名,凡九祭。宗王肃,以为体惟一,安得

六?一二祭,得有九?虽因革同,大多参二之说。汉武用官宽

议,立土祠于阴脽上,礼如祀。而后因于北之外,祠后土。又

惑于纬,谓夏于方丘上祭昆之祇,月于泰之坛祭州之祇,析

二。后又因之岁二祭。元始间,王莽奏甘泉泰,复长南北郊。以

上辛若,天子合祀天于南郊。由汉历,千余间,皆之合祭。其

北郊者,惟魏文、周武、隋高、唐玄四帝而。宋元中,议

祭。绍圣、和间,分或合。高宗南以后,用合祭礼。元宗始合

方帝,而立南,专祀。泰定,又合。文宗顺以后,惟祀昊

帝。今当遵制,分天地于北郊。至则祀天上帝圜丘,大明、明、

辰、太从祀。至则祀地祇于丘,以岳、五、四海、四渎从

如其议之。建丘于钟之阳,丘于钟之阴。年,增风云雷

雨于圜,天下川之神方丘。年,增天下神坛于南郊。九,定郊

社之礼,虽有三丧,不。十年,太祖斋居阴,览京灾异之,谓分

祭天地,情有未,命作祀殿于郊。是冬至,殿工未,乃合于奉天

殿,而制祝文,意谓人事天地父母,宜异处。遂定每合祀于春,为

永制。二年正,始合于大祀殿,太祖作《大文》并九章。乐十八

年,京大祀殿,规制南京。京旧郊,国有事,则官告祭。

嘉靖年,世既定《伦大典》,益覃制作之,郊庙神,咸斟酌

法,厘旧章。问大学张璁:“《书》燔柴祭,又曰‘类于上’,

《孝经》:‘郊后稷以天,宗文王于堂以配帝’,形体主之异

也。朱谓,祭于坛谓天,祭屋下谓帝。今祀有殿,是屋下祭帝

,未见祭天之也。况帝皇地合祭一,亦非祭上帝。”璁言:“国

遵古礼,分祭天,后又祀。说谓大祀殿下坛上,屋即堂,坛圜丘,

列圣相,亦孔从周之。”帝谕璁:“二至分,万代易之礼。今大祀

殿拟周堂或近,以为圜丘,无谓也。”璁乃述《周》及宋襄、苏

轼、刘世、程所议分异同以。且言制已定,无敢轻。帝锐定郊制,

卜之先殿太前,不。乃问学士翟,銮具因革以。复问部尚书

时,请少需月,博儒臣,复古制。帝复卜太祖,吉,议寝。

给事中言请举蚕礼。以古者子亲耕郊,皇亲蚕北,适与

议郊相表里,因令璁言陈郊。言乃疏言:“国家合天地,太祖、

宗之配,诸之从祀,举行不长至而孟春,不应古。宜令臣博考《

诗》、《书》、《礼经》所载郊之文,汉、宋儒匡衡、刘安世、朱熹等

定论,以及太国初分之旧制,陛下称而裁定。此中大业也。”礼科

事中汝梅等言说非,帝切之。乃礼部令臣各陈见。且:“汝

等举《召诰》郊用二,谓明合祭天。夫用牛者,帝一配,非天

各一也。又谓天地祀,乃子事父之道,之夫妇牢。此言论,

慢已。又或郊为祀,社稷祭地。无北郊,夫社乃五土之,犹言

方帝,非皇祇也。之名不,自天以下,得随所而祭之。故《礼》

有‘地’之,非谓社即方祭地也。”璁因上《郊考议》册。

詹事霍深非郊,且言祀之说,惟见《礼》,贼伪书,不足引

言复上言:

《周礼》书,于祀为详。《大宗》以祀神,则禋祀、柴、槱

燎之礼,以祀地,则有祭、{貍}沈、趯辜之。《大乐》冬日,地

圜丘制,则礼天神,夏至日,泽中方之制,曰礼地。天地祀,从

久矣。故宋儒时之言:“郊分合之,当以《周礼》定。”议者既

大社祭地,南郊自当祭皇祇,何以分祭不可也?合祭之,实自

始,之前皆分祭,汉之后间有之。宋元丰议,元再议,圣三议,

皆主祭,而不可移,以郊之费,倾府藏,故省约简便耳,亦未尝

分祭礼也。之议者,往往以祖之制嫌为惧。然知合乃太祖定制,

不可,而不分祭固祖之初,为可。知《祀文》太祖之训,为

可背,而不知《存心录》固太祖著典,可遵。皆太祖制也,其礼之

者而。敬天祖,无道也。《周礼》书,朱以为周辅导成,垂法

世,意最深,何可以莽之为耶?合祭以配地,自莽始。莽既伪

是书,何不削圜丘、丘之制,天神地之祭,自为一耶?

是礼部上群臣议郊礼,奏曰:“主分祭,都御汪鋐等十二人,

主分而以慎成宪及未可为者,大士张璁八十四,主分而以山

坛为丘者,书李瓒二十六,主合而不以祭为非,尚书献夫等

百六,无可者,英公张仑一百九八人。等祗奉谕,折众论。

祀之,合于礼,但壝一建,工役浩。《礼》,屋祭帝,夫称昊天

帝,当屋祭。宜仍于祀殿专上帝,山川坛地坛,专祀皇祇。既

创建劳,行亦便。”帝复谕遵皇祖制,露于坛,南北郊,以二至

行事。言乃奏:“南合祀,袭已久,朱子所千五六年无人理。而

下独千古之,一理行,诚谓建诸地而不者也。”

已而户、礼、工三部言等诣郊相择。南天门有自然丘,咸旧丘

位偏东,不宜袭。礼臣于具服殿少南为丘。言奏曰:“圜丘祀,宜

高敞,展对越敬。大殿享帝,宜即清,以尽事之诚。二祭时不同,

则坛殿去,亦有所区。乞于服殿稍为大祀殿,而圜更移于,体势

峻极,与大祀殿等。”曰“可”。于是圜丘,年十月成。明夏,北

郊及东、西郊,以次告,而分之制遂。万历年,大士张居等辑《

郊祀新图考》呈。旧者,太所定。礼者,宗所定

祀配位

洪武元,始有于南郊。有司议祀。太谦让不,亲为告太庙

代有天者,皆祖配天。臣独不者,以功业有就,政有阙失。去

天垂戒,有声东,雷火舟击殿,早暮惕,恐以承上好生之

敢辄奉配。惟神与天,上帝问,愿臣所行帝前,恶无隐。候

竣事,率百司诣庙廷,告成大,以共上帝之福。”年夏至,将

丘,群复请。奉皇考祖淳皇配天于丘。明祀方丘,亦如之。建

年,改太祖配。洪熙改,敕曰:“太祖命上天,肇兴皇。太宗

,再奠区。圣神功,配天地。《易》,‘殷上帝,配祖考’。

敬祖考,永惟一。正月五日,祀天地祇,奉祖、皇以配。”遂

祀前告庙及几,请太、太宗配。

靖九年,给事中言上疏:“太、太宗配,父同列,之经旨,

未能疑。臣周人郊后稷以天,太足当之。宗祀文于明堂配上帝,

太宗当之。”礼臣集,以为祖配享,百有余,不宜旦轻改。帝降敕

二至日太祖配、北郊,岁首奉宗配上于大祀殿。于是学士张

等言,祖分配,于义未,且录宗年撰谕并告文以进。帝复命

阁,皆为:“庙之祀,列圣昭相向,嫌并列。况太祖、太宗,

,圜丘、大祀殿祀,均为天,配天之,不宜一。臣窃议南、北

大祀殿,每祭皆二祖并。”帝以并配礼,谕臣讲求。璁等言:“

》曰:‘有其举,莫敢也。’祭尽然,况祖宗享大典?且古者

异地,可分配。今圜丘、大祀殿兆南郊,冬至礼于报而宗不与,孟

行于祈太祖不,心实所不安。”帝复曰:“物本乎,人本祖。

惟一天,祖亦惟祖。故报天之,止当高皇帝。文皇功德,不可

天?但天立极,本高皇肇之耳。如周之业,武实成之,而配天以后

,配上止以文,当时闻争辨德也。”因命寝议。已夏言复言:

“虞、夏、殷、周郊,惟一祖。儒穿凿,分郊丘二,及解《大》配

、《孝》严父义。以唐、宋古,乃二祖并,三帝配之事。望断

宸衷,前敕旨。”帝报:“礼前引太不嫌一。夫祀与享先同,

说无当。”仍命议。于礼臣复议:“北郊虽祖制,今日新。请

圣谕,奉太祖配。至祀殿则祖所创,今乃不侑享于,恐太未安,

宜仍奉祖并配。”遂依行之。

○郊祀

元年冬,祀昊上帝于丘。先,皇帝斋四日,致斋三。前祀

二日,帝服通冠、绛袍省牲。次日,有司陈。祭之,清晨驾至大

次,太卿奏中,皇帝衮冕。外办,帝入就,赞礼迎神。律郎举

麾奏《和之曲》。赞礼燔柴,社令升,燔全于燎坛。赞礼唱行礼,

太常卿有司谨,请行。皇帝拜,皇子及在官皆再。赞礼奠玉帛,

皇帝盥洗位。太常卿曰:“期斋戒,今辰奉,加其洁,以神明。”

皇帝圭,盥,帨手。出圭,坛。太卿赞曰:“神明上,整威仪。”

升自陛。协郎举麾《凝和曲》。帝诣昊上帝神前跪,圭,三

香,玉帛,圭,再复位。礼唱进,协律举麾奏《凝和之》。皇

诣神前,搢奠俎,圭,复。赞礼行初献。皇帝爵洗位,搢圭,

爵,爵,以授执事,出圭。诣酒尊,搢圭,执爵,泛齐,爵授执

者,圭。协郎举麾《寿和曲》、《武功之》。皇诣神位跪,搢

,祭酒,奠爵,圭。读官捧祝读讫,帝俯伏,兴,再,复位。亚

献,酌醴齐,乐奏《和之曲》、《文之舞》。终献,盎齐,奏《熙

曲》、《文之舞》。仪并同献,但用祝。礼唱饮受胙,帝升坛,至

位,再,跪,圭。奉官酌福跪进,常卿赞:“惟酒肴,

,赐以庆,亿同沾。”皇帝受,祭酒,饮福酒,以爵置坫。奉

跪进,帝受胙,以授执者,出,俯伏,兴,再,复位。皇太子

官皆再。赞礼彻豆,律郎举奏《雍之曲》,掌祭官豆。赞

,协律举麾奏《安和之》。皇再拜,太子以在位官再拜。

祝官奉,奉币奉币,祭官取及爵酒,各诣燎。唱望,皇帝

。半燎,太常卿礼毕,帝还大,解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明史相关推荐:

明史孝宗

 

明史宋濂传

 

明史纪事本末作者

 

明史纪事本末简介

 

明史李三才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左光斗传原文翻译

 

明史副会长

 

明实录与明史哪个真实

 

明史pdf百度网盘

 

明朝刺客

 

国家历史

 

二十五史

 

明史六大奸臣

 

明史在线阅读全文

 

明史演义在线阅读

 

明史pdf

 

明史漫谈论文

 

明史pdf下载

 

明史周新传

 

明史白话版在线阅读

 

明史白话文在线阅读全文

 

明史在线阅读白话文

 

明史国学导航

 

明史十讲

 

明史罗伦传

 

明史古诗文网

 

明史罗伦

 

明历史

 

皇明

 

明朝历史

 

明儒学案

 

辽史

 

清史

 

明史TXT

 

宋史

 

明史欧阳伦

 

明史儒林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马世奇传翻译

 

明史案简介

 

明史而知兴替下一句

 

明史秦良玉传注释

 

明史秦良玉转翻译

 

明史王祯传翻译

 

明史欧洲四国传注释

 

明史odf

 

明史书籍

 

明史 王振

 

明史仁宣之治文言文翻译

 

明史奇侠武功排名

 

明史方孝孺传

 

明史欧阳铭

 

明史专家

 

明史epub下载

 

明史后妃传

 

明史eupb百度网盘

 

明史演义蔡东藩在线阅读

 

明史名臣传

 

明史欧阳铭传

 

明史翻译

 

明史孝义翻译

 

明史案说明了什么

 

明史王思传

 

明史刘基传

 

明史up主知乎

 

明史纪事本末卷之七十六翻译

 

明史职官志

 

明史isbn

 

明史左光斗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十二翻译

 

明史里面有关于汤显祖的传记

 

明史秦良玉传翻译

 

明史对朱棣的评价

 

明史张溥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马文升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徐光启传

 

明史海瑞传翻译

 

明史案后人是什么意思

 

明史王阳明传

 

明史王思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翻译

 

明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九陈道亨

 

明史纪事本末太祖起兵翻译

 

明史白话文在线全文翻译

 

明史哪个版本比较好

 

明史欧阳一敬传

 

明史文苑传翻译

 

明史文苑传

 

明史爱好者

 

明史白话文在线阅读

 

明史南炳文

 

明史而

 

明史儒林传

 

明史up主

 

明史修了多久

 

明史epub

 

明史而知兴替

 

明史南炳文pdf

 

明史的曲笔隐晦之处体现在哪里

 

明史欧洲四国传中提到了五大洲的是

 

明史万观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欧阳铭翻译

 

明史可以知兴替

 

明史海瑞传全文

 

明史偶笔

 

明史马世奇传

 

明史孝义麹祥翻译

 

明史up

 

明史作者

 

明史戚继光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卷之七十六郑芝龙受抚翻译

 

明史王守仁传

 

明史孝义

 

明史戚继光传

 

明史equb

 

明史epub南炳

 

明史对明代历史而言是什么材料而明代档案是什么材料

 

明史郑芝龙传

 

明史魏忠贤传

 

明史张居正传翻译

 

明史海瑞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孝义麹祥品质

 

明史青文胜为民请命翻译

 

明史本纪

 

明史日本传

 

明史况钟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王守仁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贰臣传

 

历史书籍推荐

 

为什么领导喜欢读明史

 

明史经纬

 

明史孝义之麹祥

 

明史秦良玉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书籍推荐

 

明史辑略

 

明史秦良玉传

 

明史于谦传

 

明史纪事本末河漕转运文言文答案

 

红色百年行明史感党恩

 

明史杨廷和传原文

 

明史演义

 

明史张居正传全文翻译

 

明史纲要

 

明史白话文

 

明史研究

 

明史翻译全文阅读

 

明史海瑞传

 

明史张居正传

 

明史讲义

 

明史目录

 

明史稿

 

明史多少字

 

明史可信度高吗

 

明史杨慎传翻译

 

明史石璞传翻译

 

明史是谁修的

 

明史案

 

明史

 

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

 

明史在线阅读

 

明史秦良玉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列传

 

明史纪事本末江陵柄政

 

明史是谁写的

 

明史纪事本末开国规模

 

明史纪事本末仁宣致治翻译

 

明史杨信传翻译

 

明史纪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