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孤苦无依谁可怜
孩儿有母不受寒,孩儿有父不受欺。
天地造化终是命,无父无母古来稀。
郭老万身后事办完后,那天签字画押的人也都回去凑了钱给郭长青销账,郭长青也没有推辞,全都接了。
郭家沟又安静了下来,似乎郭老万就没有来过郭家沟一般,人们渐渐的都将他淡忘了,郭老万家里又如死灰一般沉寂,郭青云和郭利贞照常去上学,郭清华照常操持着家,郭青云他娘也照常在院子里呆坐、自言自语的发疯、打人,似乎一切如旧。
郭清华虽然心里舍不下郭老万,时常偷偷掉泪,但是却也顿觉轻松不少,毕竟不必在跑着抓药,忙着煎药了,可是她又哪里敢稍许放松,郭青云和郭利贞还小,不上学又没有什么营生可做,一天三顿照时饭得做、学费得交,想起这些郭清华就心里发紧,她不知道粮食从哪里来,也不知道学费从哪里来,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在整个郭家沟村郭清华是他们这一茬人最早当家的人了,村里有热心肠的也时不时给他们拿些自家种的蔬菜之类的,但毕竟一天三顿饭不是靠一两次接济就能处理的事儿。
郭老万刚过世那会儿,郭长河倒也把郭春霞以及其他的一些近门亲戚都叫过来商量这一家子老小该怎么活,因为全村人都在看着他,甚至村里已经有人在开始说闲话,说郭长河应该管管这一家老小,毕竟是同一支脉的,这些闲话,郭长河不是没有听见过。
但是一群人商量来商量去,倒成了诉苦大会了,郭长河和郭春霞都在比谁的日子不好过,他们说的却也都是实情,郭长河家里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大闺女刚去镇上上初中,剩余两个小的也都在上学,生活上也不宽裕。郭春霞家里两个儿子一个闺女,大儿子已经成家,二儿子刚从学校下来,还在家里闲逛,女儿也还在上小学,生活过的也饥馑,不过更让他作难的倒不是家里困顿,而是她丈夫李宝仓那里她不好交待,照理说李宝仓作为郭家的女婿此刻也该过来,不巧他今天有事就没有再来,不过他心里本来就对郭长河有意见,因为当年娶郭春霞时,不知道李宝仓哪里做的不对,郭长河说了一句:
“女婿汉,扯球蛋!”
这话李宝仓记心里记到现在,也因此一直和郭长河不对付,这次郭长河组织商量,李宝仓也没有到场。
都说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郭春霞要是再管郭家沟里的事儿,在婆家看来就有点胳膊肘朝外拐的意思,李家人自然也不会同意,郭春霞也不是没有跟李宝仓在夜深人静时商量过,李宝仓就一个态度:
“郭家沟里的事儿让郭家沟里面的人去管,我一个女婿汉、一个外人,胳膊能伸多长,他郭长河不是有能耐,让他去管,不要来求人!我们困难揭不开锅时候,他们谁来管过,现在倒记起你了!”
郭春霞一个妇道人家,自己说到底也还算是寄人篱下,哪里敢顶李宝仓的话,也只能在心里默默无奈着叹气,可叹气能有什么用,郭长河来请她,她照样还得去,连她都不管谁还会管,她必须去,李宝仓不愿意,也只能不愿意了,郭春霞也顾不了许多。
至于其他人都在观望着郭长河和郭春霞两人,因为其他人关系跟郭老万就远了,他们只是被叫过来做个证见的。
郭清华姊妹三个就坐在这些人旁边听着,像极了等待着被分配的物件,郭清华此刻觉得自己就像是摆在路上的一块石头,被人随意的踢来踢去,她虽然年纪不大,但是自尊心很强,像这般受屈辱的事儿,她心里实难接受,可是不接受又能怎么办呢,眼下要是不靠人接济,自己倒好说,她弟弟和妹妹可就要跟着他受罪了,也只好隐忍着一言不发。
这事儿是郭长河照面组织的,自然发言权全在郭长河。
“老万哥一走,家里啥情况大家伙都看见了,三个孩子嗷嗷待哺,我们做长辈的不拉一把,这不是让人看笑话,春霞,你家学生少,孩子们都大了,你看看有没有主意。”郭长河一句话,把话头扔给了郭春霞。
郭春霞能有什么主意,她紧闭着嘴,眼里闪着泪花,沉默不语,这三个孩子没了爹,娘还是疯子,衣食一切无人照管,确实可怜,她的泪多半是为这流的,另一半是为郭老万。
“其他人有没有啥好主意?”郭长河见郭春霞一言不发,便解围般的向四周众人讨主意。
可是四周众人都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的,虽说沾亲带故,但是谁也不想往自己身上贴粪,也都是低头沉默。
郭长河的话一时没人回应。
“那既然没人回应,我就说一下吧,清华也大了,又不上学,留在家里照看她娘,我们倒也放心,利贞和青云年纪小,清华一个人必然也照顾不上,我建议利贞和青云一个跟着我,一个跟着春霞,你们看这个提议咋样?。”
郭长河说完看了一眼郭春霞,其实这事儿郭长河已经在心里盘算许久了,自己离郭老万家近,郭利贞和郭青云必然不会待在他家太久,自己再使些厉害,他们肯定要回去,眼前先留下一个,过段时间还是由郭清华照管,自己也可免落别人闲话,另外他已经开始在心里谋算着准备抽闲就给郭清华物色个婆家,到时候自己也可收些好处,甚至郭利贞再等几年也要出嫁,这好处也必然落入自己手中,这真是一举三得的好事,眼下看着是要吃亏,实则是占了大便宜了。
众人一看跟自己没关系,也都赞成的说道:
“这主意好,这主意好,还是长河有主意。”
“春霞,你咋看?”郭长河问道。
郭春霞还是一言不发,盯着门外的辛夷树,望着出神,许久,郭春霞才终于开口说道:
“长河,这样分我没啥意见,不过有一样,我把青云带走,利贞就跟着你吧。”
郭长河一听当即同意,这正合他意。
郭春霞之所要带走郭青云,是因为那是郭老万的根,她们家的香火延续,她明白郭青云跟着郭长河也没有好日子过,要是非得让她带走一个,她就带郭青云。
就这样,郭清华留在了老家照顾她娘,郭利贞跟着郭长河生活,郭青云跟着郭春霞去她们家生活。
郭春霞将郭青云带去他们家后,李宝仓为这事儿还跟郭春霞大闹过好几次,说她吃里扒外,说她总想着帮衬娘家,自己家里不管不顾,这些郭春霞都只能忍下了,为了给自己郭家留个根,同时也算自己爹娘没有白养活自己,这些打骂也只能强忍了,除了李宝仓不愿意郭青云来他家之外,还有他大儿子李坤也不乐意,李坤也在去年有了孩子,他还想着让郭春霞给他带孩子,自己好出去务工,那时候刚兴起外出打工这一营生,当然大部分人还是选择在家务农,郭春霞这一下把郭青云这个外姓人带来,必然要分散些精力时间,这显然在李宝仓和李坤眼里是吃亏事儿,是傻子才会干的事儿,因此李宝仓和李坤对郭春霞的态度也大不如前,变的爱理不理的,郭春霞满心委屈与辛酸无人可说,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郭春霞开始总是一个人自言自语,头上的头发也花白了不少。
可是闹归闹,有意见归有意见,人既然带过来了,也不好意思在赶回去,这样外人看了笑话,自己失了名声,以后还不被人戳断脊梁骨,李宝仓也只好强压着心里的火气,强忍着让郭青云留了下来。
刚到郭春霞家,郭春霞就托人去乡里小学走通关系,好让郭青云能继续正常上学,她婆子家哥的小舅子刚好在乡里小学教学,有了这层关系再加上又给校长送了点礼,学校这才同意收下他。
农村孩子不上学根本找不到出路,尤其是对于郭青云这样的家庭,不上学寻个出路,这一辈子就只能像他爹郭老万一样,生死都在郭家沟,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没有人愿意往山上跑,讨老婆定是比登天都难的事,讨不到老婆她家到郭青云这一辈儿就算是断了,要是真眼睁睁看着自己家断了根,自己真成了罪人,怎么有脸下去见自己爹娘。
学校安置好后,郭青云吃住就都在郭春霞家了,郭青云年纪不大,饭量自然也不大,说句难听话就是李宝仓家喂的狗,一顿吃的都比郭青云多,可就是这样,李宝仓每次见郭青云端着碗吃饭就感觉心里不舒服,莫名的想要找些毛病骂郭青云,什么筷子握的短了、碗离嘴太远了、筷子挑饭往外翻了、别人吃饭他盯着看了,总是以这些为借口骂郭青云是天生的一副穷酸没福样,跟他爹郭老万是一路货色,李宝仓只要一骂郭青云,郭青云就吓得不敢再吃饭,丢了碗筷站那里哭,李宝仓一见郭青云哭就更来气了,又是一顿苦骂:
“这里又不是坟场,不要哭丧的鬼!要哭回家哭去!不想吃饭就去干活,身上有力没处用!”
李宝仓这样骂时往往郭春霞不在场,郭春霞在时李宝仓不敢这样骂,有外人在的时候更不会这样骂,装样子也装的对郭青云好,可他就是再装,他对郭青云的刻薄大家伙都心里明白,只是嘴上不说而已,毕竟郭青云是外人,李宝仓这样众人似乎也能理解,这事要搁自己身上说不定还不如李宝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