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张既如此称赞这个人,说这个人料事如神,刘安也不由想见识一下张既称赞的人。刘安想,在这世上,若说能称得上“料事如神”四个字的,恐怕并不多,曹操能称得上吗?也许郭嘉和贾诩还可以和这四个字挂上边,刘璋属下一个小小的刀笔小吏,竟然也让张既认为有此能耐,真的还是假的?
在刘安满腹怀疑中,不多时,跟着刚才去后院的那个军士,从后堂中走出一个人来,刘安仔细打量眼前的这个人,只见这个人年纪也不大,大约二十六七岁,头戴书生逍遥巾,手摇一柄书生逍遥扇,腰围一条淡青色束身带,虽然个头不高,身着长袍长袖,面目长相一般,但符合在他的身上,却自然而然的给人一种和谐的感觉:一股书香气息扑面而来,让人心里舒服至极。出来的这个人,竟然是一个儒生!
“见到大人,还不赶快跪下!”旁边李严,见这人从容走到堂前,向周围一拱手,显然算是见过了礼,不由喝道。
“这位是荆州南阳正方兄吧?”那人轻轻收起手中逍遥扇,看着李严,道,“正方兄碰巧在函谷关取得一点小小的胜利,怎么会变得如此傲气、容不下人呢?”说着,他来到李严面前,上下打量着李严。
虽然不知道他眼前的这个人怎么知道自己的,李严还是被他看得浑身不舒服,沉声道:“函谷关之战,乃是大人精心策划,此乃大势所趋而致。难道你有办法让钟繇取胜?”
此人在堂上如此举动,竟然让刘安一点都不感到不自然。这让刘安想知道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敢如此大胆,因此,刘安也就不说话,看着李严和眼前的这个人争嘴。
“虽然没读过什么兵书,某却也认为,若某在,钟繇至少有十次机会击败大人。”那人不再看李严,走到厅堂中间,微微一笑,道。
这一句话,让厅堂上的众人一起大惊失色。只听他续下去道:
“第一次机会是在大人刚刚动兵西取之际。那时,大人尚未占据函谷关,仍处于被动地位,钟繇应该先派人支援函谷关守军的。大人,钟繇到达弘农的时候,正碰上大雨,中间有三天时间可以行走,钟繇却顾及道路难于行走,耽搁了,若那时,派韩暹或者是夏侯德,甚至是钟繇自己带兵前来,函谷关能够落到大人手里吗?大人只能够退守洛阳,对吧?以某看,大人退守洛阳,那是只有败逃一路了。
第二次机会是在大人进占函谷关后。大人虽然占据地利,可是,据某猜测,大人新占洛阳,赋税又比较轻,肯定没有多少存粮,对付一万左右的将士吃用,应该不够半年支用吧?钟繇在函谷关前,尽心防守,待到大人粮尽,虽然有地利,某也认为毫无用处。取得函谷关后,一马平川,夺取洛阳,不在话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