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师死,长安乱。
穿着道袍的道院门徒,穿着僧袍的大禅寺僧人,涌上街头。
谁都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到了长安,就连皇帝都没有发觉。
他们各自走到了东南西北四方,镇压在乾、震、坎、艮、坤、巽、离、兑八卦之上。
长安变色,一蓝金色的光芒覆盖整座城。
蓝属道院,金属大禅寺。
皇帝仍旧坐在露台上,静静沏着茶。
他在等人。
那人果然来了,皇帝的暗卫拦他不住。
道骨仙风一词可以形容他,他宛如在世神仙。
“道官袁守城,见过陛下。”
袁守城乃是先帝亲封的道官,也是先帝国师,为大唐立下过汗马功劳。
“没想到是袁卿,坐,不必客气。”
袁守城坐下来,熟练地给自己沏了一杯茶。
皇帝没有责怪他的不敬,反而提醒道:
“袁卿,茶中有毒。”
“无妨,仙茶配剧毒,正是良配。”
袁守城端起茶杯一饮而尽。
皇帝玩昧地看着他。
“陛下茶道,比先帝强许多。”
袁守城砸吧了一下嘴。
“先帝没有毒死你,十分遗憾,看样子我也不行。”
皇帝抚摸着玉玺,像在说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
“没有毒死先帝,我也很遗憾,否则不会有如今许多麻烦。”
袁守城看着皇帝手中的玉玺幽幽道。
“道院什么时候与大禅寺合作的?”
道院与大禅寺水火不容,信仰之争,堪称你死我亡。
“从陛下逆天而行的时候。”
“朕乃天子,代天牧民,从未逆天而行。”
皇帝轻蔑地看着袁守城。
“陛下不敬三清,不满诸佛,是为逆天。”
皇帝听到这里,将茶杯扔在了袁守城的脸上。
袁守城淡淡一笑,从鼻梁上摸一下一片茶叶放入口中。
“若真有三清诸佛,顺应天意,你等更应该响应新政,顺应改革。”
皇帝站了起来,走到露台边沿看自己的江山。
“这天下之财,三分在道院,三分在大禅寺,朕的万千子民,竟只余四分。”
“良田耕地,更是有七分在你等的把控之下,百姓沦为佃农,永世不得翻身,尔等还敢妄称顺应天意,敢说朕逆天而行?”
“若真有三清诸佛,当谨守清规戒律,传教布道,朕从未反对。”
“然则,一道田赋令,只说登记庙产,缴纳少许赋税,尔等便不惜集结弟子,勾结外邦,行这谋逆造反之事。”
“依朕看,哪有什么三清佛陀,不过是一群利欲熏心的凡夫俗子,也敢妄称天意,可笑!”
皇帝的声音逐渐激昂,一句可笑便如洪钟大吕,回音阵阵。
袁守城眼皮跳了一下,脸上却堆起笑容。
“陛下若是不将十万千牛卫派往西荒,这煌煌大言不说令天下噤声,至少可以令这长安城屏息。”
皇帝将身边最精锐的十万千牛卫给了田七,调往西境去了。
否则,道院绝强,也不敢如此行事。
道院门徒三千,也经不住十万训练有素的千牛卫拼杀。
“此番豪赌,陛下可曾后悔?”
看着那蓝金色的光芒逐渐覆盖长安城,袁守城轻声问道。
他站在皇帝身后,看不清皇帝的神色,想来不会怎么好看。
“陛下,不好了。道院道官与大禅寺武僧冲击皇极阵眼,大半已失陷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