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越想越觉得后世的兔子牛x,他开挂都想不到兔子是怎么肥起来的!
他一骨碌翻身做起来,开始在系统中挑选书籍。
干脆一切从头开始吧!
王凯拿出纸笔开始写计划。
一、快速提高民众文化水平。
为了达到此目的,建议设立简体字与汉语拼音委员会。
王凯提前二十年提出了拼音。
后世教育部几十年的实践证明了先学拼音的孩子一年能认识1000个以上汉字,后学拼音的孩子只能认识600多个,几乎差了一半。
一年下来,学拼音的孩子课外阅读量能够达到5万字,而不学拼音的孩子只有1.5万字。
而简体字的改革出现其实现在已经有所端倪。
1922钱玄同发表了《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简省汉字笔画的提议》等一批论文,当中指出当时的汉字笔画太多,不适用於学术和教育界上。
1935年6月,钱玄同编成了《简体字谱》,收二千三百多字。
教育部门从中选了三百二十四个字,并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表》。
这是历史上第一批官方公布的简体字。
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听闻后,向常凯申说:“简化汉字十分荒谬,破坏了中国文化”,并三个月拒绝参加国民党会议。
常凯申思考后,觉得暂时搁置简化字方案。此后一直未有机会再次实行。
直到1986年,兔子发表经过个别调整的《简化字总表》,作为人们学习使用简化字的规范。
简化字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普通民众尽快的掌握独立学习的能力。
后世有人说什么传统汉字在另一边之类之类的,王凯觉得更重要的是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说好不好的问。
根据地的老百姓大部分都是文盲,会严重阻碍根据地接下来的发展进程。
王凯就是兑换出来高效的工具和武器,没人会用也没意义。
随着简体字和汉语拼音普及工作的展开,群众扫盲运动的开展会变得更加高效。
王凯购买了一本《新华字典》放在桌子上,这个事情就这么轻松的解决了。
二、尽快开展全民扫盲运动
为了达到此目的,建议开展扫盲运动,在各村县建立扫盲班。
首先说扫盲运动,是指扫除文盲的运动。
扫盲的必要性,往小了说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是最基本的人权。
往大了说提高老百姓文化素质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关于深入到村县的扫盲班。
首先,扫盲必须符合农业生产实际和老百姓生活需要。
可以让农民从自己的姓名学起,然后学土地的名称,各种农活、农具和牲畜的名称,以及记账格式。
由于贴近农民的日常生产,就可以使他们尽快初步掌握记账、记工的本领。
其次,要通过“以民教民“的工作方法解决扫盲运动的师资问题。
发动识字的人教不识字的人,使一切识字的人,包括工人、农民、市镇居民中识字的人都加入到扫盲的队伍里去。
要让他们认识到教育他人是一项光荣的工作。
再次,扫盲的主要对象是青年,扫盲的依靠力量也主要是青年。U .uksho
扫除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文盲、半文盲,是今后使用大型农业机器的重要条件。
没有文化知识,王凯就是给他们各种先进的生产工具他们也不会使用。
最后,扫盲班要联合妇女联合会,对广大的农村妇女进行思想宣传与文化教育。
要让这些女性认识到提高她们的文化水平,不仅对于解放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提高劳动妇女的社会地位也具有重大意义。
写完这些王凯情不自禁的又想起了后世的兔子。
正是因为后世兔子经过50余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极大提高了众兔子的文化素质,使文盲从1949年初的80%以上下降至2000年的6.72%。
也正是因为这种努力,才让兔子拥有了全世界最优秀的生产工人。
就这么说吧,21世纪的榜一到现在都做不到这一点。
榜一国内采取的是精英教育。
他们所谓的精英教育其实就是糊弄人教育。
榜一的教材非常昂贵,导致很多平民念不起大学,早早就上社会上打工还信用卡。
看看《破产姐妹》,看看《生活大爆炸》,没文化的平民连精英的话都听不懂。
这其实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他们的精英做法和兔子早期垄断教育的门阀有什么区别?
后世宣扬“读书无用论”的那帮人不是蠢,是真的坏。
信了他们的人才是真的蠢。
只有走过无数的弯路再回头才会后悔,可是这个时候也已经来不及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