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远难道不认识他吗,此人曾是大将军何进的主簿,现为主公幕僚的陈琳陈孔璋。”
“果然是他!”陆渊惊道。陈琳这个人陆渊算是有一定的了解的,那句“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的名句就出自他之口,后世人称“建安七子”之一,绝非浪得虚名。想不到他此时已经在此处效力了。见陈琳气质斐然,言语缜密,陆渊不禁对他多了一分好感。
“孔璋所言甚是在理,但我也想听听其他人的意见,不知众位还有何看法?”袁绍看着其他人说道。这就是袁绍的高明之处,其实他心里也早有撤兵之意,所以他对陈琳的建议还是颇为赞同,但是他并没有急于就采纳陈琳的建议而做出撤兵的决定,毕竟他今天召集的不仅陈琳一人,不急于表态,就是为了给大家一种他重视倾听每个部下建议的印象。而且没准还有人有更好的建议也说不准,所以袁绍继续问道。
袁绍刚说完,陆渊对面就站起来一将,大声说道:“对于孔璋的意见,我不敢苟同!”
陆渊定睛一看,此人乃是袁绍帐下大将淳于琼。陆渊此前经高览介绍,已经认识了一些的人,淳于琼也在列。
“哦,仲简的看法是?”袁绍道。
“以为洛阳地势险恶,并非易攻难守,其北据邙山,南望嵩岳,东据虎牢,西控函谷,四周群山环绕、雄关林立,可谓形势甲于天下,今我军攻占洛阳实是天赐良机与我军,我军当以洛阳为据点,以本初的威望,定可使天下人才重新聚于此处,到时再联络各路势力起兵西伐董贼,重振汉室,旷世之功指日可待。”淳于琼大声说道。
这淳于琼来头可不小,他曾与袁绍同为西园八校尉之一。w.kansh.com 袁绍时为中军校尉,而淳于琼为右校尉。
西园八校尉本是汉灵帝为了制衡外戚大将军何进而设立的军事组织。但随着灵帝去世,董卓进驻洛阳,袁绍、曹操等被迫出逃而瓦解。自此淳于琼不得不依附于袁绍,做了袁绍的部将。他与袁绍的关系非比一般,虽名义上是主从关系,但实为朋友。所以淳于琼不称呼袁绍为主公,反而直呼其表字。
淳于琼的看法倒也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袁绍本来心里还是比较赞同陈琳的看法,但淳于琼所言也有道理,而众人针对撤还是不撤的讨论也是激烈万分,但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这让袁绍反倒很是头疼。
其实袁绍手里并非没有拿得出手的谋士,他帐下也有一众比较有名气的谋士辅佐,如逢纪、许攸等,只是这些人并没随军前来,目前还留在勃海。
陆渊立在袁绍身后听了许久,看情况袁绍是很难下决定,如此讨论下去,也必然不会有什么结果。目前自己已投靠袁绍做了他的亲随,况且袁绍待自己不薄,袁绍势力的扩大对自己的发展将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自己应适时向袁绍进言以巩固自己在袁绍心中的良好印象。
想到这,陆渊站起身来向袁绍作揖到:“渊有话要说,不知当讲不当讲。”
“博远但说无妨。”袁绍被众将的说辞弄得头晕脑胀,见陆渊有策要献,很是高兴。因为这阵子的接触,使他对陆渊的学识也有一定的了解。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