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孙亮这一时期,汉朝以衰,天下三分,魏蜀吴三国鼎立。
元宵节不再是纪念平定诸吕的节日,演变成了百姓期盼和平,丰收,吉祥的日子。
而魏蜀吴三国的元宵节,又各有各的特色。
在古代的农耕社会里,元宵节这天有着特殊的含义。
它是人们刀耕火种,开始播种的日子,是冰雪消融,生命开始萌动的时刻,也是漫长严寒的冬季结束后,一年的始发。
《列灯赋》中曾描绘:“何解冻之嘉月,值萱荚之盛开。草含春而色动,云飞采以偕来。”
寒冷开始消融,万物复苏,春光萌动。一个冬季结束后,人们需要调整心理和精神,更好的迎接新的一年。
而火对于百姓来说,是温暖,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是在残酷的自然里生存下去的希望。
所以自然而然的,明火点灯就从东汉一直传承到吴国。
孙亮漫步在太初宫内,宫女,内侍都很忙碌,他们在依次准备彩灯,糕点,米粥,以及用于祭祀的猪,牛肉类等等元宵节能用的到东西。
这里准备的米粥,就是吴国的另一个元宵节习俗,是用来逐鼠的。
逐鼠是新兴的元宵节民俗,盛行于吴国,因为吴国是盛产桑蚕的地区,而逐鼠主要是对养蚕人家说的。
正月十五,冬季刚过,立春不久, 此时的老鼠开始活动,但行动迟缓,正是除鼠的好时机。
然而古人大都迷信,认为老鼠是五谷神之一,所以不敢轻易得罪,又担心老鼠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无奈之下只好做米粥讨好它。
具体的做法就是养蚕的人家,在正月十五这天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
放置米粥的时候,嘴里还要祝祷说:“登高糜。挟鼠脑。欲来不来。待我三蚕老。”以求老鼠不要吃食蚕宝宝。
孙亮有上千个纺织作坊,所以米粥必须准备的够多才行。
元宵节将至,建业城自然热闹非凡,孙亮是个喜欢热闹的人,这一天,孙亮准备白天祭祀太一神,晚上就和建业城的百姓们一起乐呵乐呵。
行走在太初宫的孙亮,能从宫女,内侍的神色上,提前体会到了节日的喜庆,
因为每逢佳节,作为皇帝,孙亮是要给予他们赏赐的,春节才刚过不久,这次宫女,内侍们又可以拿到赏赐了。
孙亮步行至每处,每处的宫女,内侍都要向孙亮行稽首礼,然后恭敬的向孙亮祝贺,道:“贺,陛下万年。”
新年之始,自然要有新气象,祝贺孙亮万年,也就是祝贺吴国万年,这是在讨喜。
在这一天,孙亮不用像平常之时,说平身或者免礼,只需要说:“赏”就可以了。
孙亮依照惯例,言道:“赏。”然后继续行走在太初宫之中。
被孙亮说“赏”的内侍们可以单独再领取一份赏赐,所以在宫中能见到孙亮,属于一种荣幸。M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