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吴国上下,凑不出六千骑兵,而魏国加上幽州和西北的骑兵,最少能凑出几万来,是吴国的数倍不止。
蜀国的人口虽然不如吴国,但是蜀国可以从羌族那里获得良马,所以骑兵也比吴国的多。
孙权时期,为了能够获取战争用的良马,逼得孙权用派水军到辽东和朝鲜半岛去寻马。
可惜这只水军遇到了海难,无功而返。
好在吴国最大的依仗是长江天堑,吴国水军冠绝天下,于长江之上未有对手。所以魏国的骑兵在进攻吴国的时候,派不上大用场。
孙亮可不是守成之主,想要进攻魏国,没有骑兵,只靠步兵,那成功率就会小很多。
马匹是野战之神,战场机动能力使骑兵能够纵横沙场,在战争中往往起到决胜的作用,重要性可比后世的航天发动机。
历朝历代,战马的培养都是重中之重。
吴国因地理因素限制,所以不产马,而临近吴国的地方,有两个地方产马,一个是蜀国的南中地区,一个是北方的辽东,朝鲜半岛地区。
南中地区的马就是后世的滇马。
滇马是一种矮脚马,以耐力著称,是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运输工具。
这种马的好处就是稳健耐力长,适合山路险路。坏处就是身材矮小,ww.uknsh不适合作为战马。
所以从战争的角度来看,南中的滇马果断被孙亮PASS了。
从北方获得马匹,只能走水路入辽东,朝鲜。
辽东已经被魏国控制,所以从辽东获得马匹,已经不太可能了。
从朝鲜半岛获得马匹还是可以的,然,海道凶险,极难航行,稍有不慎,就可能人财两失。
好在海道虽然凶险,但,也不是不可逾越。
嘉禾二年,割据辽东的公孙渊遣使向孙吴称臣,企图以孙吴为外应以叛魏。
孙权大喜,令张弥、许晏等人携金玉珍宝立公孙渊为燕王。
公孙渊没想到孙权会如此看重自己,但又认为孙吴远而曹魏近,害怕曹魏讨伐,又垂涎孙吴送来的珍宝,于是诱斩吴使,并将其首级献给魏明帝曹叡。
使者虽然被公孙渊杀了,但是在公孙渊杀吴使之前,孙权与公孙渊经海道互通书信良久,这就使得吴国有了远航辽东的经验,
辽东距离朝鲜不算太远,慢慢摸索,总能摸索到。
况且海道一通,吴国不但可以购买战马,还可以跟朝鲜做生意,海贸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陆抗走后,孙亮又下达二个诏书,一是派遣外部督朱损,师大船,携重金,沿张弥、许晏旧路,航行至朝鲜购买战马。
当然也不是空手去,而是带着吴国的特产去,顺便做个生意。
用船载马,注定时间漫长,而且一次航行也载不了多少马。
有可能几百匹?有可能几十匹。
有多少算多少吧,总比没有的好,就当是拓展吴国的海上贸易圈了。
······M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