璜谋超绝,彦材雄杰。
这句话,是唐朝宰相房玄龄,在编写晋书的时候,对陶璜和吾彦的评价。
吾彦是陶璜的继任者,在陶璜死后,九真发生叛乱,吾彦率军平叛,被晋廷擢升为南中督,交州刺史,此后吾彦替晋朝镇守南疆,南方州郡得以安宁。
吾彦与陶璜不一样,陶璜是吴国已故交州刺史陶基之子,官宦之后,在吴任职期间也大放异彩,
而吾彦出身贫寒,在吴国后期最高做到了建平太守,其能力并没有在吴国展现,属于被埋伏的人才。
吾彦之所以能做到建平太守,也是因为陆抗的提拔和重用,
后来,西晋益州刺史王浚奉命在蜀地建造战船,伺机攻打吴国。
吾彦发觉了王浚的动向,上疏朝廷,请求增加兵力防备建平,但是吴帝孙皓不听。
无奈的吾彦只好制造铁锁链,横锁长江断绝水路,以此用以阻止西晋战船东进。
太康元年(280年),晋军向吴国发起总攻,沿江各郡城皆望风投降,没有投降的也都被攻陷,惟独吾彦坚守建平,拒不投降,晋军准备了大批兵力攻打,而又不能攻下,于是退却,表示礼敬他。
后来,孙皓投降了,吾彦的坚守没有任何意义,只好跟随孙皓投降,司马炎敬重吾彦,于是改封他为金城太守,后又迁为雁门太守。
当时顺阳王司马畅骄傲放纵,晋朝任命的顺阳内史都被他捏造罪名陷害。
等到吾彦担任顺阳内史时,以自身清正作为下属的表率,严格肃整刑罚,令众人都畏惧他。而司马畅不能诬陷他,反而举荐他,希望尽快将他送走,因此升任员外散骑常侍。
吾彦有勇有谋,有礼有节,是吴国后期难得的人才,可惜没有被重用。
陆抗这么一说,倒是提醒孙亮了。
孙亮连犹豫都没有犹豫就册封吾彦为越骑校尉,专门负责帮孙亮训练这支骑兵。
而后孙亮和陆抗又交流了一些关于骑兵方面的问题,陆抗便退出了皇宫。
编练骑兵就不能用编练步卒那一套方案了,因为孙亮挑选的丹阳兵,他们之间基本都是乡亲,亲族。所以他们作战时肯定会唇齿相依,生死相顾。
而在一个郡征召一千个合格的骑兵那就非常难了,由于骑兵的训练比步兵训练要难很多,首要的要求就是你得会骑马,而吴国的农民大都不会骑马。
所以骑兵这种兵种根本无法在同一地区征召有规模的人数。
而将一个不会骑马的人锻炼成骑技高超的精锐骑兵,耗费的时间又太长。
无奈之下,孙亮只能把原本的骑兵编制打乱,混合,选其骑术精湛,身体强壮之人入选此次骑兵编制。
并且只要入选骑兵编制的人,其待遇将是普通商户小厮工钱的六倍,比征召的丹阳兵的月钱还多一半。
当然了,保证金,担任人等等制度还是有的。
为了编练这上千骑兵,孙亮把国家能征集的马都给调来了,就连孙亮銮驾的六匹骏马也被征调。
没了骏马,孙亮的只能用牛来拉銮驾。
用牛拉皇帝的銮驾,确实有点跌份,不过孙亮并不在乎这些虚名,实力才是硬道理。
主要是现在的吴国太缺马了!
吴国的骑兵是三国里面最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