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力训练也很简单,孙亮上学时候的军训,在太阳下暴晒,不给饭吃,就是一种意志力训练,
日本裕仁天皇小时候,他的老师把他的衣服全部脱光站到室外,在冰与雪的之间冻着,一直冻到不发抖才能穿上衣服,这种方式也是意志力训练。
手书之上,除了这些简单的训练方法,还有就是曾国藩的作战之法。
首先第一点,叫做明主客,知利弊,用《孙子兵法》说法叫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曾国藩讲究主客之道,大致就是以防御为主、进攻为辅的作战方案,
湘军的组成大多是憨直的农民和文弱的书生,他们这些人没有经过正规的军事训练,更没有战争经验。
所以他们并不擅长野战肉搏,与当时久经沙场的太平军是无法比拟的。但是湘军有自己的优势,军纪严明,财力丰厚,受地方乡绅支持,所以装备也比较好,火力也比较强。
采用防守战术,正是扬我之长,击彼之短的做法,这种做法相当明智。
防守之法的具体实行就是湘军作战,每到一处,必然是深沟高垒,严密布防,然后再思考作战的方法。而且都是坚守营盘,很少主动出击,让太平军吃尽了苦头,
巧的是,西陵之战时,陆抗用的也是此招,当时陆抗派兵在西陵外用土墙将西陵团团围住,然后坚守壁垒等待魏国援军,以守为攻,终败魏军。
吴国跟湘军情况差不多,丹阳兵大多都是农民,虽然果敢勇劲,但未有战场厮杀经验,况且吴国缺少骑兵,野战的时候很容易被机动力强的骑兵突袭,所以每到一处,应该严密布阵,未有出击的军令,拒寨坚守,才是上策。
而且孙亮还在手书中特别强调,即使大军行至某处,哪怕只宿一夜, w.unsh.o也必须深沟高垒,布防营寨,营寨未成,大军不得休息、吃饭,营寨成了,无论何时,大军都得有轮休戍守,值夜。
第二点,就是地形,俗话说,天时,地利,人和,能占这三个先机,那么胜利也就在向你招手了。
曾国藩非常重视地形地貌,也非常反对只在地图上纸上谈兵,他主张要实地去考察地形,选择有利地势来作战。
湘军每次扎营,必会选择靠近水源的地方,以免被断绝汲道。在这个条件下如果能够有高阳之处更好,切忌扎营于低洼潮湿的地方。
没有实际考察,就没有发言权,这也是孙亮一直提倡的,特别是三国时期的绘图技术那么差,这就显得考察实际地势,尤为重要。
当然,除了这些,孙亮还提及,不许士兵拿群众的一针一线,不许滋扰百姓,以及军中新的制度,章法等等。
陆抗将手书捧在手中,开始翻看起来,一开始,陆抗只是觉得孙亮对于军事颇有见解,心下很是佩服。
可是越往后翻看,陆抗越是惊奇不已,这份手书,若不是久经战阵的名将,轻易作不出来,以至于陆抗都觉得,这不是孙亮这个年纪能够作出来的,会不会是别的将军所作?
以陆抗对吴国将军的了解,能有此大才的只有周瑜一人耳,可惜周瑜早已亡故,如有兵书留下,为何不在孙权时期拿出来?
陆抗带着怀疑的心情继续翻看,若照此法练军,治军,只要统帅不是过于昏庸,犯下致命错误,吴军必然无敌于世。
越是这样认为,陆抗越是觉得不可思议,也越敬佩孙亮。M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