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对太平天国的起义,深感头疼无力,正规军无法抵御,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装来维护统治,湘军就是在此情况下创建的。
湘军创立之后所向披靡,少有败绩,石达开率领十几万的精锐人马居然不是一万湘军的对手,可见湘军之勇冠绝天下。
而湘军的无敌,则在于曾国藩的募兵,练军,作战之法。
先来说说募兵之法。
曾国藩募兵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兵为将有,湘军大帅挑选统领,统领挑选营官,营官挑选哨官以此类推,钱粮皆出自公款,
而丁勇感念营官的挑选之恩,临阵自能患难相顾,不忍“弃”恩主而去,战场之上,自然奋力拼杀。这样一来,湘军就成了一个封闭性,宗法性的军事集团,团结力空前强大。
二,募兵只募湖南人为兵,因为大家都是一个地方的人,所以兵与兵之间语言相通,习性相近,不是血缘上的亲戚,就是朋友,同乡,同僚。
他们之间感情深厚,关系匪浅,打起仗来势必拼死相救。
三,为了防止士兵临阵脱逃,每个人入伍都有相应的担保人,可以是相互担保入伍,可以是乡亲,朋友担保,都是有根的人,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一旦你跑了,你的家人和担保人就会受罚,会让你有所顾忌,你宁愿自己死,也不愿拖累家人和朋友,Uww.uuknsh.如此这般,湘军士兵皆是悍不畏死,勇不可挡。
曾国藩更妙的地方,就是把拖欠的军饷变成了押金,交押金的士兵,他想跑时舍不得自己的押金,
退伍时又能拿到一笔数目可观的钱粮,可以做个小买卖,保证自己的生活,这样也利于战后社会的稳定。
四,遭逢大战之时,一军之权全付统领,大帅不为摇制,一营之权全付营官,统领不为摇制,这样一来,将领可根据当时战况随机应变,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五,待遇优厚,湘军喊出“打仗发财不是梦”的口号,士兵的月钱是绿营月钱的四倍,军官的月钱更高。这跟商鞅的耕战系统差不多,只不过湘军士兵获得是钱粮,而秦军获得是土地。
六,武装了湘军的思想,这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一个军队再强,丢掉思想武器都是必败无疑,军队的军魂不是武器有多精良,待遇有多丰厚。
而是有没有敢于亮剑的精神。
曾国藩打造了“吃得苦,霸得蛮,舍得死”的湘军精神,不把精力放在技术性的格斗之上,而是每天用三纲五常,天地君亲的儒家思想给士兵进行宣讲。
说一次两次当然没有作用,天天讲,时时讲,人人讲,时间长了,士兵就被洗脑了,士兵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就会改变,士兵和将官感念曾国藩的恩情,所以对曾国藩忠心耿耿。
曾国藩通过高额的奖励和武装士兵的思想间接或直接的将湘军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中,还因此打造出了湘军的战斗风格和坚强的意志力。
孙亮所作的这一切不过就是学习先贤罢了。M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