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高昂的月钱,且不立军户的征兵制度,很快就有三百多人应募成为士兵,吴迁也是其中的一员。
之后负责征兵的官员又推出了一个新政策,就是告诉吴迁他们,只要你能从你的村里或者县里帮助官府征召一个士兵,就将获得一定的粮食和布匹的奖励,
如果你能拉来四个人,且这四个人都满足征兵的条件,你不但可以得到奖励,还能因此升为伍长,月钱和待遇将再次提高。
如果你能拉来9个人,你就是什长,拉来近五十人,你就是戎长,
五人设伍长,十人设什长,五十人设戎长,二百人设卒长,一千人设千夫长,三千人设旅长,九千人设军长。加上后勤,伙夫,军医等等,一军之中当有上万人左右。
这是孙亮根据管子治国的军事编制改编的,以此编制类推,你拉来的人越多,你的军职将越高,月钱待遇也越高。
而且当你成为什长的时候,你就有权利任命伍长,当你成为戎长的时候,你就有权利任命什长。
当然,你只能任命比你低一级别的军职,而不能跳级任命,比如戎长不能任命伍长,卒长不能任命什长和伍长等等。
这对于那些入伍的士兵们来说,只需要拉人就可以当军官,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此政策一出极大的激发了士兵征募他人为兵的积极性,他们很快都回到自己的乡里,村里,以及县里,没日没夜的说服自己的乡里乡亲,宗族亲戚,以及关系不错的朋友。
吴迁也很积极,他找的第一个人就刘大,可刘大的家庭没有紧迫到必须当兵才能吃饱饭的境地,只要有一口饭吃,谁会去冒风险当兵呢。
现在可不是和平时期,天知道吴国和魏国什么时候会打仗,纵使吴迁使尽浑身解数,刘大也不愿意应募为兵。
吴迁无奈,只得在村里,找那些与自己情况相同的乡亲们,希望他们可以应募当兵。
吴迁的运气不错,家庭情况贫寒的人还真不在少数,一开始大家不信会有这么高的月钱,吴迁便把自己得来的钱拿给大家看,吴迁的乡亲们这才相信了吴迁。
跟随吴迁前去当兵的人,大约有三十多个,只有二十一个人符合条件,官府没有食言,吴迁被任命为什长领兵九人,
另外十一人也是吴迁拉来的,所以也由吴迁推荐这十一个人由谁来当什长,吴迁推荐了与他关系不错的曹安。如此两位新的什长就诞生了。
他们还分别任命了属于自己的伍长。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孙亮就征满了五千之众。
在此次征兵的过程中,发家致富的不在少数,更出现了五位新的千夫长,当然这些千夫长都是众人推举的,因为没有一个人能拉来上千人为兵。
这五千之众将是孙亮实行强军之道的炼金石。
孙亮所作的这一切都是根据晚清名将曾国藩的练兵之法来进行的。
晚清时期有这么一句话,就是“无湘不成军”。这里的湘,就是指代曾国藩的湘军,湘军在当时的战斗力不可谓不惊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