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冷酷而凶残的战争背后更多的是世间真情,希望能以此故事,献给中华历代开疆扩土的勇士,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各民族英雄们。
说的有点远,这其实是一本典型的现代网络小说,其中很剧情情可能并不符合真实的历史,如有严重bg还请大家切莫见怪。
=======
严冬十一月的金陵被一场大雪所覆盖,临近春节十分,厚重的积雪覆盖在城前的红灯笼上,更显得城内城外安宁祥和。
城中阑珊的灯火下,行人熙熙攘攘的穿梭在官道上。有的闻风而至,有的远道而来,但他们只是为了来这古茶楼听一个故事,一个关于永昌王,程锦绣的故事。
《永昌王纪本》已经被太多太多人讲过太多太多遍了,但只要一开讲,不管讲书的是说书先生还是江湖神棍,都必定是座无虚席。
这个程锦绣的经历能这般轰动天下,成为广大中原的老百姓茶余饭后的最好话题,并不只是因为他是当今帝王,更源于“他是一个如传说般的人。”
茶楼上首高坐着一位说书先生,看起来年过七旬却依旧精神焕发,响亮如洪钟般的声音在茶楼中阵阵回荡着。
“永昌王身在烽火连城的乱世之中,那些寻常之人无法想象的复杂经历把他打就得如剑般凌厉。从只身一人到统领西域,仅以一个平民布衣的身份就扫平了叛乱八郡!”
“而永昌王与他人最大的不同便是……”老者说道此处忽然压低了声音,缓缓讲道:“他从不贪图荣华富贵,反而经常布衣出行在民间巷口。”
老者讲到此处不由得兴奋起来,将手中抚尺一拍说道:“而他出世的那一年,也正好是这样一个严寒刺骨的凌冬···”
窗外不知何时又开始飘起了零星的雪花,轻倚在茶楼门口,一阵冷风夹杂着细小的雪花吹动了我的长衫。
望着茶楼中摇曳的烛火,我嘴角不禁泛起一丝微笑,转身走向了身后茫茫一片的雪海中。
“也许,不会有人比我更了解这个永昌王背后的故事了,因为我,就是程锦绣。”
本书非第一人称叙述
====
康景历221年严冬。
程奕北疆杀场得胜而归之时朝内发生巨变,各路诸侯兵马为征兵权不择手段,重权朝臣为除去祸患独揽朝政篡改圣旨,命王殊,刘御二人陷害程家。
===
“程家与突厥私通书信企图与王将为敌为第一大罪,勾结叛军企图叛国为第二大罪,私通敌国为其偷开城门放行鲁军,三大罪也!”
“圣上现撤去程家全部兵权,麾下兵马将全权由世子接管。”传旨官冷漠的声音比四周的刀剑更为伤人,一字一句像冰锥一般扎到了程家人心口上。
“康景帝为仁义之君,念程奕北征十年有所功绩,于满朝文武官员求情之下,暂先搜捕归案后行发落。”
“康景211年冬十一月,廿五日。钦此——”传旨官面无表情的把手中锦铂一团丢到身边人所持的玉盘中。而面前的程家众人却大惊失色纷纷呼喊道:“私通叛军?绝无此事!望圣上查明啊!”
“这圣旨绝非皇帝亲言之意!你信口雌黄妄告好人!我们要面见圣上!”
“奕将军是两朝功臣!你们怎么能说调就调!说抓就抓!什么世子!凭什么给他兵权!给他他也得能接的下!”前排一名程家青年男子蹭的一下站起身来,指着传旨官大声质问道。
“缎郎,快跪下!休得胡言乱语!”年轻人身边的妇女紧紧拽着他的裤脚,低着头颤抖着小声说道。
女人说话声音极低,却还是被刚刚策马来到门前的一个太监听了去。
那太监一开口声音极为尖利,让人听得很不舒服“你要找圣上,有何事情啊?我主岂是你等小儿可以叫的?放肆!”
说话的太监身材高挑,模样三十左右,虽是个男儿身却涂了一脸的脂粉,面色红润倒颇有富贵之相。穿着一身蝉绸的白衣,上用金线锈着团花绣锦。
年轻人显得有些犹豫却还是咬牙说道:“他定是篡改圣旨!对···”年轻人的话还没有说完,只见那白衣太监手一挥,身旁护卫禁军的尖刀已经从年轻人的胸口透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