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一切都已准备就绪了。”军帐内,夏侯安正和萧魏王报告着。
“北燕那边,可有异动。”
“禀陛下,据前方探子来报,北燕军队整装待发,估计不日便会入林。臣今日便率众军,埋伏在林间,确保万无一失。”
“好!”萧魏王意味深长地拍了拍夏侯安的肩膀“这一仗就交给你了,只许胜,不许败!”
“末将领命,定不负陛下所托!”夏侯安目光熠熠,神情坚定。
萧魏王长叹一口气,虽天时地利人和皆在他们这一方,然北燕毕竟强大。在众将面前,他一副成竹在胸,胜券在握的样子,极力将忧虑与恐惧压于心底。萧魏王明白,这一仗,对萧魏而言,意味着什么,此战若败,天虞山相让,萧魏百年的基业便会毁于一旦。
此刻,夏侯安已经清点出一万精兵,整装待发。夏侯安也明白这场战役的重要性,他迟迟猜不透肖恬究竟会如何出招,这让他颇为不安。只是眼下,已容不得他多想。狭路相逢勇者胜,一味患得患失,只会让他畏手畏脚,彻底掉入肖恬的陷阱中。
“萧魏的社稷,百姓的安危,还有背后的天虞山!朕就交付于各位勇士了。朕在此静候各位得胜归来。”萧魏王大手一挥,一万精兵在夏侯安的带领下一头扎进了树林,四处隐蔽埋伏,静待北燕大军的到来。
“禀将军,萧魏他们已经悉数入林了。”一小卒火急火燎地冲入账内。
“哈哈哈,好!”肖恬闻之,大喜,拍案而起“我要让他们有去无回。”
这几日,东南风正盛,可萧魏那边却迟迟未有动静,这让肖恬心神不宁了好几日,唯恐夏侯安那个老狐狸早就识破他的计谋。而如今,鱼儿已然上钩,他悬着的心也可以放下了。
夏侯安啊夏侯安,这一局胜负已分,你终究是棋差一招。肖恬望着远处的林子,心里默念着。
据肖恬判断,若无意外,拿下此战,十有八九。他也可以更多的为另一场战争忧虑了,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另一场更加危机四伏的战争。此刻,三皇子还在营帐内,静候他的答复呢。
当然,肖恬机关算尽,也并非万无一失。安陵竟会派兵支援萧魏,这是他万万没想到的。
李从旭的寝殿内,百里渊已将一切备妥,蓄势待发。
“百里渊啊,你从小和我,还有从嘉一起长大,我一直将你视作我的弟弟。”李从旭别有深意地看着跟前的百里渊“自我们决定派兵,从嘉就向我极力推荐你。我倒觉得也合适,便说服陛下,此战让你领兵。你们这年轻一代里,就属你最有前途,比我那不争气的弟弟好多了。”
“臣承蒙殿下厚爱,定不负陛下还有太子殿下所托。”李从旭的一席话,让百里渊备受鼓舞。
他不断努力,为的就是有朝一日,可以报效安陵。这也是他与李从嘉还有江胤容儿时一同许下的约定。他们都要各自努力,还百姓一个更繁荣,更强盛的安陵。让百姓可以安居乐业,免受他国欺凌。
如今他可算等到机会,可以先行一步,报效安陵,百里渊心里颇为激动。
他们三人同李从旭一同长大,一直以来,都将李从旭视作大哥,可是随着岁月的侵蚀,李丛旭和李从嘉这俩兄弟间的嫌隙却越来越大,庙堂之上,李从旭处处针对着他弟弟,甚至,为了自己今后的帝位,不惜将李从嘉赶去了塞外之塞。
至此,从小形影不离的他们三人,也终于分开了。
江胤容对李从旭的所作所为大为不满,与李从嘉一同去往了塞外之塞。
而百里渊不甘内心在塞外之塞蹉跎岁月,便留在了邺城。
百里渊不像江胤容那般心思缜密,他想问题一向简单。所以他一直不相信,李从旭会如何迫害自己的弟弟,毕竟是被同一宗血脉所萦绕的二人。
再加上,他留在邺城的这段岁月,李从旭也对他颇为照顾,因而百里渊与李从旭的关系倒也还不错,此番,李从旭更是给了自己为安陵建功立业的机会,这让他在内心对他更为感激。
但,这次派兵远没有他所想的那么简单。
“百里渊,这一次我只能给你两千精骑。”
李从旭的一番话,着实给百里渊泼了盆不大不小的冷水。区区两千精骑,如何去抗衡北燕的五万大军呢?
百里渊脸上的壮志凌云也逐渐消散。他之前光顾着兴奋,还来不及细想具体事宜。也没有考虑过这场战役的难度。
李从旭无奈地笑了笑“毕竟北燕大军并非犯我国土,我安陵本就兵力不盛,若为驰援萧魏,而过分消耗自身实力,也颇为不妥。此番你率兵前去,不必着急,可先坐山观虎斗,让他们两军先行消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