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确实,近日被些许问题所困扰。”
“那就先为施主解答第一个疑惑吧,侧殿的经书,施主可带走一本,至于现在看不看的懂,这不重要,将来有一天,你会顿悟这经书的内容,还请保管好经书,如若有缘,施主下一次来两禅院,将书归还即可。”
齐仲元看着仍然现在门外的和尚,点了点头,在等接下来这和尚还要说什么,和尚见齐仲元没有开口说话的意思,转过身却并没有走。
“这天下读书人有两种,一种是书读的多了,这种读书人也可以叫翻书人,而一种则是反反复复去读一本书,或者一类书,去恪守书上所说的道理,将书上的道理践行到自己身上,这第二种人就是世上的真正读书人,读其书,晓其理,书品即人品。”
“那么当今天下,这第二种的读书人还有多少呢,大渝有么,这天下文人乱国,就是是前者误了国,还是后者。”
“老和尚摇了摇头,大渝的读书人还是很多的,可惜他们站的太高,也把自己摆的太高。读书人一旦把自己摆的太高了,就什么都看不见了,你从这两禅院的山往外看,越往远处也就越小。读书人站的高了,那么那些问题都成了小问题,而小问题他们去忽略掉,大渝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导致那部分真正读书人意识到问题的时候,已经很难了,曾经大渝处处读书人,可他们把书上的道理捧的太高了,又把自己摆的太高,当所有的读书人都这样的时候,那么这天下就是没有问题的,如若这时候谁觉的有问题,那么他们大概都会认为这个人有问题,因为他们已经看不到那些问题了。”
老和尚闭上眼:“曾经的读书人是没有出路的,他们的姿态很低,所以他们能看到问题,但是当时他们却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w.knsh. 而如今,他们虽然有能力去解决,可是问题他们却看不到了,甚是可笑。可读书人多了的时候,这滥竽充数的人也就多了,他们捧起本书,就可以装读书人,以书上的道德仁义去掩盖丑陋的欲望。这天下也就这么乱了,真正的读书人不屑这第二种的做法,可是他们也从来不去管,还是他们把自己放的太高了。”
“将来的某一天,如果你被书上的道理给圈住了,那时候,你要做的是问心,心无愧,那么就大胆去做,山外雨,楼外风,那时候风雨是皆无阻,还是怎么样个光景,这些都是你要去问这里。”
老和尚指着自己的心口,说完这些,老和尚走入雨中,而这雨似乎终于心满意足的落到了老和尚的身上“希望有一日,还能见到施主,也希望那时,施主只是来还书的。”
齐仲元看着老和尚的背影,这读书人的路很长,也未知,因为景泰的焚书,读书人的路又在何方。
齐仲元想着这些问题,不知什么时候,出了偏房的门都没意识到,看着这两禅院,想起了老和尚让自己从侧殿带走一本经书,也就向着侧殿方向走去,路过一片菜地,先前给自己开门的和尚在菜地里不知道在干些什么,从侧殿拿了书的齐仲元,再次路过菜地时,看着菜地里和尚,似乎在拨弄着蒜,脑子里就蹭出来一句话:光头和尚种大蒜,拔尖儿。
自顾笑着,齐仲元翻来经书,经书上的字似乎在流动,只看了一眼,就有了些头晕,随手把经书合上,回到偏房,将经书枕于头下,睡了过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