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他知道吴迪这么做也是为了大军的安危着想,可他始终无法去接受这个事实。</p>
不光李纲发现了这件事情,耶律延禧和被押解在军中的辽臣们早在大军启程之时就发觉了。</p>
不过他们并不感到意外,要是他们自己也会同样处理。二千多人的队伍深入敌境,怎么可能带上六七百的俘虏行军?要是路上稍微出点差池,就是全军覆没的下场。</p>
放了更不可能,这些点人的队伍,最怕就是别人发现自己的行踪,这么多人放走,必然会暴露自己的方位。</p>
相比起来,辽主耶律延禧和众臣们更关心的是萧修贤的消息。</p>
临走之前,萧修贤寻到辽主,对耶律延禧密言,说自己已经哄骗住了宋军的统领,吴迪已经答应放自己回去,他与吴迪之间有约,只要他能在十五日内筹集足够的金银马匹,吴迪在离开大辽国境之时便会释放耶律延禧。</p>
至于其他大臣,萧修贤没有言明,耶律延禧也装作不知,这宋军来一趟,多少总要带些战果回去,这种时刻,也顾及不了别人了,就当他们是帮朕消灾罢!</p>
耶律延禧依着萧修贤之言,手书圣旨三份,着西京、南京、中京各处,所有兵马同归萧修贤调配,若有抗旨不遵或阳奉阴违者,萧修贤有先斩后奏之权!</p>
&p;n
<spnstylelr:#4876ff>-啃-——-书--网-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请注意眼睛的休息。网推荐:
<spnstylelr:#4876ff>--啃--书-小--说--网---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bsp;萧修贤得了辽主的圣旨,内心暗喜而去,耶律延禧则是恋恋不舍的送出帐外,直至看不清他的背影这才泱泱的回帐休息。</p>
今日已是八月初一,不知不觉,义勇军入辽有几天了。</p>
入秋时节,草原上风已经大了起来,义勇军趁着天色尚未完全黑下来,还能依稀看见前路,在朔朔凉风中继续前行着。</p>
大军已经马不停蹄的向西走了数个时辰,估摸着已经行进了不下四五十里,前军哨探回来禀报,前面两里之外已经到了桑干河畔,吴迪这才传令下去,全军全速前进,今夜在桑干河边宿营。</p>
“杳杳桑干河,悠悠沧海流”,桑干河在春秋战国、秦、西汉时被称为治水。东汉、三国、北魏、隋代被称为漯水。</p>
相传,这条河在桑葚成熟时,河水就干涸了,于是有了桑干河之称。桑干河起源西京武州府过燕京入大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p>
义勇军今夜便是在桑干河的南岸宿营,跋涉数十里之后人饥马渴,定下宿营之地,附近的河边,一批批的战马被牵去饮水,战士们在黑暗中饮着热水嚼着面饼肉干。</p>
匆匆饮食之后,将士们裹着行军的毯子,和衣而卧进入梦乡。</p>
并非吴迪做人刻薄,只是现在逼不得已,隐蔽自己行踪才是要务。</p>
要是几千人在平原上升起篝火,那火光冲天的架势,这平原上百里外都能把天边的亮光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只有委屈自家义勇军,不能吃到热食了。</p>
义勇军将士将冰冷食物吃得开心,辽国众俘却吃得口中无味,难以下咽。www.uksh.c </p>
这种行军干粮,只是为了能够充饥且方便携带,口味不可能好得到哪里去。</p>
不过就算味道不好,众俘虏们也无可奈何,看守他们的义勇将士也随便他们吃不吃,不吃得话还能省下不少行军口粮。</p>
吴迪一到宿营之地,还不等开始晚食,就一头钻进行军的小帐篷里面休息,这两日他也是太累了,整夜整夜的无法安眠,几千人的性命都压在他的肩膀,只要走错一步就是万劫不复!</p>
吴迪并不知道,就在义勇军安歇之时,辽国境内已有两路兵马在赶往涿鹿山的途中。</p>
他更不知道的是,正是因为他的临时决定和萧修贤的合作,使得义勇军免去一场大劫,以后的征途上轻松许多。</p>
辽军已有两路军马赶到了涿鹿山辽主营地,一南一北。北面到来是奉圣州的军马,由州刺史萧兴安带领着,已经在半个时辰之前赶到了涿鹿山,现正在辽主原来的营地扎营。</p>
奉圣州在涿鹿山之北,约五十里处。得残兵报信,刺史萧兴安并未立即发兵救援,而是派人去城中几家大姓和附近的部族召集人马。</p>
他这么做也是事出无奈,奉圣州原本兵马就少,大部还都是乡兵步卒,要是徒步赶去时间耽搁太久,况且乡兵疏懒训练并不能战,平常维持持续,休整街道这等琐事是可以的,要说冲锋陷阵那就强人所难了。</p>M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