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钧急忙拉住他的衣袖说道:“不可不可!四位壮士于我有救命之恩,让四位恩人就这么走了,我张钧岂不成了忘恩负义之人?不远处有一家滋味馆,酒菜的味道很不错,请四位壮士赏光,共饮几杯!”
刘备他们被官差追捕,本不想多事,可张钧死死的抓着刘备的衣袖不放。刘备转念一想,这张钧是个当官的,说不定能帮到他们,于是故作迟疑道:“不瞒张大人,我们正被官差追捕,和张大人在一起,怕会连累了您。”
张钧听的一愣,问道:“四位为何被官差追捕?可是犯了什么事?我虽只是个郎中,可也在朝中有不少亲朋,或许能帮衬一二。”
刘备心中暗喜,真是瞌睡遇到枕头,不知道抓住就是傻瓜了,于是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简单的说了一遍。
张钧听后轻松了不少,说道:“你们尽管放心,不就是区区一个何苗吗?我只需送一道帖子过去,保证他不敢再为难你们。不过你们说的那种好酒可还有剩下的?可否让我也品尝一下?”
一听这话,刘备就笑了。真是好心有好报,无意中救了一个人,竟然是个郎中。郎中也就罢了,这个官位不高不低,算不得什么,可听张钧的口气,显然能量不止于此,大概是亲朋好友众多,连何苗都不放在眼里。能结交上这么一个人,对他们的好处太大了。唯一的问题就是,张钧是哪一派的人?若是不小心招惹了不该招惹的人,卷入党争之中,那可就麻烦大了。这些心思刘备一瞬间就想明白了,立即定下了结交但不深交的策略。
张钧也要喝酒,刘备就让关羽亲自跑一趟去取来。刘备和关羽为了不让张飞贪杯,把酒藏得很隐秘,张飞和许褚都不知道藏在哪,离开住处时也没带出来,估计官差也找不到。和官员打交道,还是刘备更擅长,所以刘备要在这里陪张钧,只有让关羽跑一趟了。
这时,被惊马抛下的张钧的随从们也追上来了,张钧就派了几个人陪关羽一起去,既是帮关羽拿酒,也是为了帮关羽挡官差,免得张钧的帖子还没送到,官差再找关羽的麻烦。
好在关羽在取酒的时候没再遇到官差,估计是搜了一下没搜到就离开了。看来他们也是敷衍一下而已,不然起码应该留下两个人监视这里。
酒取回来,刘备和张钧他们已经在滋味馆找了个座位,正在谈笑。不过座上多了一个丰神俊朗的年轻人,看样子和张钧很熟悉。但关羽看得出来,刘备对这个年轻人戒备心很重,脸上虽然笑着,可眼睛里一片冰冷,不知道在想什么。
看到关羽回来,刘备连忙招呼他过来,在接过关羽手中酒坛的时候,低声说道:“小心行事!”
刘备接过酒坛,亲自给张钧和那个年轻人倒满,然后说道:“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结拜二弟,姓关名羽字云长。二弟,这位是颍川荀家的高才,名荀攸,字公达。”
一听这个名字,关羽顿时瞳孔一缩。这个人的名字他可太熟悉了,三国时期的谋士如果有排行榜的话,荀攸绝对在前十之内,是曹操手下谋士之首,还在荀彧、贾诩、郭嘉等人之上,可见其厉害。当然了,那三人未必就比荀攸差,但曹操没有用其他人做谋士之首,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此外,荀攸是荀家子弟,.ksh. 是再标准不过的世家代表,刘备和关羽早前定下的战略,就是远离世家。所以在面对荀攸的时候,关羽的态度也非常小心,既不亲近,也不得罪。他很正式的和荀攸见过礼,就坐在一旁一言不发,由得刘备去应付。荀攸也因为世家子弟一贯的高傲,对武夫不甚重视,也没主动和关羽说话。
几个文人喝起冷艳锯,一开始都赞了一声好,可是烈酒可不适合文人的口味,不过喝了几口就换成了其他温和的酒。一边喝着酒,一边谈天说地,议论时政。
他们聊的畅快,张飞和许褚可就难受了。这些文人说话,不拐七八个弯就不会说话,虽然每句话都能听懂,可话里的意思却完全不明白,简直是鸭子听雷。所以两人听的很不耐烦,跪坐在那里如同上刑。
忽然,一个痞痞的声音传来:“呦,这不是公达兄吗?还真是巧啊!”
众人回头一看,就见从门外走进一个衣着华丽,但神情气质却像个小**的中年人走了进来,他的身后还跟着另外一个看上去很儒雅,眼神却很深沉的中年人,此外就是一些身形彪悍的护卫。
荀攸一见来人,没理会走在前面的痞相男人,而是向他身后的人施礼道:“原来是伯求兄,还真是巧遇。我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刘备刘玄德,幽州涿郡人,乃汉室苗裔,在平黄巾贼时立下大功,只可惜没有钱贿赂十常侍,被压制不得除授,目前正困居京城。玄德兄,这位是何颙何伯求,是著名的党人,数次被阉宦陷害而亡命四方。大家都是同道,可要好好亲近亲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