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焉一拍大腿道:“好!既然玄德贤侄愿意去,那就尽快准备,青州的形势已经刻不容缓,明天就出发!”
出了太守府,刘备振奋的道:“看来刘焉是想打发我们离开幽州,这样正好,我们也有了再次建功的机会!”
关羽忧虑的道:“去青州好是好,可我们离开了,那些俘虏怎么办?要是刘焉不履行诺言,我们不是白费心思了?还白白让出一件大功。”
张飞叫道:“他敢!他要是真敢那么做,我就敢冲进他的太守府,戳他十七八个窟窿!”
刘备训斥道:“三弟,休得胡言!我等岂是杀官造反的黄巾之流?至于刘焉可能会背约,倒也不难解决。我们可以重施故技,把刘焉刚才跟我们说过的,如何安置黄巾难民的话都宣扬出去,他要是敢不兑现,他就是无信小人!想必他不会自打耳光。”
关羽点头道:“大哥说得有理,就这么办吧!”
按照刘备的计策,事情很快宣扬了出去。也许是刘备等人就不适合玩儿流言、舆论什么的,每次放出流言,虽然达成了最初的目的,可也总会造成出乎他们意料的结果。上次差点让全城的军民都丧失了斗志,这一次也同样造成了让刘关张郁闷的结果。
流言传出后,一听说刘焉居然把黄巾难民安排的这么好,许多人都夸张刘焉果然是个好官。再加上昨天凯旋回城时刘关张故意让功之举,也当真成就了刘焉善于识人用人之名。结果刘焉的声望因此大涨,反倒是刘备刚刷的声望大幅下降,没几个人还记得真正为幽州出生入死的人,让刘备懊恼不已。
关羽因为事不关己,因此能冷静的旁观,偶然间发现了其中的端倪。刘备放出传言之后,一开始众人的评价不一,但大多数人都是不信的。刘焉在幽州这么久了,他是什么样的人幽州人都清楚,所以都抱着怀疑的态度。可是不久之后风向就转了,尤其是在士族大户之间,夸赞之词越来越多,渐渐的也影响到了民间。不用想就知道,肯定是有人在暗中推动,让流言转向对刘焉有利的方向。而得利最大的刘焉,很可能就是背后的推手。
这让关羽认识到两件事,一是刘焉果然老奸巨猾,轻轻来了记顺水推舟,就化被动为主动,还让自己得到了巨大的好处;二是士族大户的影响力,只需区区几个人说几句话,就能转变整个涿郡的人心向背,太厉害了!
可是事已至此,后悔已是无用,只能便宜那老贼了。离开幽州时,刘关张三兄弟都有些灰头土脸的,没办法,和刘焉这等在官场上混迹了多年的老油条相比,他们实在是太嫩了。
因为心情不好,所以到达青州后,第一战时刘关张都不愿出力。带队的是邹靖,他是刘焉的心腹,刘关张奈何不了刘焉,那就那你撒撒气吧。上次幽州一战,我们兄弟用七百人打五万,现在青州黄巾只有七八万,而你邹靖手里有四千三百人,足够用了,你去打吧!
刘关张能一战功成,完全是依仗关羽和张飞的武艺,取巧干掉了黄巾军的头领,才导致黄巾军五万人马溃败。邹靖没有关张两人的武功,w.uunshum也就没法取这个巧,只能硬碰硬,结果一仗打下来,虽然让黄巾军损失了上千人,自己只伤亡了五百人,可黄巾军损失那点人根本不在乎,邹靖就损失不起了,再这么干几仗,这点兵马岂不消耗光了?这可都是刘焉的家底,要是都赔进去了,邹靖即使再心腹,也难免被扫地出门。
邹靖这个人虽然才能不出众,可有一点好处,就是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要想大胜仗,还得靠刘关张三兄弟。于是不惜低头赔罪,又自掏腰包奉上银钱粮草若干,请三人出手。
邹靖都如此低姿态了,刘备也不好拒人于千里之外,再说他也不打算回幽州,在刘焉手底下干了,没有了老板,他手底下这七百人就养不起了,很是需要钱粮,邹靖正好送上门了,他当然不会拒绝,就答应了下来。
刘备和关羽张飞商量了一下,一致认为对付黄巾军这等乌合之众,太高深的计策也用不着,简单的设个陷阱就行。于是找了个合适的小山谷,关羽张飞各领一千人埋伏起来,刘备和邹靖带领剩下的军队去诱敌,打上两下就佯作不敌转身逃跑。黄巾军自然紧追不舍,到了山谷中,两侧伏兵齐出,顿时杀了黄巾军一个措手不及。
上一次打仗,关羽实际上就杀了程志远一个人,剩下的时间就是在收降,在他看来根本算不上打仗,这一次才是真正的在千军万马中冲杀。这让他兴奋之极,一柄大刀舞的和车轮一样,所过之处一片人仰马翻!密密麻麻的黄巾军,犹如一片麦田,关羽冲进去立即趟出一条宽敞的大路,无人能阻他一时半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