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我来之前心里做好了可能遇到各种情况的准备,和憧憬过校园的各种可能景色,也绝没有我现在眼前的这个校园让人震撼。因为,这不是在县里,是在村里;因为,这不是校园,是个公园。
这是一个由主题公园改造成的校园,原名“西南日月城”,大约占地500多亩,坐落在双流县西南,黄水镇文通村,牧马山下,而所谓牧马山,就是一个大点的土堆堆。学校的大门是一个非常具有民族风格的竹楼,入口处曲径通幽,各类园林树木郁郁葱葱,各类花草点点星星,各类建筑若隐若现,各类雕塑点缀其中。其间还不乏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草里蹦的各种小动物,真个是彩蝶飞舞,虫鸣鸟叫,湖光粼粼,绿水环绕,一派仙家气氛。后来才知道,最初还真是一个道士设计的,因此教学楼居然叫盘瓠宫也就不觉得奇怪了。至于太阳广场,月亮湖,紫微宫等等自不必说。总之,这个校园后来给了我们这一届学生无比精彩的青春,和一段跌拓起伏,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岁月,多少年后回忆起来,很多人仍禁不住泪流满面,澎湃不已。至于后来因其他缘故搬到了新都,而西南日月城也随之拆毁,自此我等青春再无祭奠之处,甚为可惜,而离开了西南日月城的艺术学院,也就失去了灵魂,这是后话。
报到的地方就在盘瓠宫,大厅里围了一圈桌子,一些年轻的老师们在忙忙碌碌的接待着,大厅的柱子上贴了一些分班情况,报到程序,注意事项等。由于是第一年办学,而我们这届学生又来路复杂,水平不一,所以第一学年,整个学校只分了两个系,应用美术系和造型艺术系,每个系六个班,加上专科部和成教部的一百多人,本届学生共700人整。
我被分配到了应用美术系五班,班主任周慧,是个大美女,川美毕业,后来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在当时,很多人的名字我没太注意,反正同班里面看到了冬瓜的名字,然后,印象最深的就是全院唯一的四字学生:邱百合子。RB人都有??这是我的第一反应,相信很多同学也和我一样,所以大家报到时多数人都在做一件事:寻找邱百合子。结果还是令人大跌眼镜的,一个瘦小瘦小的小女生,操着一口标准的四川话,拖着个大箱子就出现在了报到处,指着报名表上自己的名字说,我叫邱百合子。我的第一次与老外做同学的梦随之破灭。
宿舍在离教学楼很远的地方,要穿过整个校园,就两栋楼,一栋男生,一栋女生,两栋楼之间也没有物理隔离带,就一个小绿地,还带着个小亭子,那几年,着实花前月下了不少人。我被分在了三楼,301A,5床,是个上铺,还不错,成都这地儿潮湿,上铺相对干燥些,蓝绿色的方格床单被罩,大铁床,中规中矩,每屋六人,每两屋共用一个洗漱间和厕所。
可能我来的比较早,宿舍还没人,放下行李,我就和老爸去他住的宾馆安顿安顿。家长们都住在教师公寓那里,有一个小小的宾馆,在湖边,景色挺优美,环境挺舒适。宾馆大堂一组沙发,老爸去办入住手续,我就在沙发上坐下等着,同在沙发上坐着的还有一个兄弟,瘦瘦高高的,短发大眼,挺利落精干的一人,见我看他,就笑笑,用很费力的川普跟我磕磕绊绊的说:“你好,我说话不晓得你听不听得懂,我叫杨山,重庆大足人。”
聊天中得知,这竟是我的第一个室友,居然在这边遇到了,他是三床,也是上铺,和我抵足而眠。既然是同室兄弟,当然就带着自来熟,很快我们就嘻嘻哈哈的不分你我了,没有一丝生分感,虽然他说的话我最多听懂三分之二,但不妨碍交流。
安顿好了老爸,离吃饭还早,杨山建议我们一起回宿舍看看,说不定舍友们都到差不多了。回去的路上,这厮又向我普及了许多四川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椒盐普通话的特点,我听的云里雾里,半懂半盲,只有陪着傻笑,他见我笑了,以为传授得法,就也跟着笑,各乐各的,居然也不亦悦乎。到了宿舍,果然人都已经到齐了,俩胖子俩瘦子,正谈的兴起,见我们进来,其中一个胖子一拍大腿:“得,这下人齐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