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笔盖,我也没有什么收剑入鞘般的骄傲。
正常水平的同学在刚考完试的时候都不会一脸得意的说:哎呀,我稳了!
那是朝巴,或者坏蛋,前者纯纯不学无术,后者就为了搞人心态。
我不是朝巴,也不是坏蛋,我虽然没在历史上多下功夫,但是也绝不做搞人心态的坏事。
但是更多的,是我做完这张试卷以后的迷茫。
历史和其他科目不一样的点在于,即使你写完了,志得意满交了上去,你并不能确定究竟考的如何。
而物理生物则是,你交上去,也就知道自己考得不好,要完蛋了。
历史完全没有这种感觉。
我们班一半人学历史,每次交上去都感觉自己像斯老师或者钱穆先生,发下试卷来发现自己还是个弟弟。
或者反过来,明明前面几科状态不好,或许是喜欢的人跟自己的好朋友拍拖了,或许是吃饭吃到了一只蟑螂或者苍蝇,或许是昨晚睡觉脑袋硌着枕头了。
总归是状态不好,已经准备摆烂了,匆匆忙忙写点字儿。
诶!最后选择题蒙的好了,竟然也能到90。
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
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我觉得归根到底还是历史这们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相关的说法并不统一,甚至模糊点很多题目的不同选项也说得过去。
这里我一时间想不到实际的题目例子,或许你自己也明白我在说些什么。
有一次,我忘记是什么题了,答案貌似是选A,结果刘鹏良看错了答案,看成了B,于是就对着错误的B一顿讲。
底下的同学们大眼瞪小眼,谁也不敢反驳,毕竟可能真的是答案错了。要是瞎喊,说不定还会被戴上“不会别瞎说话”的大帽子。
来回一顿讲,竟然把B讲完了。
刘鹏良说:“懂了吗。”
其他人说:“昂……”
我直接开口道:“这题答案选A”
刘鹏良赶快翻了翻答案,发现确实选A,我才知道不是这本书的印刷商针对我。
历史老师一时也摸不着头绪,可能也是按着b来准备的。
于是就顺延到了下一节。
到了第二节历史课,刘又把选项讲了一遍,也是对的,却对b选项哑口无言。
下面的同学们都很识趣,包括我,都明白这时候不能提出一些让刘尴尬的问题。
于是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