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题,倒数第二的阻碍了,把它也解决掉,这套恶心人的卷子就结束了。
我还记得这道题是什么种类的,我拿手的赏析类。
根据一幅画或者另外的什么艺术品去辨析相关的内容。
《工人新村》,1952年的作品。
这个时期,全国的经济刚刚恢复,马上要进入一化三改造。
作者是孙佳桐、何正慈,一个也不认识,我果然是个艺术痴呆。
估计这个东西和题目没什么相关。
题目的线索就隐藏在题目中,只要把它们一个个都摘出来,组成一起,就会形成一串名为“答案”的项链。(出自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
“结合所学知识,以“《工人新村》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套格式就可以。
第一步,大概表述了什么中心。
第二步,意象的象征意义。
第三步,联系时代背景。
第四步,最后总结。
得分点在第二步和第三步,第一步和第四步严格意义上不算得分点,但是不写会降低改卷老师的好感度。
我扶了扶我的眼睛,有些压着鼻梁痛。
分析这种图片类的题,就要逐个色素逐个像素地分析。
不要觉得我小题大做,我曾经做过这样的一道题,它把里面不同物体的摆放都设置成了暗喻。
嗯,屋子挺整齐的。
第三个屋子后面是烟囱吗?还在冒烟……不知道这是不是东北地区,那就只强调工业的恢复和发展。
鸽子?预示着作者要鸽他们接下来的作品?呃……不对,应该是象征着和平,代表着国内稳定平和的社会环境。
这是不是鸽子……我犹豫了几秒钟……
当是鸽子处理吧,无所谓了,才一分。
这是绿色的叶子吗?环境不错,人与自然
和谐共处?
画面上的人都面带笑容,神态放松,代表了新祖国成立后人民的幸福生活吧。
嗯……工人新村,还是象征了工人阶级吧。
然后是时代背景,这就是背的东西了,需要考虑一下措辞。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我国经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通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合理调整,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新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扫清了道路。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恢复发展,我国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国家实行的一系列举措,为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差不多了,估计就是这些了。
总感觉哪里忘了写了,一时半会儿又想不起来。
最后一题。
有点困了,张开嘴巴打了个哈欠,不小心发出了一点声音。
“啊唔~”
我的余光中扫到了刘鹏良不善的目光,赶快低下头,再审读一遍最后一题的两幅图。
似乎没什么东西。(图像题应该先看要求再看图)
“概括指出图1、图2的编绘者力图告诉我们些什么。”
_……
嗯,他要告诉我什么?
张芝联是谁?
诶!斯老师!斯老师我熟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