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造纸,本就在他的计划之中。
他造的是粗糙耐用的厕纸,和牛皮纸类似,只是顺手之劳而已。
想糊制火柴盒,普通的浆糊自然不行,还需制造出胶水。
这也难不住他。
用小苏打白糖等物,就可以制作出胶水。
提起白砂糖,武大又找到了一条发财之道。
糖在大宋乃是奢侈之物,且只有红糖和黑糖。
普通人家,只有坐月子的妇人才会有资格享用。
并无洁白好看,味道更甜的白糖。
如果能制出来,绝对会受到富贵人家的青睐。
正在思考,却听到屋外人声鼎沸。
跑出去一看,原来是武松回来了。
后面还跟着密密麻麻的一大群人,有些人还拖家带口,足有数百号人之多。
原来,去年秋天,周边郡县发了一次大水。
大名府治下,很多州县被洪水淹没,好多人家颗粒无收。
当时,官府虽然进行了救济。
但坚持到现在,青黄不接,很多人家早已山穷水尽,家里没有半颗余粮。
更头疼的是:很多被淹过的地,今年难以种上庄稼。
若不出来找份活干,就只能等着饿死。
大名府城人口众多,自然是找活路的首选之地,很多人都来此地找活干,希望能混口饭吃。
官府也不敢强行干涉。
若是干涉,这些人很可能会变成流民山匪,造成的社会动荡,U.uukansh.谁也担不起。
因此,来大名府找活路的人络绎不绝。
但又何来太多活计妥善安置这些灾民?
这让大名府当地政府官员头大无比。
去年赈灾,已经把府库中的粮食用的七七八八。
粮仓虽然还有些粮食,但距离粮食收获,还有数月之久。
这么多人,总不能白白养着。
只能在城外设下粥场,免的饿死人不好交代。
武松前去招人做工时,一听有人招人,灾民瞬间把武松围的水泄不通。
有的人甚至给武松跪下了,只求能有口饭吃,并不需要工钱。
武松长相不善,心底却软。
不知道该要如何拒绝?只好把围着的数百号人给全部领了回来。
去留让自家兄长做主。
这还是城里最先进城的一少部分,城外的数千人潮还不知晓。
武大一听做工的人如此之多,不惊反喜。
自己正愁没有人手可用,用工条件如此低廉,对他却是好事。
最初时,能省不少钱不说,还能减少很多麻烦。
大宋用工政策虽然宽松,但若是作坊聚集太多人,难免会引起当地政府的警惕之心。
但如今,自然不会有这些担忧。
除香皂之外,他的很多项目,并不需要太多成本。
只要撑过最初的几个月时间,以后就坐等收钱就是。
正因为全是人工制作,最大的成本,反倒是人工工钱。
三四百号人虽多,不给工钱的话,他完全养得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