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其实是非常累的,推广法治的路程很累,太多人是不理解的,因为自古以来的宗族观念是不利于法治的。
祖宗观念讲究的情大于法,人情比法重要,但是很可笑的时候,当自身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时候又希望法律公平,希望有海瑞,包拯,李达康这样的人。
但是如果是自己的亲戚,则不希望这类人的出现,因为他们对人,包括对自己都比较苛刻,不近人情。
他们执法六亲不认,不管你是谁的亲戚,他们都会严格执法,同时他们又不会徇私,不会因为自己当高官了就提拔自己的亲戚。
所以亲戚中又不希望这类人出现在自己亲戚之中,因为对自己没好处。这就是双标社会导致的,要消灭这个源头就不得不推广法治。
刘裕利用先发优势,在各地派出了大量的舆论宣传,在交州,荆南等地占据了优势,百姓现在基本上是认可法律的,因为认可法律,他们有实际的好处。
但是基层中依然有不少人在阻拦,刘裕培养的人不可能全部担任了所有官职,部分基层甚至县令以上刘裕都有稍微妥协。
这些人阴奉阳违,但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又不违法,你刘裕不是标榜依法治国,我没违法,你总不能拿我怎么样。
“主公,您找我?”
“王蒙,你亲自送一封信到零陵,务必亲自送到刘和手上。”
“诺。”
零陵那边发展了很多,当然也拖慢了经济发展,对于零陵,那边发展了一个刘府学堂,依然在收养一些各地的孤儿培养。
刘裕从番禺调了一些跟随刘裕信得过的人在那边,都是跟随刘家十年以上的,如今番禺,龙编都被大家盯着,刘府学堂的人数在慢慢逐年减少。
零陵的治所泉陵似乎没有被刘裕重视,是因为刘裕希望它不被重视,就连桂林的发展速度都比泉陵要快。
刘裕希望在那个地方培育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教育刘裕是多点开花,刘裕要做很多社会层面的改革,与科技无关的改革,需要大量的社会人才。
但是现有的人受到了东汉经学甚至是跑偏的世家经学,做官,做什么讲究出身,讲究祖上是否望族。
当然你们几十代人的努力,百姓并不要求在经济上追上你们,但是起码能有吃有喝有房子住,工作能养家糊口。
不要以为是乌托邦,后世刘裕见识了太多的国家,而且有些国家也做到了,你家里几代人的积累,可以选择奢侈的生活,但是一个服务员也能养家糊口。
对于言论,主要是引导,刘裕并不禁止如许靖对刘裕进行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但是如果是散播谣言,则会被法律追责。
”主公,异度来了。“
郭嘉,王超正好过来,作为目前刘裕最倚重的助手,郭嘉经常出入刘裕府中,已经是出入自由了,而且郭嘉性格散漫,自由,刘裕也不在乎。
“哟,皮蛋廋肉粥,炸油条,包子,今天这么丰盛?小鱼,给我也来一份。给异度也来一份。”
郭嘉倒是不客气,蒯越有些惊讶,刘裕也是点头让阴明玉回房去吃早餐,阴明玉自然知道刘裕跟他们有事情商量,回避了。
“什么事情?”
“刘表求购盔甲,箭矢,顺便求购粮草,张纮已经过来了。”
“你们怎么看待?”
“可以提供箭矢,盔甲不够,绝对不能提供了,我们自己用都不够了。”
王超对于盔甲现在是非常不愿意出售,他负责这块,年初差点没把他逼疯,现在说什么都不原意,家有余粮才不慌。
“扬州此次的盔甲用于装备襄阳的部队,确实可以出售也可以不出售。”
蒯越经过两个越,蒯家搬迁了一部分到龙编,他已经出仕熟悉了刘裕这边的情况,结合他自己对襄阳的认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出售的好处是襄阳必定会出兵南阳,联合曹操等消灭了南阳,汝南的袁术部队。但是有风险,日后我军要是要对上扬州,怕是就没那么容易了。”
“求购粮食?扬州粮食是充足的吧?”
“这不是怕主公不出售,什么都没买到,太没面子了。”
郭嘉笑着说道,其实刘表做好了刘裕不会卖的打算,但是还是想试一试,万一成功了呢?不试试又怎么知道。
“可以卖,但是数量分期交付,产量有限,奉孝和异度去跟张子纲谈,最好是每个月在五百套,分歧一年交付,箭矢可以一次交付。不过要用粮草或者工匠来换。”
“诺。”
“还有什么事嘛?”
“主公,某有一侄儿,希望随第六集团军前往北部锻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