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川郭嘉见过蒯家主。”
“久闻大名,江陵之战,听说围点打援是你的计谋?”
“顺势而为,不值一提,听闻蒯家欲搬到番禺?”
郭嘉直接切入正题,毕竟对方已经提出了,郭嘉只不过过来看其态度。
“嗯,蒯家原意加入后将军阵营,不过也希望后将军在对待蒯家方面一视同仁即可。某虽然痴长奉孝几岁,直呼某的表字即可。”
“我主推行法家,异度可清楚?”
蒯越年龄虽然年轻,但是是蒯家嫡系,蒯越回去与蒯良商谈了许久才劝服自己的族兄。
“自然清楚,而且对其他税收,徭役等政策也非常清楚,蒯家是诚心投靠。”
蒯越看着郭嘉也是感叹,有时候就是在选择上,如今投靠刘裕只能算锦上添花,而郭嘉等人那时候的效力却是雪中送炭,不可相比。
“异度的族兄,昔日老师对于令兄评价颇高,可否引荐?”
昔日荀爽与司马徽纵论天下英才,其中蒯良就被荀爽看重,认为此人内秀,虽然不显山露水,但是才能非凡。
“兄长并未来到临湘,在襄阳准备搬迁事宜。”
“番禺之地,非常繁华,已经没有多少土地了,我主有个提意,不知道蒯家主是否原意采纳。”
“洗耳恭听。”
“今日我主在攻打扶南国,蒯家主觉得龙编或者河内如何?”
番禺张氏,阴氏,李氏,加上刘裕自身在番禺有大量土地,加上如钱家,夷家等都在此发展,未来还有荀衍,刘巴等,空间有限了。
相反,龙编迁出了许多到周边之后,还有一些发展空间的,而且刘裕已经暗示了。
“战况如何?”
蒯越也有些奇怪,刘裕此时居然会偃旗息鼓,如果是他,此时应该挥师西进,趁着刘焉病重,进攻益州。
刘裕也想过,后来怕适得其反,万一刘裕一进攻让对方更团结反而不美,还不如缓缓图之。
“战况如何?”
“势如破竹,具体的话,蒯越到了龙编便知。”
“祺儿,你速速回襄阳,持我书信给到兄长。”
蒯越立马写信,叫了自己的侄儿进来,让其返回襄阳送给蒯良,自己则准备随郭嘉去龙编。
郭嘉则去了太守府,之前嘱咐刘大冲的事情不知处理的如何了。
“军师,共有三百户原意前往,皆是由随军师一同前往。”
国人有很严重的乡土情节,若非乱世,并没有多少人是原意背井离乡的,车马很慢,有时候一别便是永远。
“你安排好即可。”
郭嘉带来了大量的书籍到中学,体现了刘裕对长沙的重视,临湘靠近中原,又是四通八达之地,刘裕希望其能发挥出影响力。
郭嘉从水路返回,在零陵刘和有准备五百户人口随郭嘉返回龙编,这些都将是迁往林邑的,有补贴以及部分税收优惠政策的。
刘裕正在接见汉末最出名的人物之一,或许许多人不清楚,但是刘裕可清楚他们的作用。
“侄儿刘中见过叔父。”
“侄孙刘裕见过叔祖。”
刘洪,鲁王之后,论辈分是刘中的叔倍,论年纪也担得起,已经六十五岁的刘洪被刘裕邀请到了交州。
另外以为是刘洪的提携的,算是刘洪的徒弟,徐岳。也许这两个在历史政治中不出名,其实最早的珠算就是刘洪发明的。
刘裕弄出来的是后世经过N次改良后最好的版本,刘洪在历史上被称之为算圣,在天文,数学都有很高的建树。
“你就是刘裕?”
刘裕让文重远赴到冀州请过来的,一开始刘洪还不愿意,刘洪乃汉室宗亲,刘裕父子目前在中原的名声不好。
第二,没有多少人原意背井离乡,而且常山国在袁绍的治理下也开始趋于稳定,不过文重抛出了一些数学资料以及醉心的珠算盘吸引住他了。
“小子正是,今日叔祖以及师叔的到来,小子心中无比高兴,特意安排了酒席。”
“请。”
作为汉室宗亲,刘洪也是见过大世面的,其嫡长子也随着一起入席,这是刘裕上任以后的第二次酒席。
士燮为此都非常惊讶,只有在汉南郡刘裕举行过一次,可见刘裕对刘洪的重视,这次作陪的有士燮,王超,刘祥,刘熙,程秉,张范,马钧,刘文超,文重以及刘裕父子。
数学可以说是很多学科的基础,数学的发展意义是非常大的,刘文超是番禺百工堂的负责人。
“珠算之法是你编撰的?”
“我只有做出了构想,大家群策群力完成的,非小子一人之功。”
“刘老,珠算之法是主公一手完成的,主公虽然低调,但是我们不能沽名钓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