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郁林郡,苍梧郡,南海郡总共三千户,一万五千人调往林邑,刘豁请命前往林邑。”
刘裕思虑了一下,便答应了,刘豁估计早就按耐不住了。刘崖毕竟年轻,刘豁相对沉稳,算是合适人选。
刘裕调汕尾县长王迅担任苍梧郡郡丞接替刘豁,毕竟苍梧郡如今也在大发展时期,需要人手。
“粮草准备的怎么样了?”
“伍万斛粮食已经送完穆嘉关,十五万斛粮食运送前往岘港,其中五万斛留在岘港,其余的送往林邑。”
“嗯,待秋收后再抽调三千户前往林邑,我已经让第一集团军注意筑城,建立防御工事,起码修四座城池起来。”
“明白了。”
还是时间不够,刘裕只能希望张范能早日将临尘到龙编的马路修好,修好之后能释放许多劳动力。
今年交州小学多了一个选择,临湘的中学已经修建好了,老师也准备好了,可以选择去临湘学习。
而且不仅仅是中学,还有一个选择是刑事学院,由于郅忠在临湘坐镇,刘裕准备在那边开设一所,培养人才。
长沙现在的建设任务也是非常繁重,孙坚的虎贲军扫荡了位于连道的山匪,衡山的山匪,如今境内相对治安良好。
因为豫章三县的缘故,刘裕为了加强对罗霄山脉的控制,在汉宁县南设立县城,筑城,设立汝城县。
荆南四郡,目前劳动力比较充足的是零陵,刘裕对刘和也是寄予厚望,毕竟零陵的底子好,人口多。
至于刘裕在南郡要过了的几个县则有些一言难尽,发展慢,而且多为山区,依然需要长沙对其扶持。
刘裕现在也不知道周瑜在豫章三县处理的如何,刘裕只安排两个人协助,而且都是偏年轻的,负责协助周瑜处理政务。
刘裕早就打探清楚了,赣县等地有数万的山越,若是能够收为己用,能增加不少劳动力,由于刘裕的政策对他们有并不是那么的友好,很多还是不原意。
“周统领,什么时候出击?”
“管将军,不着急,慢慢来,主公说了,平稳发展最重要。”
周瑜采取了稳扎稳打的方式,对于山区其实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只能靠平推,一路筑城,一路平推,有足够的城市时候,自然山越活动的空间就少了。
主要还是刘裕的政策对土著不好友,否则周瑜还可以凭借一些计策来收服山越,不过刘裕并不这么认为,劫掠大汉子民,杀害大汉子民,一个投降就可以既往不咎?
周瑜有自己的考虑,周瑜才来豫章没多久,更多的时候在收复当地的民心,这些事情都是急不来的。
黄忠接受了周瑜的统筹调配,目前在台领山附近筑寨子,筑城时间太长,正好竹子多,通过竹子扎营建立好防御措施。
从曲江移民三百户过去,凭借三个营的兵力压得台领山的山越不敢出现,刘裕也知道这边开发的难度,即便难也要开发,这边的基础差,缺少世家,正是用武之地。
如桂阳郡的一些小世家开始转变,刘裕虽然税收高,但是很是有很大的利润空间的,如樊家跟着政策走,通过养殖鸡鸭猪都能挣不少钱,每年百工堂还会派人过来指导。
刘裕现在的就是缺少时间,棉花种子培育以及大规模养殖是需要时间的,很多材料的培育都是要时间。
海防林的建城也是需要时间,马路的修建也是需要时间的,人口的长成也是需要时间的。
第一册的药膳书开始发行,再次发行三字经,急就章,千字文等,药膳多为世家买走了,三字经等启蒙读物则有不少普通百姓也买到了。
刘中等人依然在城外的山庄里面,这个是刘裕后来修建的,就是为了准备给刘中度假用的。
因为新城的大开发,刘裕也没有让阴明玉等人回来,空气质量不如外面,而且山庄有近三百护卫,足够护卫其安全了。
在刘裕的要求下,各地都流行养狗,但是刘裕也有要求,不能随意在放养在外面,否则会被官府责罚。
高祖喜欢养狗,也喜欢吃狗肉,后来的子孙大多也都有这个习惯,狗毕竟是作为六畜之一。
按照刘裕的要求,新城现在修建的廉租房屋大多在县丞办公楼附近,方便管理,二是大户人家多少还有下人,护卫。
住廉租房的只能凭借自己保护自己的安全,刘裕希望能县丞办公楼能带给他们安全感,各种办公设施都开始建设起来。
“主公,临湘情报。”
刘裕看了一下,原来是蒯家的事情,蒯家希望仿照阴氏将家族迁到番禺,希望刘裕准许。
蒯越作为如今蒯家的掌舵人,这几次战斗看到了刘裕的前景,有些东西见微知著,蒯越并非是能力差,而且输在情报。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情报对于战争的作用有时候是决定性的,刘裕也在思虑,蒯家迁入是可以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