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武八年八月十日,皇帝的诏书抵达松殿,诏书内容简明扼要,只有一句话——皇子刘竑转入皇后陈氏门下,改封为燕王。
关于收养刘竑的事,在和王才人交涉后的当天夜间,皇后便前往明光殿,向皇帝提出了收刘竑为养子的请求。
陛下,我想收养两个孩子。。。
这......
别为难,您不是有七个儿子、五个女儿了吗?我想从中收养一男一女,您觉得如何。
......哦,这样啊,你想收养哪两个孩子?
竑儿和君儿(原城公主)。
君儿本就和你亲近,而且也没了母亲,她愿意的的话,我也没意见。至于竑儿,我觉得不合适,王氏与竑儿相依为命,现在突然将孩子从她身边夺走,仔细一想这不合人情。
如果王才人同意了呢?
“你找过她了?”皇帝终于放下了握着的毛笔,然后转头望向身旁的皇后。
是的。今下午我找过她,她同意了。
“我先问一下,你没有逼迫她吧”?皇帝开玩笑的说到。
没有,我跟她谈了一下,她没想多久便答应了。原本以为她要犹豫几个时辰,但一刻钟不到她就答应了,我也感到有些惊讶。
好吧,既然王氏愿意,你领养竑儿自然也没问题。
“那就这样,您同意了?”皇后发出疑问,她没想到皇帝答应的这么干脆。
就这样啊,皇子在你身边我更放心。这宫中暗流涌动,把皇子再放在松殿不合适。不过,孩子你领了,母亲(王才人)怎办?
我打算将她送到宫外去,已经安排好了,十天后就可以送走。
对于出宫,她有什么看法吗?
没多想就答应了,应该没什么意见。
“王氏通情达理,但向来犹豫;这回答应的这么干脆,怕也想了很久;她对你很信任啊。”皇帝像是自言自语的说到。
我也信任她的人品,因此才愿意代她抚养孩子;她现在这身份,即使知道被那乔氏盯上,也完全应付不了。
“嗯,乔妃的事你看着办,跟我说一下为什么选竑儿,朕不是还有六个儿子吗?”皇帝回避了与乔贵妃有关的话题,这个话题可能会让皇帝和皇后之间产生新的分歧,也与现在的对话关系不大,所以他将话题转到刘竑身上。
“他的身份最合适(出身微贱),我也蛮喜欢这孩子的性情。竑儿孝顺体贴,没看到坏心眼,品格比其他皇子要可靠的多。”皇后直言不讳。
听到这样的话,皇帝直皱眉头,他整个人面向皇后,郑重的说道:“其他孩子也没什么问题吧,都小于七岁,能坏到哪去?朕不希望孩子的资质被怀疑,他们都很年幼,即使道德上有些问题也来得及矫正。”
“是的,皇子们除了齐王都没有太大问题。”尽管皇帝面带怒色,但皇后不怕,依旧镇定的发表意见。
“有什么可不可靠的,这个年纪的小孩之间能有多大差别。”皇帝用嘲讽的语气说到,然后手伸向放在一旁的毛笔。
“陛下,可不像您想的那么温和。您知道吗?邢王可是向我身边的宫女行过贿呢,专门送点心打探消息,这小鬼机灵的真不像话。齐王、郑王似乎也被他们的母亲教了些奇怪的东西,您已经看到了,齐王有些嗜虐;郑王的话到我这边后也不安分、总是要宫女抱或者是去骑宦官,奇了怪了,都六岁的人了。”皇后语气轻松,像是开玩笑,但皇帝听着听着却收回了去拿笔的手,脸上也渐渐显露出尴尬。
这么一听,这几个孩子确实有些不对劲。也就是说竑儿和王氏“识趣”,所以你打算收养竑儿?
“陛下,我并无子女......”皇后跳过了皇帝的疑问,识不识趣什么的可不该在皇帝面前说;不过“并无子女”这几个字一出口,皇后的眼睛就黯淡了下来。
“我已说过多次,没有孩子也没关系,你和你的家族在这几年尽心尽力的帮朕安定朝局,这种事不会影响你的地位,而且你不也要收养孩子了嘛!他们都是朕的孩子,你只要给予关心爱护,使他们成才,照样是好母亲。”看到皇后的情绪变得糟糕,皇帝急忙安抚了起来,他先前提出的问题就这样被绕了过去。
“明白。”皇后“接下了”皇帝的安抚,然后强调起自己的决心——“也如陛下之前所说,我确实没太多时间,所以我才要资质最好的孩子,这样教导起来也会省心些。希望您尽快让他们到我的门下,我一定会尽好母亲的职分。”
我会将他们过继到你这,不过这种拆散亲人的事,我觉得应该从简,这没意见吧?
“确实不该张扬。”皇后点头同意了皇帝的观点。
经过这一晚的对话后,皇帝决定就用诏书宣布将皇长子刘竑、皇长女刘君过到皇后门下,然后让有司记录下这次过继,其他的事情一概不做。
在宣布皇帝诏书的当天,宣诏宦官念完诏书后便走出了王才人母子所在的房间。他前脚刚走,皇后又踏了进来。进门后皇后吩咐把刘竑带到房外,屋内只剩下皇后、王才人,以及皇后名下的几位宫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