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三年立冬,苏州城东的官道上已堆起寸厚的积雪,虽已至傍晚,官道上往来的商旅仍络绎不绝,人群之中一位及笄少女一身劲装,腰悬一把乌铁短剑,剑柄上刻着“藏剑”二字,惹得行人纷纷驻足观望。要知道大明疆域范围之内凡持军械兵器者,除军队或朝廷编制之外均需要在县级以上官府进行备案,大多为江湖门派、镖局、钱庄、官宦人家的护卫等职业为主,其中尤以女性为少,故而为路人所奇。
这少女虽一副侠客装扮,但容貌稍显稚嫩,小脸被风雪冻得红扑扑的,眼神却难掩兴奋之情。反观同行的男子,身高八尺,体型魁梧的和力工一般,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前面,这漫天的风雪丝毫没法阻挡男人前进的步伐。
少女在后面一阵小跑,小手紧紧的拽着乌铁短剑,一边扫视着官道旁的树林一边问到,“师兄,你说这里会不会有响马?”男人咕哝到:“不会”。
少女又问到:“那师兄你上次出门怎么就遇到了?”男人难得撇了一眼少女:“谁告诉你的?”。少女吐了一下舌头,笑盈盈的说:“嘻嘻,不告诉你,师兄和我说说呗”。男人哈哈一笑,继续赶路,似乎没有接话的意思。
少女见师兄没有接茬,却也没有追问,默默的跟着男人赶路,两人就这样一前一后走了半晌,直到天色渐黑,两人来到苏州城东的驿站休息,说是驿站,其实和酒肆差不多,往来商旅可在一楼可用些餐食,二楼有房间可以歇息。这驿站虽小,却是人声鼎沸,待这兄妹二人进来连巴掌大的座位都找不到了,正在其头疼之际,人群中一位黑脸高喝“杨兄弟,这边来!”说罢让周围的同伴让出两个人的位置。
师兄看到这黑脸大汉和师妹笑道“这下晚饭有着落了”,待二人落座,黑脸大汉吆喝一声“小二再来半斤牛肉,一斤花雕,弄快点!”说罢给二人拿了两副碗筷,问到“杨云兄弟,最近有什么赚钱的营生记得带上哥哥我啊,这次苏州府门派拜帖,听说南府军都派人来观礼,弄得河上的买卖都停了。”杨云喝了口酒,端起一碗面囫囵到:“我只是来苏州拜帖的,另外待师妹过来认个码头,哪有什么赚钱的营生。”黑脸大汉狐疑的打量着杨云:“他妈的跟我还藏着掖着的,往年拜帖哪次你来过”说罢转头问向师妹:“你给了他多少银子,能把他喊过来,要是其他门派知道杨云来了,估计来拜帖的人得换一半。”师妹震惊的看着黑脸大汉,甚至开始怀疑这人是不是师兄雇来捧场的,她看看旁边狼吞虎咽的师兄,怎么也想不到他能有这么高的知名度。
杨云吃碗面抹了抹嘴,看着旁边还目瞪口呆的师妹,可能感觉有点尴尬,喝了碗热茶缓缓说道:“沐萍,这位是漕帮太湖分舵的青鱼徐福,苏州这一带的漕运营生都归他管”沐萍也是心思玲珑之人,对着徐福作揖行礼:“前辈有礼了,在下秦沐萍,申城第六武馆沐字辈弟子,还望前辈多多指教。”
徐福听完嘴巴咧到了耳朵根,一边指着秦沐萍一边对杨云喊道:“你看看你们家小师妹多有礼貌,哪像你这个见钱眼开的家伙。”徐福摸了摸口袋,半晌掏出一个青色的纹鱼玉佩交给沐萍,算是见面礼。秦沐萍见这玉佩做工并不精致甚至有些粗糙,有点不明所以,但出于礼貌还是道谢接下。
酒过三巡,大家也有些乏了各自告别准备回屋休息,沐萍思量着师傅本是让她与师叔一起来苏州府拜帖,所谓拜帖就是每年苏州府内的在册武馆门派都要在年末向官府递交今年的运营记录,包括武馆门派的人员名单和变动情况,以及武馆门派的经营收入等财产明细,更重要的是门派中有无增加进入军队或朝廷编制的人员。实际上各府的习武门派一般都是军队或朝廷官府的下属部门,一方面可以在民间提倡尚武风俗,另一方面这些武馆也可以定期为军队提供优质的预备军,而随着门派中进入军队编制的人员多寡及职位的高低也可以反过来影响到这些门派在民间的威望及江湖的排名。沐萍和杨云所在的申城第六武馆就是苏州府下的一个二流武馆,掌门师傅传言是南府军前百户退伍,大师兄就是杨云,除杨云外在馆弟子包括沐萍在内一共只有五人。沐萍心想确实临行前一天师傅才告诉他换成杨云师兄带她拜帖,还让她带上父亲交给她的乌铁短剑,各中原因却也不甚明了。想到这里秦沐萍昏昏沉沉的睡去,而此时的杨云却在屋内看着对面的徐福沉吟不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