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我会闭着眼睛,让自己处于一种很平和的状态,聊到什么时候就算什么时候。
但是后来,这款软件推广力度太大了,变成了热门交友APP,涌进来一大批目的性很强的用户,我就没有再用了。话说回来,早期的时候,这款APP和现在的哄睡服务很像。
不同之处在于,哄睡是需求方付钱,供给方服务,而早期用APP的人是相互供给。
说到哄睡,我曾经一度想尝试。但收费太贵了,半小时得45块,我的睡眠好像也值不了这个价格,特别是想到我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别人半小时就轻松挣走了。
2018年、2019年的时候,我开始尝试ASMR。ASMR最早是从国外传过来的,主要是通过模拟发出一些清脆的声音,比如吃薯片的声音。
后来,有人发现能助眠,就有很多人开始模拟各种声音,比如摩擦声、大自然的声音等。
我比较喜欢轻柔的声音,像是雨声、水流冲刷石头的声音,很容易营造让人入睡的氛围。一般,这种ASMR音频都很长,八九十分钟,我会定个时间,差不多30到40分钟能睡着。
那30到40分钟里,我整个人会很放松平躺在床上,脑子里完全放空,没有任何场景。
说实话,自己放空真的有点难,总会不自觉想起别的事情,想到白天发生的一些事,或者第二天的工作和学习,然后就会失眠。
除了ASMR,我也试过冥想、白噪音、呼吸法。有些APP里面会有冥想的音频,会给人一些指引,引导人去想一些东西。也有一些APP上面会有白噪音的音频。
呼吸法大概就是跟着节奏调整呼吸,有90秒的,也有120秒的,说是能让人有睡意。但我觉得,这种呼吸法会让人缺氧,通过造成缺氧让人产生困意。
“医生跟我说,99%的失眠问题,都是心理问题”
雪球22岁失眠5年
我从高中开始失眠,一是因为学业压力,二是因为住校。半夜12点能躺到床上,就算是理想情况了,更多时候凌晨一点才能躺下。刚开始是睡眠不够,慢慢的,时间长了就变成了失眠。
睡不着的时候,心里面一直想,赶紧睡,第二天早上五点还得起来。但越是这么想,越睡不着。脑子里一遍一遍过白天发生的一些事,没有做完的作业,积压的一些负面情绪。
第一次想主动干预失眠是在大二。当时觉得自己不够上进,做事效率不高,最大的原因就是失眠。刚好身边有同学带了瓶褪黑素软糖,我吃了感觉还比较有用,就开始自己买着吃。
最开始的时候三到四天吃一次,但因为我失眠比较频繁,就换了剂量更温和一些的,改成每天吃,到后来就稍微有点依赖性了。
我也分不清是身体上的依赖,还是心理上的依赖。如果不吃,当天晚上就会睡不着,然后自己会下意识去吃。
时间越往后,同样剂量的药对我的作用越小,就得加大剂量。吃了大概三四个月之后,我就强迫自己停了。
听其他人说,如果年轻的时候长期吃褪黑素来帮助分泌激素,会对松果体造成影响。
再之后,我在淘宝上搜一些助眠产品,比如助眠香薰、喷雾、睡眠眼罩之类的。像是助眠香薰,我觉得大概率是智商税,无论怎么想,都不觉得它能对人体产生什么影响,顶多算是安慰剂。
助眠喷雾很多是薰衣草味的,我查过,薰衣草本身是助眠安神的,与其买喷雾,还不如直接用薰衣草泡水喝。
那段时间,我也买过一些保健品,像是谷维素、维生素B,还有安神补脑液。大三的时候还试过冥想,主要是呼吸,然后清空脑海,以一个旁观者的态度看自己脑子里的很多想法。.knshu.
但说实话,在我尝试的各种方法里面,最有用的还是眼罩,它直接在物理上隔断了手机。
大四临近毕业,总觉得要进入人生的新阶段了,特别焦虑,又开始每天睡不着。我又把之前尝试过的所有方法都试了一次,没什么用,然后去看了睡眠科医生。
医生跟我说,99%的失眠问题,都是心理问题,并不是身体真的出现了什么异常。
像我之前试过的那些方法,只是起到了一个安慰剂的作用。这句话我一直记着,失眠更多是因为心理问题。实际上,之前我也看过另一个医生,说了差不多的话,但我那会儿觉得对方没有给我实质性的建议,就没放在心上。
真正让我有所转变的,是我某天意识到自己不需要助眠也能睡着。那天晚上,按照计划,我看会儿剧之后得再看会儿书。
但因为追剧追得太兴奋了,我脑子里竟然萌生出一个想法:为什么一定要看完书才允许自己睡觉?为什么不能留到第二天?
那天晚上,我没有做冥想,也没有尝试其他的方法,就自己睡着了。放在以前,我一定会一直想,自己为什么这么不争气,为什么计划好的事要拖到第二天,第二天的安排也做不完怎么办。
那次算是一个时间节点。在此之前,只要是失眠,我就会试着找解决办法,也就是一些助眠的东西。
那一次之后,我觉得,失眠不是一个需要去找解决办法的问题,从内心放过自己就好了。要把睡眠当回事,但不要把失眠当回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