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杏花盛开,早春时节还是放榜的日子。唐人黄滔在《放榜日》中说“吾唐取士最堪夸,仙榜标名出曙霞……岁岁人人来不得,曲江烟水杏园花。”说的便是曲江杏园的探花宴。
《唐摭言》中记载,唐时进士及第后,同年之人相聚宴饮,初宴就设在曲江杏园,称为探花宴。宴会之上推选进士中年龄最小的“少俊”者二人,称为探花使,让他们遍访长安城各处名园,探花折花。如果被其他人先折取了名花,这两位探花郎便要被罚酒。
唐人郑谷《曲江红杏》诗曰“女郎折得殷勤看,道是春风及第花。”连女子都知道,折得曲江杏花,便是进士登科。唐人高蟾亦有“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之句喻科举登科。
后来,宋人马远《倚云仙杏图》,便是据此诗意,画红杏花一枝,寓意金榜题名。
除了杏花,桂花也是金榜题名之花——毕竟,蟾宫折桂比依云红杏更出名。对于沈周这样的大画家来说,在后辈们科举之际,画些桂花杏花是极为寻常的应酬之作。
但是,有那么几幅作品,还是不大寻常。弘治十四年(1501年)秋,当刘布中举后,已经七十五岁的沈周画了一幅桂枝图相赠。除了祝贺,自然还有对其进一步“折桂”的希冀。
刘布是刘珏的曾孙,而沈周曾师从刘珏学习诗画。第二年,刘布不负众望金榜题名。欣喜之余,沈周便以刘珏亲种的红杏为对象,做《红杏图》相赠,并题诗曰“又见春风属后生”。
说起来,沈周终生未仕,但作为吴门画派的老前辈,他对后生晚辈们登科进士、求取功名的努力充满了鼓励与祝福。
有人及第就有人落榜,唐人温庭筠说“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漫之红”,榜上无名,杏园可望而不可即;落第回乡的吴融看到途中杏花:“一枝红杏(亦有作艳)出墙头,Uw.nshu.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但整体而言,相较于唐人,宋人更爱写杏花旺盛的生命力。宋祁因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而千古留名,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正因此,宋祁被后人称作红杏尚书。
既说到了宋人的杏花诗,就不能不提老苏同学。《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苹。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薄酒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在春风卷地落红残叶之前,不妨尽情享受这杏花流水月影薄酒。这一份雅致与豁达,是苏东坡没错了。
除了金榜题名,杏还与美好的品质直接有关。“杏林”在传统文化中是医学界的代称。“杏林中人”“杏林高手”都是指医生。
这个典故来自三国名医董奉,他与华佗、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东晋葛洪《神仙传》记载,董奉医术精湛,替人治病不收钱财,只要求治愈的病人在他家旁边种一棵杏树,数年后屋边杏树蔚然成林,人们称他“董林杏仙”,并以“杏林圣手”称誉医生医术高明或医德高尚。
而民间纹样中,著名的“杏林春燕”(燕谐“宴”),纹样中,双燕齐飞,杏花烂漫,除了寓意登高及第、富贵吉祥外,亦有医术高明、道德高尚之意。
值此三春胜景,让我们共赏百花盛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