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朱可夫的提议,西伯利亚三个特别军区被分别改组成东北方面军、东方方面军和东南方面军(
瓦图京有两三次把作战地图带到克里姆林宫。.+? (.+bsp;\s*但是并没有什么令人宽心的消息。地图上用红蓝铅笔仔细地标出各个集团军和军的配置地区、航空兵的基地以及预备兵团的开进方向。但是却没有主要的东西:战斗究竟在什么地方进行?敌人在何处?苏联部队的行动是什么性质的?克里姆林宫中的人们还没有意识到,中**队已经破坏了他们的指挥和通讯联络,而对东方方面军则几乎已经使之完全瘫痪了。巴甫洛夫大将在敌人入侵几小时后就丧失了对本方面军部队的指挥线索。中国侦察机几个月来几乎不受惩罚的飞行和间谍的报告使华军指挥部能十分准确地切断所有的指挥所、通讯线路、机场、仓库和部队的部署位置。华军的第一次打击(空军的、炮兵的、坦克的)是极有成效的。华军空投的破坏人员破坏了有线通讯。而有线通讯在当时比无线通讯有更大的作用。
东北方面的情况也不妙。据第8集团军司令部报告的情况。“没有保卫边界的任何明确的计划。部队主要是在筑垒地区修建工事。修筑机场。各部队都没有补足编制。永久性工事没有修好。当天早晨军区的飞机就几乎全部在机场上被烧毁。本应支援第8集团军的混合航空兵师只剩下5至6架飞机了……”
而斯大林一直在等待着胜利的消息,或者至少是让人产生希望的消息。这样的消息不见到来。只要他办公室的房门一打开,斯大林就迅速抬起头来,盯着来人的面孔。没有使人放心的战报。“领袖”坐立不安。在战争爆发的第一天里,斯大林只喝了一杯茶。他以为是军事首长们迟迟不肯行动,犹豫不决,对早晨发往各边境军区的命令的意义认识不足。国内战争时,他常常作为党的全权代表被派往各条战线。他相信用硬性的要求、威胁及各种行政性措施对司令部及其领导人施加巨大压力是卓有成效的办法。情况不明使他感到压抑。斯大林再也不能等待下去了。同莫洛托夫、日丹诺夫和马林科夫讨论铁木辛哥发来的关于建立最高统帅部的文件还没有结束,他就突然站起身来,在办公室里踱了个来回(
他走到桌边,环顾了所有在场的人,又坚决而且似乎是用威胁的口吻说:“立即出发。”
大家都赞同地点点头。斯大林觉得。必须由中央不断发出强大的推动力来激发各司令部和部队采取更果断的行动。按照他的倡议和要求,瓦图京到黄昏时拟好了总军事委员会的又一份命令(由苏联元帅铁木辛哥任主席的最高统帅部是第二天才成立的)。这份命令的草稿经过斯大林仔细修改。三次使用“国境线”一词的句子结构本身表明,斯大林是“神不守舍”。这个命令由铁木辛哥、马林科夫和朱可夫签署。.尽管朱可夫已经飞往基辅,斯大林仍旧命令署上他的名字。
战争的第一个昼夜快结束了。斯大林还希望从纵深开进的兵团会阻止,然后粉碎入侵的中**队。而且到晚上1点钟时,瓦图京带来了总参谋部的战报,其中让人放心地归纳说:“红军野战部队的先头部队到达后,敌军在国境线大部分地段的进攻已被击退,并蒙受损失。”这份战报使大家有点活跃起来了,甚至是喜气洋洋。斯大林和他办公室里所有的人还不知道。华军在许多地方一昼夜间突入苏联领土达数十公里。
从4月3日早晨起,斯大林还抱有的幻想开始迅速烟消云散。他两次试图和巴甫洛夫本人取得联系。但两次东方方面军司令部都简单地回答说:“司令员下部队了。”从方面军参谋长克利莫夫斯基赫少将处也得不到一点确切的消息。于是产生了一种可怕的猜测:司令部失去了对部队的指挥,而且控制不了事态的悲剧性发展。
而东方方面军司令部的确在一昼夜之后失去了对部队的指挥。巴甫洛夫这位方面军司令员从司令部所获得的零星消息中,在战争爆发后的第4天才明白了:敌军的快速集团两三天后就能从东北和东南方向逼近鄂木斯克(
“第13、第1、第3及第4集团军司令员:今天,即4月3至4日夜间,不晚于21点开始退却。各部应做好准备。以坦克为前卫,骑兵及强大的反坦克防御部队为后卫。这次行军应在强有力的后卫掩护下,昼夜兼程疾进。在辽阔的战线上甩掉敌人……应在一昼夜间一举跃出6公里以上……允许各部队充分征用当地工具并征集任何数量的马拉大车……”
巴甫洛夫在指示退却的最后路线时。
此后几天内。特别是到月底时,斯大林终于意识到了致命威胁的规模。他在一段时间里简直丧失了自制力,处于精神极其压抑的状态。4月6至8日,斯大林极为沮丧和震惊,以致不能表现出自己是一个认真的领导者。他的精神危机是深刻的,虽然为时不算太久。而在这次危机到来之前,他曾试图采取一些措施,发布某些命令。尝试过给最高指挥机构打气。在2日早晨讨论成立武装力量统帅部最高统帅部时,他出乎大家意料,打断了讨论,建议在最高统帅部下设立常任顾问室。马林科夫和铁木辛哥正在起草文件。他们交换了一个眼色,可是并没有表示异议。斯大林迅速地口述了常任顾问的名单:在最高统帅部下设立最高统帅部常任顾问室,成员有库利克元帅、沙波什尼科夫元帅、梅列茨科夫、空军司令日加廖夫、瓦图京、防空司令沃罗诺夫、米高扬、卡冈诺维奇、沃兹涅先斯基、日丹诺夫、马林科夫、梅赫利斯等。作为政府决议发出的这份决定由波斯克列贝舍夫签署后,用电报发给各军区和方面军(
斯大林和总参谋部战前失误的还有事先不曾仔细地研究成立战时领导国家的特别机构——国防委员会,以及武装力量的最高战略领导机构——最高统帅部的问题。这两个机构是在战争已经开始之后才成立的。此外,总参谋部也被削弱了,总参谋长就接连换了三个。这些失误,还有其他的许多疏漏立刻就尖锐地显示出来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