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杜鲁门总统的几位顾问向他游说修改无条件投降的命令。他们催促总统保留日本的君主制,日本天皇也不必因为作为被审判的战犯而蒙羞。那些试图改变总统决定的人们包括:代理国务卿约瑟夫?C。格鲁(曾经担任驻日大使10年)、陆军部长****生和陆军副部长约翰?J。麦克洛伊。
5月28日,格鲁向杜鲁门递交了由他和尤金?H。杜门(一位国务院研究日本的专家)起草的宣言草稿,这份草稿提及了要保留日本的天皇制度。格鲁提议:“一旦日本军事极端分子倒台,天皇将纯粹是一种象征,对于我们希望出现的新任日本领导人而言,天皇的利用价值将会很大。而对美军而言,天皇在促使日本投降和为美军占领日本本土扫清道路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因为美国人相信日本人是易于改变其信仰的。”
杜鲁门同意了格鲁的宣言草案,他这样评价“好像还不错”,同时命令他与参谋长联席会议就此问题进行商讨。第二天,格鲁和诸多高层官员进行了讨论,他们都看到了保留天皇的好处,但同时也指出因为冲绳战役激战正酣,美国的任何一点让步都可能会被看作是软弱的表现。格鲁向杜鲁门汇报了他们商讨后的意见,杜鲁门告诉他不妨暂且把宣言搁置。
这位新上任的总统继续公开表示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同时,他欣喜地得知,最近的民意测验中,有70%的公民都希望能囚禁或者处决天皇。6月1日,在给国会的专门提案中,杜鲁门反复强调:“日本所期望的是,美国人或许会因为想要士兵平安回家,尽快恢复和平,而对无条件投降计划做出让步。”
两周后,也就是6月16日,杜鲁门会见了陆军部长和联席会议主席,他们共同商讨了打败日本的策略,核心策略是继续进行大规模的常规轰炸,或者登陆日本诸岛。投掷原子弹和外交斡旋都尚未纳入考虑范围。但是,****生和副部长仍坚持日本只有无条件投降,美国才会考虑保留其天皇;如果日本否定此建议,那么,美国将会考虑使用原子弹。
会议一开始,马歇尔将军就坚持必须进攻日本。他们计划美军将于11月1日在九州登陆,预计作战人员有76。76万人。马歇尔承认,届时可能损失惨重,但他认为仅仅靠轰炸并不能打败日本,德国就是最好的例子,虽然盟军把德国轰炸得满目疮痍,但他们一直坚持到完全被陆军彻底打败才投降。
****生患有周期性偏头痛,此时他看上去苍白虚弱,但他听完马歇尔的建议后,也禁不住点头称赞。但是,这位78岁的政治家强调,美国在行动之前应该仔细研究日本提出的外交斡旋政策,然后知会日本政府。****生说:“日本拥有一个穷困潦倒的阶层,他们人数众多,极度憎恨这场战争。我们应该做些事情去唤醒这些人。”至此,陆军部长没再提起进行和平协商的建议。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威廉?D。莱希上将很快成为第二个****生,他说:“即使我们没能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我也不担心日本将来会对我们造成什么威胁,但是我担心如果我们一味坚持无条件投降,会使日本人更加拼命,那样只会让我们的伤亡人数成倍上升。”
为了平息争论,杜鲁门命令参谋长联席会议继续制定进攻日本九州的作战计划。不过,当与会者都站起来准备离开时,杜鲁门转向德高望重的陆军副部长,说道:“麦克洛伊,你一言未发,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麦克洛伊回答说:“我们应该检讨一下我们的想法,如果我们不能接受政治解决办法,那为什么不直接通知日本政府呢?”
“这正是我的想法杜鲁门大声说道,他一直等待着有人能与他不谋而合,“把你认为我们应该知会日本政府的内容写下来
麦克洛伊战前曾经是纽约杰出的出庭辩护律师,此刻,他正激动地跳起来和****生争论。最后,他提出如果日本拒绝无条件投降,那么美国应该使用原子弹。麦克洛伊感觉到当他提到原子弹时,与会者都“禁不住打了个寒颤”,因为人们从来没正式提到过“原子弹”这个最高机密,平时都称之为“合金桶”或“S-1”。
杜鲁门兴奋地说:“那太好了!“随即他命令麦克洛伊起草宣言文件,并补充说:“这个阶段先不要提起炸弹。”于是,麦克洛伊、尤金?D。杜门和国务院远东事务部部长约瑟夫?W。包兰亭即刻开始起草文件,该文件也就是日后著名的《波茨坦宣言》。U.ukansh.7月2日,他们将文件草案呈交给杜鲁门总统。文件列出了日本投降必须遵从的条款,包括解除日本的军事武装、审判战犯和在日本驻军等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文件的第12章提及允许日本保留他们神圣的天皇。
文件表明:“一旦日本建立了热爱和平、对人民负责的政府,盟军立即撤走驻日部队。如果日本新政府遵循和平政策,并能取得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的信任,那么日本可以在现有王朝下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杜鲁门很满意文件草案,但他同时告诉麦克洛伊,暂时不要写上威胁日本的言语,“我们只有知道了S-1的进展情况,才能最后定稿”。显然,杜鲁门打算在去波茨坦的路途上再仔细斟酌这件事,这表明杜鲁门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即使他仍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但还是打算给日本一个退出战争的机会。
7月6日,杜鲁门在弗吉尼亚的诺福克港登上了“奥古斯塔”号巡洋舰。他将从这里出发,前往比利时的安特卫普,然后飞往波茨坦与丘吉尔、斯大林会面。没有人知道,杜鲁门重新考虑这项重大决策时,经历了多么痛苦的挣扎;也没有人知道,他在旅途中和詹姆斯?贝尔纳(7月3日刚担任国务卿)都谈论了些什么。历史对此毫无记录。但是我们知道,在为期9天的旅途中,杜鲁门最终决定删去12章的最后一句话,因为如果他们在波茨坦宣读了这条带有威胁性质的条款,那么日本就彻底失去了不失体面投降的机会。
小提示:电脑访问进手机登陆M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