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斯大林第一次见到了美国的新任总统杜鲁门。杜鲁门在其下榻的别墅热情地接待了斯大林。这一天,杜鲁门非常高兴,因为他得知就在前一天阿拉默果尔多的钚原子弹试验获得了成功,这意味着他无需斯大林帮忙攻打日本了。
斯大林通过翻译和杜鲁门、贝尔纳进行了短暂的交谈,他告诉二人日本的和平提议搞得他不胜其烦——当然,美国早已知道这件事情,这还有赖于美军窃听了日军的通讯。同时,斯大林还表示苏军将在几个星期内从满洲里攻打日军。
第二天,杜鲁门和丘吉尔共进午餐时,杜鲁门询问丘吉尔是否应该把原子弹的事情告诉苏联。丘吉尔认为,如果杜鲁门现在把原子弹的事情告诉斯大林,那么苏联人肯定会因为没有尽早知道这件事而大发雷霆。到时候,杜鲁门就不得不向他解释更多的事情。
丘吉尔还建议应该恢复宣言第12章的最后一句话,要让日本人保留天皇。他说:“这样我们不但能够确保未来的和平和安全,同时还给日本人留了面子,让他们放心日本将独立存在。”
6月20日,艾伦?杜勒斯飞到波茨坦告诉****生,在瑞士国际贸易银行任职的日本官员通过瑞典外交官珀尔?雅各巴森和他进行了接触,这位日本银行家告诉雅各巴森,为了争取和平,他们愿意和东京所有具有和平意愿的社团、党派联系。
但是****生太累了,而且他正专注于波茨坦会议的各种文件,因而他根本没注意杜勒斯在说什么。陆军部长对日本人的外交接触持有怀疑态度,他不相信日本人会在联合公约的基础上签定和平协议,他更愿意相信一份美军情报的分析结论,那就是“日本人现在不过是在玩花样以争取时间,他们希望盟军因为疲劳或不团结等原因,致使日本有机可乘,签定和平协议。”
与此同时,杜鲁门身边的军界要员们正在激烈地讨论是否应该使用原子弹。7月22日,在杜鲁门亲自参加的会议上,陆军航空部队总指挥亨利?阿诺德将军极力反对马歇尔将军的进攻计划,他认为常规轰炸就能轻易结束这场战争。而且,不少将领的意见和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意见一致,他们认为原子弹“并不是拯救美国人的必要措施”。
这场争论并没有对杜鲁门总统产生多大的影响,事实上,杜鲁门总统已经做出决定。后来,他写道:“我始终认为原子弹可以作为军事武器,并且对于使用原子弹也从未有过任何怀疑。”第二天,杜鲁门让贝尔纳打电话给已经返回华盛顿的****生,询问什么时候可以使用第一颗原子弹轰炸日本。****生告诉总统,大概在8月4日或5日可以准备好,届时就可以使用原子弹作武器了。
午餐时,杜鲁门最终还是轻描淡写地告诉了斯大林关于原子弹的事情。杜鲁门走到斯大林翻译身旁,漫不经心地说:“请你告诉最高统帅,我们已经研制出一种毁灭力量极不寻常的武器,我们打算用它来征服日本人,我想战争很快就会结束。”斯大林听后,冷静地回答说:“我希望美国能好好运用它来对付日本。”
杜鲁门在谈话中非常谨慎,他刻意避免用“核”或“原子”这类词语来描绘这种武器。事后,丘吉尔问杜鲁门:“会谈如何?”
“他没有问任何问题。”杜鲁门回答。
斯大林当然没理由感到吃惊,因为早在1943年苏联情报部门就已经获知美国的“曼哈顿工程”,事实上,当杜鲁门还在遮遮掩掩谈论原子弹时,苏联已经在两年前就开始研制自己的原子弹了。
7月24日,杜鲁门授意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下达作战命令。命令开头如下:“第二十航空队应于1945年8月3日后,在气候许可目击轰炸的条件下,立即在下列目标之一投掷特制炸弹:广岛、小仓、新氵舄,、长崎。”
7月25日,战略空军司令卡尔?斯帕茨少将在华盛顿接到作战命令后,他立即飞到关岛,下令李梅将军和第五○九混合大队队长保罗?W。蒂贝茨上校准备投掷核弹。
在杜鲁门与斯大林谈论原子弹的同一天,杜鲁门总统和丘吉尔都同意了波茨坦宣言的最后定稿,但是,所有文件在发表之前都必须得到中国最高领导蒋介石的同意。7月26日,蒋介石的同意批件抵达波茨坦,同一时刻,丘吉尔得知他们的保守党政府在普选中落败,工党胜出,克雷芒?艾德礼将出任新一届的英国首相。
当天晚上9:20,盟军向全世界广播了波茨坦“宣言”。“宣言”表明如果日本不接受无条件投降,那么“盟军将全面攻占日本本土”。“宣言”既没有提到特殊武器,也没有提及保留日本天皇,“宣言”12章的最后一条表明:“一旦日本建立起新政府,这个政府不但能够满足日本人民自由表达意愿的要求,而且热爱和平、富有责任感,那么驻日盟军会尽快撤离日本本土。”
7月27日早晨,东京的监听员收听了波茨坦“宣言”,随后,他们赶往帝国图书馆,把匆忙抄录的副本呈交给正在开会的政府内阁。铃木首相和其他官员心情沉重地研读了“宣言”,期间,外交部长东乡仔细研读“宣言”后发现,他们仍然有可能进行和平协商。但是,海军参谋长丰田副武上将要求立即发表宣言:“日本政府认为‘宣言’极不合理,对此不予考虑。”最后,政府内阁同意让铃木首相公开谴责波茨坦宣言,但不能立即拒绝接受宣言,同时准许报刊刊登宣言的删节本,但不允许发表任何评论。
随后,铃木首相在对外发言时,犯了一个语义学上的错误,从而造成了日后人类历史上的巨大灾难。当天下午4点,铃木告诉记者:“在我看来,波茨坦宣言不过是开罗宣言的翻版,所以日本政府不会认可它的重要性。我们对此不做评论。”日本当时“不做评论”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指“沉默”,另一层意思是“杀死”,因此,若严格地按字面意思翻译,意思是“用沉默杀死”——也可以理解为“不做评论”。
↑返回顶部↑